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官场亨通 > 第162章 一根烟头的战争,与看不见的“思想垃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2章 一根烟头的战争,与看不见的“思想垃圾”

魏国力倒台后的清河县,像一台被彻底清洗、重新上油的精密机器,运转得顺畅而高效。市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座城市,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干净劲儿。

空气中那股盘桓多年的、若有若无的酸腐气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晨带着露珠的青草香,和雨后泥土的芬芳。街道上,再也看不到溢出的垃圾桶和满地横流的污水。环卫工人的橙色身影,成了城市里一道勤劳而体面的风景线。

这一切的变化,都像无形的溪流,汇入林正的系统面板,化作持续上涨的金色民心值。他的官气池中,那团原本只是淡金色的气团,如今已经浓郁得如同融化的黄金,中心处,一缕若有若现的紫色气韵正在缓缓凝结,尊贵而厚重。

然而,就在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林正却看到了那根烟头。

那是一辆崭新的黑色轿车,车漆在阳光下闪着昂贵的光泽,与周围朴素的街景有些格格不入。车窗平稳地降下,一只戴着金表的手伸了出来,优雅地弹了弹烟灰。随即,那根还闪着橘红色火星的烟头,在空中划出一道细微的抛物线,精准地落在了刚刚被清扫得一尘不染的柏油马路上。

一缕青烟,袅袅升起,像一个无声的嘲讽。

黑色轿车没有丝毫停留,汇入车流,扬长而去。

林正站在不远处的街角,静静地看着。他没有愤怒,甚至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那是一种更深沉的、近乎疲惫的清醒。他刚刚打赢了一场针对贪腐堡垒的攻坚战,拔掉了魏国力这颗大毒瘤,整顿了整个环卫系统。他以为自己搬走了一座压在城市身上的大山,可眼前这根小小的烟头却告诉他,真正的山,不在别处,而在许多人的心里。

那是一座由冷漠、自私和经年累月的陋习堆积而成的、看不见的大山。

他可以靠雷霆手段和精准数据扳倒一个处长,却无法处罚每一个随手乱扔垃圾的市民。他所倚仗的系统和规则,在面对这种弥散在空气中的“思想垃圾”时,显得如此无力。

他缓步走过去,在那根烟头彻底熄灭前,弯腰将它捡了起来,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动作自然得就像他每天都要做上千百遍一样。

回到办公室,桌上已经堆起了一摞新的文件。各个兄弟单位的“学习交流申请”,各乡镇的“环卫工作汇报”,甚至还有市里一些部门发来的“调研函”。林正成了清河县的“明星”,一个能点石成金的“能吏”。所有人都想从他这里取走“真经”,却没人关心他这位“唐僧”真正想去取什么经。

他有些烦躁地揉了揉眉心,将那些文件推到一边。

下午,县里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碰头会,讨论下一步的城市管理工作。几个部门的负责人都到了,气氛轻松热烈,几乎成了林正的“表彰会”。

“林局长这次是给我们所有人都上了一课啊!快刀斩乱麻,佩服,佩服!”

“是啊,现在我们清河县的卫生环境,说句不夸张的,比市里都强!”

林正只是礼貌性地点点头,等众人说得差不多了,他才清了清嗓子。“各位领导,环卫系统的整顿只是解决了硬件问题,让我们的城市有了张干净的‘脸’。但这张‘脸’能维持多久,不取决于我们,而取决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建议,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市民文明素质的建设上。”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热闹的气氛瞬间冷却了几分。

宣传部的老钱,一个快到退休年纪、向来以“通透”自居的副部长,端着保温杯,拧开盖子,对着飘起的热气轻轻吹了口气,一股枸杞和红枣的混合香气弥漫开来。他呷了一口,才皮笑肉不笑地开了口。

“林局长年轻有为,想法也总是走在前面。不过,文明建设这个事嘛……呵呵,咱们年年都在搞。”

他放下杯子,慢悠悠地说:“发发传单,挂挂横幅,组织学生上街扫扫地。场面是热闹,可用处有多大呢?老百姓的日子是柴米油盐,你跟他讲文明礼仪,他当你是说笑话。这都是‘花架子’,面子上的功夫,风一过,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咱们还是多干点实事,比如再多修两条路,多建几个停车场,那才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

老钱的话,引来了几声不大不小的附和。

“钱部长说得在理。”

“市民素质,那得靠几代人慢慢提高,急不来的。”

他们看林正的眼神,带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宽容和提点:年轻人,你打赢了胜仗,别骄傲,更别跑偏。不要去碰那些虚无缥缈、吃力不讨好的东西。

林正没有反驳。他知道,老钱说的是一部分事实。传统的文明宣传,确实早已流于形式,变成了自上而下的任务和自娱自乐的表演。用那种方式,别说移走人们心中的大山,恐怕连块石头都撬不动。

会议在一种“求真务实”的氛围中结束了,林正的提议被客气地“暂缓讨论”。

当天晚上,林正接到了王老三的电话。电话里,王老三的声音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感激,非要请林正吃饭。林正拒绝了饭局,但答应在招待所楼下见个面。

王老三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里面是自家种的红薯和花生,脸上带着憨厚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不像前些天那样局促不安,腰杆挺直了,眼神也亮了。

“林局长,这是俺家自己种的,不值钱,就是一点心意。”他把袋子塞到林正手里,那布袋还带着泥土的芬芳和一丝暖意,“俺现在……干活有劲儿了。”

“怎么说?”林正笑着问。

“以前吧,车队里乌烟瘴气的,你不跟着偷奸耍滑,就待不下去。挣那点钱,心里也不踏实,回家都不敢大声跟老婆孩子说话。”王老三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现在好了,魏……魏处长他们倒了,队里风气正了。咱们就按规矩干活,干多少拿多少,钱虽然没以前多,但拿得稳当,睡得也香。回家了,俺儿子都说,‘爸,你们真厉害,把街上扫得这么干净’。”

说到这,王老三的眼睛里闪着光:“您是不知道,昨天俺儿子他们学校组织大扫除,他回来跟我炫耀,说他们班的卫生区,比隔壁班干净。还说,现在街上这么干净,他要是乱扔一个纸团,自己都觉得丢人。嘿,这小子!”

林正静静地听着,手里那袋温热的红薯,仿佛也把一股暖流传到了他的心里。

他忽然明白了。

老钱说得对,又不对。对的是,空洞的说教确实是“花架子”。不对的是,他低估了人心中最朴素的情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一个孩子,会因为自己班级的卫生区比别人干净而感到骄傲。

一个市民,为什么不会因为自己生活的城市比别的城市更文明而感到自豪呢?

关键不在于“教”他们怎么做,而在于“引”他们怎么想。要让他们觉得,这城市的干净与体面,与自己息息相关。随手扔下的那根烟头,丢的不是垃圾,而是自己和这座城市的脸面。

送走王老三,林正回到自己的“作战室”。

他看着桌上那份写着“文明城市建设初步构想”的草案,上面罗列着“悬挂标语”、“媒体宣传”、“模范评选”等条条框框。那些方块字,此刻在他眼里,就像老钱那杯泡着枸杞的茶水一样,温吞、养生,却毫无生气。

他拿起那份草案,毫不犹豫地将它揉成一团,扔进了废纸篓。

他重新铺开一张白纸,拿起笔,眼神前所未有的明亮。

他要打一场战争,一场针对那根烟头,以及它背后所有“思想垃圾”的战争。这场战争不需要枪炮,它的武器,是每一个市民心中那颗正在萌芽的、名为“主人翁”的种子。

在白纸的最上方,他郑重地写下了四个大字。

不是“文明建设”,而是——

“城市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