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长倾脑海中闪过诸多古怪念头。方才讲授《屠龙技》时精神高度集中,此刻难免疲惫。为了让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理解透彻,他耗费了大量心力。
他停下脚步,望向教室外:已是正午,诸位殿下该用膳了。
众皇子这才惊觉,从辰时到午时,竟已过去两个多时辰。腹中饥饿感也随之而来。
那下午再来听先生讲授《屠龙技》?朱樉收起傲色,恭敬问道。
这位素来桀骜的秦王已然明白,在权术之道上,燕长倾确实无人能及。即便是他们的父皇朱元璋,在权力本质的理解上,恐怕也要稍逊一筹。
倘若他日真有契机,能越过长兄朱标成为储君,进而登临九五之尊,朱樉认为这机缘或许就系于燕长倾所授的《屠龙技》之上。
正因如此,秦王朱樉的态度较之初见时已大为缓和。
燕长倾闻言侧目,眸光似洞悉朱樉心思,唇角微扬道:今日所授已足够诸位参悟,余下内容非旦夕可尽。若贪多求快,反受其害。
见燕长倾婉拒午后继续讲授,晋王朱棡立即追问:不知先生何时再续《屠龙技》后篇?
与朱樉相同,朱棡亦察觉这《屠龙技》或是超越太子朱标的唯一契机。更令他忧心的是,若此番不能尽得真传,恐再无机会。
一来,讲授结束后,依太子朱标性情,必会禀明父皇。当初众皇子未直接上奏,是因尚存疑虑。而今既证实《屠龙技》确有此等威能——仅首章《权力的本质与来源》与次章《权力的游戏》,若流传在外,当真可成屠龙利器。届时燕长倾性命能否保全,尚未可知。
二来,此等学问若为太子朱标所得尚可,毕竟父皇对其寄予厚望。朱棡甚至暗忖,若长兄直言欲
说不定父皇稍作思量,就会当场宣布将皇位传给朱标!
如此荒诞之事都可能发生,足见太子朱标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何等不可撼动!
然而,像他们这些与皇位无缘的藩王若学了《屠龙技》,情况就大为不妙了。
朱棡虽不认为父皇会为了确保朱标的太子之位稳固而对他们下狠手,但禁止他们继续听燕长倾讲授《屠龙技》,却是极有可能的。
毕竟,若他们这些藩王真学会了《屠龙技》,万一“不慎”将如今的太子、未来的天子朱标“屠”了呢?!
这样的风险,朱元璋绝不愿看到。
......
“《屠龙技》后续内容,暂定一月后再讲。”燕长倾略作沉吟,回答了朱棡的追问。
他目光扫过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又道:“不过半月后,还请诸位殿下再来一趟。”
“今日之事,想必瞒不过陛下。无论他对《屠龙技》作何评价,单是‘大不敬’之罪,我便难逃一死。”
“虽不畏死,但有些事未了,我还不能死。为求保命,只得另备些筹码,盼能暂缓陛下的杀心。”
“这半月内,若陛下欲取我性命,还望诸位殿下周旋。半月之后,纵不能长久,挣得半年性命,当无大碍。”
谈及生死,燕长倾神色淡然。他手握的筹码太多,随便亮出一件,都足以让朱元璋既舍不得杀,也不敢杀!
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听闻此言,皆面露诧异,不知燕长倾究竟有何打算,更不解半月之后他为何要召他们前来。
然而面对燕长倾的请求,众人仍纷纷应允。
“先生放心,父皇那边,本宫自会前去解释。只要先生不将《屠龙技》外传,本宫必全力保先生性命无忧!”
“大哥所言极是,本王亦会在父皇面前为先生求情!”
“本王亦然!纵使受父皇责罚,也定要为先生争取这半月之期!”
“二哥、三哥说得对,我等必竭尽全力,为先生争来这半月时间!”
……
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对《屠龙技》的后续内容极为渴望。
在未听完《屠龙技》全篇之前,即便父皇朱元璋当真“目光短浅”,欲杀燕长倾,他们也会拼死阻拦。
暗室之中,朱元璋听到燕长倾与众皇子的对话,冷哼一声,虎目微眯,眼中寒光凛冽。
事实上,在听完《屠龙技·第一核心之【权】》的前燕长倾易杀,可如此直指 本质的《屠龙技》却难得一见。
为得完整《屠龙技》,暂留燕长倾性命,对朱元璋而言,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然而燕长倾最后一句“强行挣得半载之寿”,却令朱元璋眉头紧锁,心生不悦。
此前燕长倾看穿他欲废相的心思,已让他极为不快,如今竟还敢妄言从他手中强夺半载寿命,莫非真当他这天子可欺?
天子之威,不容僭越——他不给的,谁也不能抢!
他可以选择暂不杀燕长倾,让其多活半载甚至更久,但绝不容许旁人妄图强夺!
然而说到底,这都是朱元璋自己的心思与抉择,并非燕长倾强行从他手中夺取的寿元!
倘若燕长倾当真能在朱元璋不允的情况下,硬生生夺走他半年的寿命——
那岂不是在践踏朱元璋的尊严,折损他身为天子的威仪?!
这一点,朱元璋尤其无法容忍!
【哼!半个月后就想强行从朕这里夺走半年寿命?!】
【朕倒要瞧瞧,你凭什么来夺这半年阳寿!】
暗室中的朱元璋透过墙上的窥孔,将阴冷的目光投向教室里的燕长倾。
此刻的燕长倾仍未察觉,因为晋王朱棡刚问完,燕王朱棣便紧接着开口:
“燕先生,为何要将屠龙技传授给我们?”
朱棣眼中满是探究之色。
像《屠龙技》这般直指本质的学问,加上燕长倾惊世的才智——
若暗中布局数十载,未必不能搅乱天下,伺机登临大位!
即便他自身时机未至,将此学问传于后代……
待两三百年后大明动荡时,他的后人未必没有机会问鼎至尊!
可燕长倾偏偏选择了最不可能、风险最大的路——将《屠龙技》传授给当朝太子与皇子们。
这一点,朱棣百思不得其解。
听到朱棣的疑问,燕长倾首次在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面前显露出恍惚之色。
他微微抬头,目光悠远地望着前方虚空,眼中浮现一抹追忆。
良久,燕长倾轻叹一声,收回思绪,对众皇子说道:
“为何传授你们屠龙技?”
“原因诸多。譬如我厌恶儒家学说,因其阻碍世道前行。”
“又如当我洞悉相权被不断削弱的千年历史洪流,同样看透未来千载的大势变迁后——”
“我发现,华夏英杰始终困于中原一隅兜转。”
“这般格局,实在乏味。”
“故而我想试试,若插手其中,能否让未来生出些意料之外的变数。”
“看看这世间,能否有另一种可能。”
燕长倾说罢,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相顾愕然,一时无言。
众人一时语塞,实在不知该如何回应,燕长倾的言论太过震撼人心!
预见千年历史变迁?!
这等惊世骇俗之事,当真有人能够实现?!
太子朱标与诸位皇子朱樉、朱棡、朱棣等人本能地想要否认。
可想到燕长倾先前精准预言相权演变的前例,这看似天方夜谭的千年预言,似乎也并非绝无可能。
至少当这个预言者名为燕长倾时,诸位皇子心中竟隐隐生出几分可信。
至于燕长倾对儒家学说的抵触,与这惊天预言相比,反倒显得无足轻重了。
......
先生所求,莫非食色财权?
周王朱橚突然发问。
纵使千年预言真假难辨,但他确信燕长倾必有所图。
人生在世,不外乎追逐饮食、享乐、财富、美色、权柄、声名。贫者求温饱,富者 愉,得陇望蜀,永无止境。
上至天子,下至庶民,莫不如是。
在朱橚看来,燕长倾既是凡人,必有所求。
燕长倾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朱橚此问,已然触及人之本愿的玄机。若能再悟济世之道,便可窥见那屠龙之术的真谛。
【朱元璋这七位皇子,果然个个非凡。】
【此刻,不凡!!!】
燕长倾目光掠过殿中众人——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尽在眼前,心中不禁泛起波澜。
太子朱标自不必言,古往今来,储君之位无人能撼其分毫!
他仁厚宽和,胸襟广阔,即便面对觊觎太子之位的弟弟们,亦能包容。
可谓集朱元璋与马皇后之长,更是 心中最完美的继任者!
秦王朱樉,英武刚毅,气度超然。
沙场征伐之时,颇有朱元璋早年提刀冲阵、勇冠三军之风范!
虽怀野心,却因实力卓绝,方有资格逐鹿天下!
晋王朱棡,威仪自生,智谋深远。
若说朱樉承袭了朱元璋早年红巾军的悍勇,朱棡则继承了其后期统御万军、运筹帷幄的韬略。
虽尚显青涩,但天赋与历练已令其统帅之才初露锋芒。
对皇位之念,他比朱樉稍敛,却同样暗藏锋芒。
燕王朱棣——后世史册铭刻的明成祖,无需赘述。
战场之上,活脱脱一个年轻时的朱元璋再现!
朱樉的悍勇,他有!
朱棡的谋略,他亦有!
堪称二人之长,集于一身!
更难得的是,治国理政,他亦见解独到!
若以数值论,朱标、朱樉、朱棡各自专精之处可达九十五分,其余则在七八十之间。
而朱棣,诸项皆在九十分上下!
单科或许并非顶尖,但综合之强,无人能及!
更可怕的是,他的均分竟逼近他人巅峰——此等天赋,堪称恐怖!
周王朱橚,此前燕长倾只知其编纂医书、仁厚勤学。
今日一见,方觉他竟还深谙世事哲理,颇有哲人之风。
至于楚王朱桢、齐王朱榑,虽年幼,却已显峥嵘之态。
思绪翻涌间,燕长倾淡然一笑,对朱橚温声道: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