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虎一直提心吊胆,生怕川岛会立刻下令让他出兵,可半个多月过去,命令迟迟未到,反倒让众人放下心来。此时秋粮成熟,百姓欢天喜地收获粮食。牛虎也派人着手处理镇里拨给他们的百十来亩地——地里一半种玉米、一半种高粱。
以往伪军绝不会耕种,但牛虎不忍心加重百姓负担,将原本租出的地收回,让士兵们耕种。如今警察大队有几十匹大牲口,能产生大量粪肥,再加上人员众多,厕所产出的农家肥也十分充足,今年的庄稼长势格外旺盛,收获时每亩比往年多了将近100斤。
200多人的警察队伍,除正常执勤人员外,其余全部参与收粮,几天便完成了收割。看着收获的几万斤粮食,众人喜笑颜开。牛虎当即下令,尽快将一部分玉米脱粒压成面,让大家尝尝新窝窝头。正所谓“人多好干活”,几天后众人就吃上了新棒面窝窝头,口味十分不错。
然而,就在牛虎等人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时,川岛的命令突然传来。原来川岛此前一直在等待上级指令,此次日军决定对晋察冀军区开展扫荡——因这段时间晋察冀军区发展迅猛,接连的行动让日军恼羞成怒。日军特意将扫荡时间选在10月中旬,正是为了等粮食收获,以便“以战养战”。
原本此次晋察冀扫荡任务与川岛无关,但他好大喜功,在军事会议上主动争取。司令官对他的积极性十分欣赏——日军此次仅集中2万多部队,需分五路进攻,兵力本就单薄,虽已调派部分地方伪军,仍显捉襟见肘,川岛的提议当即得到上级肯定。
川岛还声称自己手下支队伍精通山地战,司令官听闻有如此精悍的伪军,更是大喜,不仅同意请求,还要求川岛亲自指挥伪军参战。这让川岛暗暗叫苦,他本想只让伪军出力、自己坐享其成,如今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无奈只能应下。
为加强战力,司令官还从热河调来了一支600人的警备大队。这支队伍长期受日军训练,作战精悍,且在配合日军扫荡抗日力量时极为死心塌地。
最终,川岛向牛虎下达命令:两日内备齐粮食,率领手下前往北平六里桥集合,违者严惩不贷。
牛虎虽满心不愿,却也只能立刻筹备物资、准备出发——手下兄弟大多已成家,若违抗日军命令,等待他们的必将是灭顶之灾。最终他决定留下20人守护镇子安全,其余180多人随队出征,还特意将山上的张老五调了下来:张老五是经验丰富的猎人,不仅枪法超群,为人还成熟稳重,能为队伍添一份力。
出发当日,警察大队的亲属们满心不舍,自家孩子要远赴他乡,却也深知无力改变,只能含泪相送。牛虎早摸清了日军脾性,知道若不带足粮食,路上定会被逼着去抢劫百姓,于是让人把大马车和牲口都装满粮食给养。手下兄弟训练有素,很快就完成了物资补给。
临行前,牛虎拱手对留下的张贵、齐大强嘱咐:“家里全交给你们了。”二人齐声回应:“请大队长放心!我们一定会守好家里!”牛虎望向人群中的小月和女儿,挥了挥手,翻身上马,大手一挥喊出“出发”。车轮滚滚,一部分士兵乘马车,一部分步行,朝着北平六里桥的方向大步赶去。
牛虎的队伍行至半路,与张九国、杜国平两支队伍汇合。二人神色黯然、闷闷不乐,显然对此次出征毫无兴致。
张九国看着牛虎手下士兵挺胸抬头、步伐有力,满脸纳闷地问道:“兄弟,你是怎么做到的?我手下这些人,个个都跟蔫茄子似的,跟你这队伍真是没得比!”一旁杜国平的队伍也是同样的怂样——虽说穿着新发的军服,却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活脱脱一副败兵模样。
牛虎笑着回应:“两位太过谦了,不过是这几天让兄弟们吃了几顿饱饭而已。”张九国目光扫过牛虎队伍的粮车,叹道:“没想到你带了这么多粮食,我们可没准备这么多,只能路上再想办法。”牛虎叹了口气劝道:“大哥还是低调些好,被百姓骂的滋味可不好受。”张九国却不以为意:“嗨,我哪有那么多粮食?再说川岛顾问让咱们去扫荡,总得给准备些物资吧!”一旁的杜国平冷笑一声:“就怕事与愿违,川岛顾问的性子你还不了解吗?”
三人骑着高头大马,身后的队伍却天差地别。张九国和杜国平的手下没有牛虎队伍那样的大车小辆,士兵无法轮换乘车,只能全程步行追赶。没走多久,两队人马就像散了架的羊屎蛋般拉开距离。张九国气得大骂:“快他妈跟上!再不跟上,今晚就别想吃饭!”
队伍刚走没多久,一辆卡车就从后方赶了上来。士兵们连忙退到路旁避让,车窗摇下后,川岛探出身大声喊道:“快快滴!我到前面等你们,若是超时未到,严惩不贷!”话音刚落,卡车便一溜烟疾驰而去,车上鬼子步兵班架着的机枪,透着一股威风凛凛的压迫感。
牛虎见状,转头对身后士兵喊道:“看到没有?顾问先生都催了,兄弟们加把劲!”一旁赶着大马车的张金龙顺势甩了个鞭花,三套胶轮大马车立刻加快速度,士兵们紧随其后快步追赶,这下更是把张九国和杜国平的队伍远远甩在后面。牛虎骑着胯下三岁多的青鬃马,心里暗笑——这马平时只用来溜溜,这次总算能撒开欢跑,一路小跑冲在最前面,显得格外兴奋。
另一边,张九国一边骑马追赶,一边用马鞭抽打手下士兵,怒骂道:“快他妈点!看看人家牛虎的队伍,再看看你们,一个个跟没吃饭似的!”队伍里,一个小队长忍不住低声咕哝:“早晨就喝了点粥,两泡尿撒完就空了,哪有力气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