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官场亨通 > 第173章 市领导的考验,一份关乎未来的产业规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3章 市领导的考验,一份关乎未来的产业规划

夜色像一块巨大的墨色绒布,将云州市包裹起来。写字楼的灯火次第熄灭,唯有高新区那片“不夜城”,依旧在燃烧着无数年轻人的精力与城市的电力。

林正的办公室里,只亮着一盏台灯。

他没有看那些堆积如山的官方报告,报告里的数字和图表,像精心修饰过的妆容,完美无瑕,却闻不到一丝人间的烟火气。他的面前,摊开着一个全新的笔记本。

上面没有Gdp,没有增长率,只写着几个词:

“通勤时间:1.5小时。”

“隔断房租金:1200元。”

“时薪:约等于工地。”

“人才公寓:摇号八次。”

“小电驴与罚单。”

每一个词,都是他今天用脚丈量、用耳朵倾听回来的。它们像一颗颗粗粝的石子,硌得那些光鲜的报告生疼。他翻开手机,那张奥迪车的照片静静地躺在相册里,外省的牌照,在路灯下泛着冰冷的光。

他将照片和笔记本上的词汇联系起来,一种模糊的直觉在心中升腾。高新区的繁荣,像一株被过度施加化肥催生出的植物,枝叶看似繁茂,根系却浅得可怜。而高远副主任和那位外省“朋友”,或许就是兜售化肥的人。

【系统面板】上,代表高新区的区域官气虽然明亮,但那片由“疲惫之气”和“民怨黑线”交织成的灰色雾气,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愈发浓郁。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当民怨的浓度超过某个阈值,再光鲜的政绩,也会像泡沫一样,一触即破。

他望向窗台。刘叔送来的那盆吊兰,在灯光下绿得很有劲头,旁边的空花盆里,干裂的土壤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前任者的故事。

“先好好养养根呐……”

林正喃喃自语,他明白了刘叔的意思。在这栋大楼里,没有根基的树苗,是经不起风雨的。而他的根,不在办公室,不在酒桌上,而在他笔记本上记录的那些人和事里,在城市那些不被看见的角落里。

就在他沉思之际,桌上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突然发出了急促而沉闷的响声。

这声音,仿佛带着一种天然的威严,让空气都为之一振。这几天来,这部电话从未响过。它不像普通办公电话那样连接着委里的各个科室,它的每一根线路,都通向这座城市的权力中枢。

林正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沉稳、陌生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是林正同志吗?市委周书记请你来他办公室一趟,现在。”

没有多余的问候,不容置疑的指令。

“好的,我马上到。”

挂断电话,林正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领。他知道,他这几天的“沉寂”,并非无人关注。市长杨远安把他从县里提上来,又把他放在发改委这个风口浪尖,绝不是为了让他当一个安静的看客。

那场会议上的“冲动”发言是第一次考验,这几天的“无声”蛰伏,或许是第二次。现在,终极的考验来了。

市委大院与发改委大楼隔街相望,步行不过十分钟。但这十分钟的路,对云州官场的许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走不过去。

夜风微凉,林正走在灯火通明的街道上,头脑却异常清醒。他不是去汇报工作,也不是去接受批评。他更像一个即将走上考场的考生,考卷的内容一无所知,但监考官,是这座城市最有权力的两个人。

市委书记的办公室在三楼,门外的走廊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秘书将他领到门口,轻轻敲了敲门,便侧身退到一旁。

“请进。”

林正推门而入,办公室里的景象让他心头微微一凛。宽大的办公桌后,坐着一位头发微白、戴着眼镜、神情严肃的长者,正是市委一把手周文海书记。而在沙发上,市长杨远安正端着茶杯,看到他进来,眼神示意他坐。

两位市里的最高领导,竟然都在。

“林正同志,坐吧。”周书记的声音很温和,但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

“周书记,杨市长。”林正点头致意,在杨市长对面的单人沙发上坐下,腰杆挺得笔直。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周书记开门见山:“你在清河县搞的绿色经济和教育改革,相关报告我和远安同志都看了,很有想法,也很有魄力。到了发改委,感觉怎么样?”

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却暗藏机锋。

林正斟酌了一下,平静地回答:“感觉发改委像一个精密的仪器,每一个齿轮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我还在学习和适应,努力让自己尽快成为一个合格的零件。”

“哦?零件?”周书记的眉毛微微一挑,似乎对这个比喻很感兴趣,“那你觉得,发改委这台仪器,现在运转得怎么样?有没有需要上油、或者需要更换的零件?”

这个问题,更加尖锐。回答得好,是展现眼光;回答得不好,就是狂妄自大,非议同僚。

林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周书记,我想先请教一个问题。我们评价一台仪器的好坏,是看它本身运转得多么平稳,还是看它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如何?”

杨远安市长放下了茶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周书记笑了,那笑容里带着审视和考量:“很好的问题。那在你看来,我们云州市,现在这个‘产品’,质量如何?”

“从数据上看,我们的产品光鲜亮丽,甚至可以说是优等品。”林正说道,“但如果深入到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我发现有些地方的螺丝已经松动,有些地方的传送带已经老化,还有些地方,为了追求表面的光洁度,牺牲了产品内部的坚固性。短期看,产品合格,但长远看,存在巨大的质量隐患。”

他没有点名任何人和事,但话里的意思,在场的两位领导都听懂了。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周书记站起身,走到墙边那副巨大的云州市行政地图前,杨市长也跟了过去。

“林正,你过来。”

林正走上前,站在两位领导身后。

周书记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从东边的老工业区,到西边的高新区,再到南边的物流港和北边的水源地。“我们这座城市,就像一个过了壮年期的人。筋骨还在,肌肉也还算结实,但已经能感觉到,再想像年轻时那样大步快跑,力不从心了。周边的兄弟城市,一个个都跟狼崽子似的,追得很紧。我们再不换个活法,就要被甩在后面了。”

他的手指,最后重重地点在了地图的中心。

“所以,我和远安同志商量了很久。决定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需要一份真正着眼于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全市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杨远安市长接过话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林正:“这份规划,不能是各个部门现有计划的简单堆砌,也不能是请外面的咨询公司画出来的好看图纸。它必须是我们云州自己的,从我们的土壤里长出来的,能够指导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发展方向的‘总纲’。”

周书记转过身,目光如炬:“林正同志,这项任务,市委市政府现在正式交给你。由你牵头,组织一个专门的起草小组。市里所有部门、所有区县,全力配合你。你需要什么支持,直接向我和远安同志汇报。”

一瞬间,林正感觉自己肩上,仿佛压上了一整座城市的重量。

这不是考验,这是军令状。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正站好,声音沉稳而坚定:“请周书记、杨市长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走出市委书记办公室,林正的后背已经微微出汗。他手里没有拿任何文件,但脑子里,却装下了一幅沉甸甸的未来蓝图。

走廊的灯光有些昏暗,他刚走到电梯口,就看到一个人影正站在那里,似乎在等什么人。

是发改委副主任,高远。

高远显然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林正,他脸上的表情,在短短一秒钟内,经历了从惊讶到疑惑,再到警惕的复杂变化。他看到林正是从书记办公室的方向走出来的,眼神里的那份审视,比在会议室里时更加浓烈。

“林主任,这么晚还没回去?”高远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略显僵硬的笑容。

“刚跟领导汇报了点工作。”林正平静地回答。

“哦?是吗?”高远的目光在他空空如也的手上扫过,那份不信任几乎要溢出来,“那可真是辛苦了。”

电梯门开了,两人一前一后走了进去。狭小的空间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林正能清晰地感觉到,从高远身上散发出的“立场力场”,正像带着尖刺的藤蔓一样,向自己缠绕过来。他甚至不需要看系统面板,就能猜到高远此刻在想什么。

这个新来的愣头青,不声不响地,竟然直接捅到了市委书记那里?他到底想干什么?

林正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电梯门上反射出的、自己那张年轻而平静的脸。他知道,从他接受那个任务的瞬间起,他就不再是发改委一个可有可无的“零件”了。

他成了一把手术刀,一把即将要切开云州这具庞大身躯,去触碰那些最敏感、最固化的利益肿瘤的手术刀。

而他面前的这位高远副主任,或许就是他要切除的第一个病灶。他口袋里的手机,微微发烫,那张奥迪车的照片,仿佛有了千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