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银壶里的葡萄美酒已添过三回。

水晶盘里的冰镇荔枝渐渐失了凉意,唯独桌上的驼峰羹还冒着袅袅热气。

江南织造沈岳正眉飞色舞地说着苏州新出的云锦花样。

岭南十三行的周显听得入神,刚要举杯附和,却见安倍山抬手止住了话头。

厅内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目光齐刷刷落在主位上。

安倍山放下白玉酒杯。

指尖在杯沿轻轻摩挲,目光扫过众人。

“诸位今日相聚,除了商议岭南之事,本王还有一件关乎朝廷政策、更关乎诸位家族长远的大事,想跟大家提个醒。”

“关乎家族长远?”

崔佑甫眉头微挑,放下手中的象牙筷。

“摄政王不妨明说,我等洗耳恭听。”

安倍山微微颔首,语气沉了几分:“在说正事之前,本王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在座诸位,有谁能保证自己的家族,能像如今这般富贵,一直长远地生存下去?”

这话一出,厅内瞬间鸦雀无声。

卢杞捏着酒杯的手顿住,眼神闪烁。

李岘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郑覃下意识看向身旁的王缙,两人眼中都带着几分疑惑。

何子墨虽年轻,却也听出这话里的分量。

挺直了脊背,静静等待下文。

半晌,周显才小心翼翼地开口:“摄政王,我等家族能有今日,或靠祖业传承,或靠朝廷恩宠,虽不敢说永世富贵,但只要大唐安稳,想必也能保几代平安吧?”

“几代平安?”

安倍山轻笑一声,语气却带着几分凝重:“周主事未免太过乐观。陇西李氏,当年何等显赫,掌控陇右兵权,家族子弟遍布朝堂。高祖李渊的龙兴之地。“

“清河崔氏,百年门阀,门生故吏满天下,可结果呢?”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不过短短数年,便落得抄家灭族的下场,这难道还不足以让诸位警醒吗?”

提及陇西李氏与清河崔氏的惨案,厅内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崔佑甫脸色微变,低声道:“摄政王所言极是,只是不知,这与朝廷政策、家族长远,又有何关联?”

“关联甚大。”

安倍山身体微微前倾,语气郑重:“想必诸位也感受到了,自入股东唐国际后,生意比往日单打独斗时更便利,赚的银子也翻了几番,这甜头,大家都尝到了吧?”

众人纷纷点头,沈岳笑道:“若不是摄政王牵头成立东唐国际,咱们江南织造的丝绸,哪能这么快卖到波斯、大食去?单是今年的利润,就比去年多了三成!”

“正是如此。”

安倍山接过话头,话锋一转:“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咱们赚的每一文、每一两,都从何而来?”

他指向窗外街面。

“是工坊里的工匠一针一线织出的绸缎,是田地里的老农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出的粮食,是码头的脚夫肩扛手搬运上商船的货物。”

“没有他们为咱们耕种、做工,咱们手里的银子,不过是一堆无用的金属。“

“咱们的商铺、织坊,也不过是一堆空壳子。”

卢杞若有所思:“摄政王的意思是,民生才是根本?”

“正是!”

安倍山重重点头。

“这些年战乱不断,大唐人口锐减啊。“

“从开元盛世时的近千万户,到如今不足五百万户。”

“人少了,做工的、耕种的就少了,咱们的生意就难以为继,朝廷的赋税也会减少,这是连锁反应呐诸位。”

他语气急切:“所以未来五年,朝廷的核心规划就是发展民生。”

“修水利、垦荒地、建工坊,创造优越的条件让百姓安顿下来,吃得饱、穿得暖、有活干,才能让人口稳定增长。”

“人多了,工匠、农夫就多了,咱们的丝绸能织得更多,粮食能收得更丰,财富才能源源不断,这才是长远之道啊!”

众人闻言,皆露出 “原来如此” 的表情。

周显感慨道:“摄政王想得长远!之前只想着赚钱,倒没考虑这么多,现在想来,若百姓都活不下去,咱们的生意确实难长久。”

安倍山话锋再转,语气严肃起来:“本王今日说这些,不只是让大家明白民生的重要性,更要跟诸位提个醒。”

“未来朝廷会慢慢调整社会形态结构,让百姓能有更多话语权。”

“这话怎么说?”

王缙皱眉,“百姓若是有了话语权,会不会…… 影响咱们的生意?”

“非但不会影响,反而能让生意更稳定。”

安倍山解释道:“大家想想,若是百姓常年受压迫、吃不饱饭,一旦有人振臂一呼,会不会揭竿而起?”

“到时候他们抢了咱们的商铺、烧了咱们的织坊,甚至抄家灭族,这种事,历史上还少吗?”

他目光锐利,扫过众人:“本王不是危言耸听!”

“当年的黄巾之乱,不就是因为百姓活不下去了吗?“

“如今世道,若不是本王及时平定战乱,咱们今日,或许早已成了刀下亡魂!”

厅内鸦雀无声,众人脸上都露出忌惮之色。

崔佑甫深吸一口气:“摄政王有何打算,尽管明说,我等定当配合。”

“好!”

安倍山见状,不再绕弯子:“未来的社会,会朝着‘财政分而治之’的方向发展 —— 朝廷掌军工、手握军队,确保国家安稳、海疆无虞。”

诸位在东唐国际的框架下,安心发展商业,朝廷会为你们提供保护,减免杂税,开拓市场。”

“但有一条铁律,商政不能相混!”

他加重语气,“从今往后,诸位家族中若是有人从商,便不能再有族人在朝廷为官.

若是有人在朝为官,家族便不能再参与东唐国际的商业运作。”

“这……”

卢杞愣住了.

“不但我卢氏有子弟在吏部任职,诸位族内皆有子弟在朝为官。“

“若是按摄政王所言,难道要让他们辞官?”

“非也!并非让诸位立刻抉择,而是早做准备,慢慢过渡嘛。”

安倍山缓和语气,“朝廷会给大家五年时间,五年之内,诸位可自行调整。”

“或让为官的子弟辞官从商,或让从商的族人退出东唐国际,总之不能两头占着。”

他顿了顿,又道:“除此之外,朝廷还会引导工农建立工会制度。”

“工匠农夫有工会,让他们能通过工会反映诉求,与朝廷、与商家协商薪资、赋税。”

“这样一来,朝廷掌军、商家掌商、工农掌诉求,三方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才能避免一方独大,才能让大唐长治久安,让诸位的家族富贵绵长!”

李岘沉吟道:“摄政王的规划,确实长远。”

“只是这工会制度,会不会让工农变得难以管控?”

“管控不如疏导。”

安倍山摇了摇头。

“让他们有诉求能说、有委屈能诉,自然不会轻易反抗。“

“若是一味压制,只会积累怨气,迟早会爆发。”

他看向众人,语气诚恳:“本王今日说这些,不是在命令诸位,而是想让大家早做准备。”

“社会的发展,从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群体能左右的,咱们只能顺着趋势调整。”

“若是贪图一时利益,不愿改变,到头来,恐怕会像陇西李氏、清河崔氏那般,落得凄惨下场。”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众人心上。

崔佑甫率先起身,躬身道:“摄政王深谋远虑,为我等家族长远着想,博陵崔氏愿意配合朝廷政策,五年内完成商政分离!”

“范阳卢氏也愿意!”

“赵郡李氏附议!”

“荥阳郑氏附议!”

众人纷纷起身表态。

何子墨也站起身,坚定道:“何记织坊本就无人在朝为官,今后也会专心从商,配合朝廷发展民生!”

安倍山看着众人齐心的模样,脸上露出笑容:“好!有诸位的支持,大唐的未来,东唐国际的未来,定会越来越好!”

他端起酒杯,“今日话已说透,未来的路,还需咱们携手同行。“

”这杯酒,敬咱们的长远富贵,敬大唐的长治久安!”

“敬长远富贵!敬长治久安!”

众人齐声响应,举杯共饮。

夕阳透过窗棂,将厅内众人的身影映在地上,连成一片温暖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