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激情岁月 > 第11章 秦小凤记录美军武器参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章 秦小凤记录美军武器参数

冰面在脚下发出 “咯吱咯吱” 的脆响,像踩在千年冻层上。王卫国扶着秦小凤走在队伍中间,冰面光滑如镜,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他特意放慢脚步,让秦小凤踩着自己的脚印走 —— 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冰面下有几处薄冰区,用脚尖轻点就能感知硬度,避免两人踩空落水。

秦小凤的右腿还在疼,却依旧咬牙跟上队伍,棉裤上的血迹被冻成暗红的冰壳,每走一步都牵扯着伤口,却没再喊疼。她时不时看向王卫国怀里的牛皮笔记本,眼神里满是担忧,直到王卫国从贴胸口袋里掏出笔记本晃了晃,笑着说 “放心,没冻着,还热乎着呢”,她才轻轻松了口气。

队伍走了约两小时,张连长下令在冰面旁的一处背风土坡休息 —— 这里能避开正面风雪,还能看到远处美军阵地的动静。战士们纷纷卸下装备,有的靠在土坡上闭目养神,有的拿出冻土豆慢慢啃,李大勇则帮着秦小凤检查腿部的绷带,眉头皱得紧紧的:“这绷带冻硬了,得换条软的,不然勒得慌。”

王卫国坐在秦小凤身边,把笔记本放在两人中间的雪地上,解开缠在外面的棉布 —— 笔记本封面是深棕色牛皮,边缘磨损严重,却被仔细缝补过,用的是和秦小凤护士服同色的蓝线,显然是她自己缝的。封面右上角沾着一块暗红色的血迹,旁边用铅笔标注着 “12.15 美军轰炸时沾污”,字迹娟秀却有力,像极了北平学堂里女生的笔记,却多了几分战场的坚韧。

“俺能再看看你的笔记不?” 王卫国轻声问,之前在废墟里只是匆匆翻了几页,没来得及细看,此刻握着笔记本,能感受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像藏着无数秘密,“不是好奇,是想看看有没有能帮上现在战斗的参数,比如美军坦克的弱点,咱们的步枪能不能打穿。”

秦小凤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期待:“当然能,俺记这些就是想给部队用的。你懂武器,帮俺看看有没有错的,俺都是凭肉眼观测的,可能不准。”

王卫国翻开笔记本,第一页是目录,用钢笔写着 “美军主要武器参数记录”,下面分了 “坦克类”“火炮类”“枪械类”“弹药类” 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后面都标注着观测日期和地点,最早的日期是 11 月 20 日,也就是她刚入朝的时候。他心里一震 —— 原来她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从入朝第一天就开始记录,在炮火中坚持了近一个月,这份毅力让他格外敬佩。

翻到 “坦克类”,第一页就是 m26 “潘兴” 坦克的记录:“11.25 长津湖西侧观测,m26 坦克正面装甲厚度约 102mm,侧面 82mm,尾部 50mm;履带宽度 60cm,雪地通过率约 80%;主炮射程 1800 米,每分钟射速 2-3 发……” 旁边还画了一张简易草图,标注出装甲薄弱点在履带连接处和炮塔后方,甚至写着 “建议用炸药包炸履带,或用火箭筒打炮塔后部”。

“俺之前跟 m26 坦克打过,” 王卫国指着草图,语气里满是认可,“它的履带连接处确实是弱点,上次用雪钉炸断过一辆,跟你记的一样。不过有个补充 —— 它的发动机在尾部,温度高,冬天容易结霜,会影响机动性,咱们可以在雪地里撒盐,加速结霜,让它跑不动。”

秦小凤眼睛一亮,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冻硬的钢笔 —— 笔杆是塑料的,冻得像冰棒,她放在手里哈了半天气,才勉强能写字,在笔记本空白处记下 “雪地撒盐阻发动机”,还特意画了个小盐粒符号,“俺怎么没想到这个!之前看到坦克在雪地里跑,发动机冒白气,还以为是正常的,原来能利用这点。”

李大勇凑过来,也好奇地看着笔记本:“这上面写的 105mm 榴弹炮射程 2500 米,是真的不?上次美军炮击,俺感觉他们躲在老远就开打了,咱们的迫击炮根本够不着。”

王卫国指着 “火炮类” 那页:“你看,小凤记了‘105mm 榴弹炮有效射程 2500 米,最大射程 3000 米,炮击前会先打两发试射弹,调整角度’。下次咱们听到试射弹的声音,就知道他们要正式炮击了,能提前躲进掩体,减少伤亡。”

孙二牛也挤过来,看着 “枪械类” 里的 m1903A4 狙击步枪记录:“卫国哥,你看这个,射程 800 米,风速 3m\/s 时偏差 6 厘米,跟你之前测算的差不多!要是早有这个,你跟约翰?瑞德对决时,是不是能更早打中他?”

“差不多,” 王卫国点点头,想起和约翰?瑞德的 36 小时潜伏,要是当时知道美军狙击步枪的精准射程,就能提前调整狙击位,“小凤还记了这枪的弱点 —— 枪管长 1.1 米,在树林里转动不方便,咱们下次遇到美军狙击手,可以把他们引到松树林,限制他们的动作。”

秦小凤听着他们的讨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之前总担心自己记的参数没用,现在看到能帮上实战,额头上的疲惫都消散了些:“俺在协和医学院时学过物理,知道弹道会受风速、温度影响,就试着用学的公式算偏差,没想到真能用上。有时候观测太紧张,参数记不全,还得你们多补充。”

“你已经很厉害了!” 王卫国合上笔记本,指尖触到最后一页的字迹,是一行小字:“愿此笔记能助志愿军破敌,愿家国无战事,百姓安耕织。” 他心里一暖,想起自己在北平城墙刻下的 “还我河山”,想起养父说的 “护苍生不分疆界”,原来他们的信念是一样的 —— 记录参数不是为了复仇,是为了守护,为了让更多人不用再经历战争。

“对了,你怎么会想到记这些?” 王卫国忍不住问,协和医学院是学医的,她本该专注于救死扶伤,却在炮火中额外承担了记录武器参数的任务,“在战场上记这些,很危险吧?万一被美军发现,他们肯定会针对你。”

秦小凤的眼神暗了暗,手指轻轻摩挲着笔记本封面的血迹:“俺刚入朝时,医疗队遇到美军轰炸,有个战友被 m26 坦克的炮弹炸伤,腿没保住。俺看着他疼得哭,却没办法 —— 俺们不知道坦克的射程,躲得不够远;不知道炮弹的杀伤范围,没及时疏散。从那天起,俺就想,俺不光要救人,还要知道敌人的武器有多厉害,告诉战友怎么躲、怎么打,这样才能少死人。”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却很快又坚定起来:“俺爹是军工工程师,抗战时造过步枪,他说‘知道敌人的武器,才能造出比他们好的’。俺记这些,不光是为了现在的战斗,也是想等胜利了,把笔记交给兵工厂,让他们造更好的武器,再也不让敌人用装备欺负咱们。”

王卫国心里一震,想起自己在北平兵工厂提出的步枪改良建议,想起养父说的 “武器落后必挨打”,原来秦小凤的想法和他、和养父是相通的 —— 战斗不只是为了当下的胜利,更是为了未来的建设,为了让新中国不再被列强欺负。他握紧笔记本,郑重地说:“这笔记俺帮你保管,等到了上甘岭,咱们把有用的参数整理出来,交给连长,下发给各班;等胜利了,俺陪你一起把笔记交给兵工厂,让你爹的愿望实现。”

“真的?” 秦小凤眼里闪过惊喜,之前她总觉得这笔记可能没人重视,现在有王卫国的承诺,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谢谢你,俺相信你。”

休息时间结束,队伍再次出发。王卫国把笔记本贴身藏好,和养父给的道观瓦片、母亲的绣字手帕放在一起 —— 这些都是他的 “护身符”,现在又多了一本武器笔记,里面藏着秦小凤的信念,藏着胜利的希望。他扶着秦小凤,脚步比之前更坚定,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上甘岭的坑道越来越近,美军的阵地就在前方,而他们手里,多了一件 “武器”—— 不是步枪或炸药包,是这本记满参数的笔记本,是知识的力量,是普通人在战争里的坚守。

李大勇扛着轻机枪走在前面,时不时回头喊:“卫国,小凤,快跟上!前面就能看到上甘岭的山头了!”

孙二牛也笑着说:“到了坑道,俺给你们煮柏叶汤喝,暖身子!小凤姐,你记的东西肯定能帮咱们打跑美军!”

秦小凤点点头,脸上露出了入朝以来第一个轻松的笑容,寒风依旧刮着,却吹不散她眼里的光。王卫国看着她的笑容,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 —— 在这残酷的战争里,有战友的陪伴,有信念的支撑,有这本沉甸甸的武器笔记,他们一定能守住上甘岭,一定能打赢这场仗,一定能活着回到家乡,实现那个 “一起建医院、造武器” 的约定。

冰面延伸向远方,像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王卫国握紧秦小凤的胳膊,也握紧了怀里的笔记本,跟着队伍,一步步朝着上甘岭走去。他知道,这本笔记不仅是武器参数的记录,更是无数像秦小凤一样的普通人,用勇气和信念写就的 “胜利密码”—— 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正是这些细微的坚持、无声的付出,才让志愿军在长津湖的极寒里,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