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克表三叩首:臣谢陛下恩典!
待他起身,天元帝和颜悦色道:
此计甚妙!然明军防线森严,瘟疫如何传入?爱倾可有良策?
孔克表沉吟片刻,神色凝重地说道:
必须惨败!
要有一场惨烈的败仗!
必须是蒙元大军的大败!
听闻此言,国公脱火赤勃然大怒:
放肆!
端坐上位的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抬手示意脱火赤稍安勿躁,目光深沉地注视着孔克表:
衍圣公此话怎讲?
孔克表恭敬行礼答道:
启禀陛下,汉人每逢大胜,必会将俘虏的敌军首领押解回京,在太庙举行祭祀。
此等祭祀,向来由汉人皇帝亲自主持,文武百官随行。
若能令被俘的敌军首领暗中染疫,再由明军押送回京......
届时,不仅能让疫病随着明军押送路线,从边境蔓延至中原腹地......
更有可能让大明皇帝及其文武百官尽数染疫!
若大明皇帝与满朝文武皆因疫病暴毙,大明必将陷入群龙无首之境!
到时天下大乱,四分五裂,陛下只需挥师南下,便可轻而易举重掌中原!
但要做到这一步,我蒙元大军必须先经历一场大败!
......
听完孔克表的计策,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国公脱火赤及枢密知院爱足等人皆陷入沉思。
汉人战胜后押解敌酋回京祭祀太庙的习俗,他们早有耳闻。
这并非奇特的传统,蒙元同样会在胜利后将俘虏献祭长生天。
祭祀太庙由汉人皇帝亲自主持,文武百官随行,也是理所当然。
蒙元祭祀长生天时,同样由可汗率领王公贵族进行。
这些本都是寻常之事。
但若让染疫的蒙元大军故意大败,被明军俘虏押解回京......
借押送之机将疫病传入大明境内......
甚至在大明皇帝率群臣祭祀太庙时,使其染疫......
后果将不堪设想!
瘟疫在这个年代几乎等同于死亡宣判!
倘若大明天子和满朝文武都染上瘟疫,那必然是绝无生还可能!
若真如此,这个立国仅十余年、四方未稳的大明帝国,恐怕会瞬间土崩瓦解。
即便没有彻底崩溃,大明也将陷入群龙无首、内斗不休的混乱局面。
到那时,蒙元趁势南下,重新入主中原,复兴昔日的蒙元帝国,简直易如反掌!
孔克表的计策看似简单粗暴,但往往越是直接的计划,越容易成功。
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越是深思,越觉得此计可行。
谁能料到,他们会借大明天子率百官祭祀太庙之机,将瘟疫传入朝堂?
正如他祭祀长生天时,绝不会提防那些被囚的俘虏——他们最多只能吐一口唾沫,反而会激怒他,让他更想亲手处决对方。
可若那些俘虏身染瘟疫,哪怕只是靠近,都可能被传染!
到死,他都不会明白自己何时染病。
同理,若能将染疫之人伪装成俘虏送到大明天子面前,或许真能一举覆灭大明统治核心!
然而,此计有个前提:蒙元必须先吃一场败仗。
若不败,明军怎会押送“俘虏”回京祭祀太庙,借机传播瘟疫?
想到此处,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抬头看向孔克表,沉声问道:
“要败到什么程度?”
此言一出,众人皆知陛下已对此计动心。
国公脱火赤急忙劝阻:
“陛下,万万不可!未战先败,岂有此理!”
枢密知院爱足也劝谏道:
“陛下,此事断不可行啊!”
汉人素来重视颜面,若无显赫战功,断不会轻易前往太庙祭祀。
若要令汉人获得足以祭祀太庙的功绩,恐怕非得让明军彻底剿灭我等,将陛下与臣等尽数擒获,覆灭我蒙元王廷,方能称得上是大功告成啊!
可若当真让明军荡平我等,俘虏陛下,覆灭我蒙元王廷。
届时即便让大明天子与满朝文武皆染瘟疫,又有何意义?!
这汉人奸佞居心叵测,分明是要置陛下与我蒙元将士于死地,臣恳请陛下下旨诛杀此贼!
其余蒙元将领纷纷附和:
臣请陛下诛杀此贼!
臣请陛下诛杀此贼!
......
听闻国公脱火赤与枢密知院爱足等将领的谏言,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面露迟疑。
枢密知院爱足所言确有道理,汉人重颜面亦是事实。
除前宋诸帝外,历代汉人君主若无开疆拓土之功,确实不会轻率祭祀太庙。
而大明天子显然与前宋诸帝迥异,其行事作风更似前朝雄主。
换言之,若要迫使大明天子祭祀太庙,恐怕唯有彻底覆灭我蒙元王廷,生擒朕这个蒙元皇帝,方能成就其不世之功。
但倘若真让明军攻灭王廷,生擒朕这个皇帝,纵使令大明天子与群臣染病,又有何益?
最终不过是两败俱伤罢了。
念及此处,天元帝凝视着殿下的孔克表,沉声道:
衍圣公可曾听闻枢密知院之言?不知倾还有何话说?
孔克表依旧从容自若,他既敢献此策,自然胸有成竹。
启禀陛下,汉人确如枢密知院所言,若无开疆拓土之功,不会轻祭太庙。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成就汉人不世之功,就必须以我蒙元王廷为代价!
我们可以为大明精心准备一场灭国之功
说到此处,孔克表故意稍作停顿,引得众人屏息以待。
果然不出所料,方才还叫嚣着要请旨诛杀孔克表的国公脱火赤与枢密知院爱足等蒙元将领,此刻都渐渐安静下来。
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按捺不住,开口问道:
如何制造这所谓的灭国之功送给大明?!
孔克表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
很简单,陛下只需明面上禅位假死,让某位皇室子弟继位为新帝,实则暗中掌控蒙元精锐大军。
同时,征调十几万老弱百姓伪装成士卒,再配以一、两万精锐,营造出数十万大军的假象。
待时机成熟,让那位假皇帝及其麾下军民染上瘟疫。
再令他们摆出大举进犯大明的架势!
届时,大明必会出兵迎战。
以假皇帝统领的一、两万精锐和十几万老弱,如何敌得过大明百万雄师?
待明军击溃蒙元,擒获假皇帝,再佐以证明其身份的物件,大明短期内必会以为已彻底覆灭我蒙元王廷。
立此大功,明廷定会押解假皇帝回京。
大明天子必率文武百官祭祀太庙,庆贺此胜!
那时,便是将瘟疫传给明廷君臣的良机。
待大明天子与百官染疫暴毙,陛下便可亲率蒙元精锐突破边关,直取中原!
重掌天下,指日可待!
说到此处,孔克表稍作停顿,看向脱火赤、爱足等将领,含笑道:
当然,诸位大人亦可假死隐退,暗中辅佐陛下。毕竟陛下仍需诸位鼎力相助。
......
陈述完计策后,孔克表不再多言,留时间让天元帝与群臣斟酌。
他谋划的这份“灭国之功”献给大明的计策,虽非天衣无缝。
但要蒙蔽大明,令其误以为彻底铲除了北元残部,却大有可为。
毕竟大明与北疆残元相隔万里,汉蒙之别更是泾渭分明。
纵使大明遣人潜入,也难窥尽北元内情。
何况草原向来强者为尊,汗位更迭如常事。
即便北元猝然更替新君,大明闻讯亦不会生疑。
说不得北元还需主动散播新汗即位之讯,好教大明对这“继任者”深信不疑。
而这位志大才疏的新汗,为震慑诸部首领,竟欲倾巢出兵 大明——
借战功稳固权位,倒也合乎草原铁律。
待其数十万“大军”尽丧明军之手,连新汗亦成囚徒时——
只要降卒众口一词咬定囚徒乃真命天子,又有传国信物佐证。
纵使大明存疑,面对这“犁庭扫穴”的不世之功,谁愿深究?
莫说深究,只怕有 查,亦会被同僚强行按下!
毕竟此功若定,三军皆可加官晋爵,封侯拜相亦非虚妄!
面对功名利禄,明军将士怕是要主动替他们抹去破绽,坐实这伪汗身份!
届时生擒的“北元新君”,必被押解进京面圣。
纵是 之君,终究曾为大明心腹之患——
普天之下,唯朱元璋有资格定其生死。
依中原礼制,如此旷世奇功,岂能少了太庙献俘之礼?
朱元璋即便不亲赴太庙举行祭祀大典,也必定会在朝堂之上召见被俘的蒙元皇帝,向满朝文武展示胜利者的威仪。
无论是太庙祭祀还是朝堂召见,这位新任蒙元天子及其重要臣属,终究会与朱元璋及大明文武百官相见。届时,只要将疫病传给大明天子与朝中重臣,便能令他们尽数染病暴亡!
一旦大明高层悉数毙命,朝堂群龙无首,又如何抵挡蒙元尚存的精锐铁骑?届时蒙元重掌中原,指日可待!
而他作为献计覆灭大明之人,必将位极人臣,权势更胜从前!
此计虽毒,却胜算极大。然而,前提是蒙元天子甘愿舍弃十数万老弱妇孺及万余精锐,以诈败取信于大明。若无这支“大军”覆灭,朱元璋岂会轻信北元已亡?
殿内沉寂良久,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国公脱火赤与枢密知院爱足等人皆未出言驳斥。毕竟孔克表明言,他们只需诈死,仍可暗中执掌大权。
既然赴死者非己,此计便值得斟酌。
许久,天元帝终于抬眼,迟疑道:“当真需牺牲十余万族人?”
自元末战乱至败退漠北,蒙元人口锐减,如今仅余百五十万之众。其中听命于天子者,不过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