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间纵有相权暂压君权之象,然纵观大势,相权终被君权步步分割、瓦解!”

“历代 分化相权,唯有一旨——绝不容其威胁皇权根基!”

“愈是雄才大略之君,愈难容忍相权凌驾君权之上!”

“故必倾力打压相权,以固天子威柄!”

“此乃千古不易之历史洪流!”

“纵是陛下,亦难逃此大势裹挟。”

“无论圣心是否洞明,是否甘愿,终将随这滔滔浪潮前行!”

“除非——”

“陛下愿以皇权为赌,纵容相权蛰伏之险。”

“然即便陛下能忍此患……”

在不远的将来,大明王朝的继任君主,或许是下一位,亦或是下下一位......

终将无法容忍相权对皇权构成的威胁与动摇!

到那时,相权要么被彻底分割瓦解,要么直接被废除殆尽!

这便是不可逆转、无法阻挡的历史洪流!!!

燕长倾铿锵有力的话语,在这间不大的教室里久久回荡。

无论是台下的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还是暗室中的朱元璋,听到燕长倾那仿佛洞悉未来、冷静而自信的预言。

所有人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力量——那贯穿古今的历史洪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奔涌而来!

面对如此磅礴的历史浪潮,就连朱元璋也不禁感到窒息,无力抵抗地被裹挟其中,向着既清晰又模糊的未来奔涌而去......

......

暗室中,朱元璋神情恍惚,目光呆滞。

这一刻,他忽然感觉自己超越了朱元璋这个躯壳的束缚。

他的视角从个人层面,到 高度,不断被向上提升——

提升——

再提升——

直至凌驾于千年历史长河之上!

他站在悠悠历史长河之巅,俯视着从远古流淌至今,又奔向未来的浩瀚历史洪流。

在这千年历史浪潮中,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一位位雄才大略的 ,屹立于历史洪流的顶峰。

他们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那威胁皇权的相权之上。

于是一代又一代,不断削弱丞相权力。

从相邦到左右丞相,再到三公九倾制,继而演变为内外朝制,又发展为三省六部制,而后形成二府三司制......

皇权日益巩固,相权不断削弱。

直至当下。

转瞬间,天地翻覆......

朱元璋猛然从亘古时空跌落,瞬间被卷入汹涌澎湃的历史洪流!

在这奔腾不息的时代浪潮里,朱元璋随波逐流,历经无数沉浮,最终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千古 并肩立于历史之巅。

那些名垂青史的 们,都将目光聚焦在朱元璋身上。他们要看这位布衣天子,究竟会顺应历史潮流废除丞相制度,还是逆天而行,甘受相权掣肘之辱?

感受到跨越千年的灼灼目光,朱元璋突然若有所悟,仰首望天——

在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之上!

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之上!

燕长倾凌空而立,淡漠地俯瞰着芸芸众生。

他仿佛早已洞悉一切选择,看透历史洪流的最终去向。朱元璋长叹一声,再不抗拒,任由自己彻底融入这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

教室里,燕长倾负手而立,眸光如电:臣不敢断言陛下此刻要废的,究竟是胡惟庸这个丞相,还是丞相制度本身。

但臣确信,即便陛下今日不废相权,来日也必有君王完成此事!

他清冷自信的话语,仿佛连千古 的心思都尽在掌握。

阳光透过窗棂,为他赤红的官袍镀上金边。朱标、朱棣等皇子仰望着讲台上这道耀眼的身影,只见他衣袂翻飞,宛如照耀千古历史的煌煌大日,这一刻的风采永远铭刻在众人心间。

他们虽贵为太子、皇子诸侯王,却不过是历史洪流中微不足道的尘埃。

千百年后,或许能因身份在史册留下寥寥数笔,沉寂无声。

然而燕长倾的一言一行,纵使历经千年,仍将在史书中熠熠生辉,照耀万古!

莫名的,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心中皆生出这般无端的预感。

暗室之中,朱元璋恍惚许久才回过神来。

刚清醒,便听见隔壁传来燕长倾的话语,心中不禁苦笑。

【废除丞相之念,究竟是朕的本意,还是历史大势所趋?】

【难道朕的未来尚未发生,在他人眼中已成定局?】

【若非如此,为何朕未曾表露的心思,竟被人一眼看穿,甚至笃定朕的选择?】

此刻的朱元璋,陷入了一种近乎哲思的迷惘——我是谁?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本该喜怒不形于色,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帝心如渊,深不可测,方能统御群臣,驾驭天下。

可如今,竟有人直截了当地戳破他的伪装——

“装什么高深莫测?你的心思,我早已看透!”

震惊、尴尬、怅然、骇然……种种情绪交织,竟压过了朱元璋心中对燕长倾的滔天杀意。

也难怪他如此失态。

在燕长倾之前,从未有人真正超脱历史长河,俯瞰千年兴衰,把握大势脉络,从而预见未来。

此刻骤然被拉入这般宏大视角,朱元璋仍能保持镇定,已无愧千古一帝之名。

教室里,燕长倾缓步走下讲台,来到最后一排与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并肩而坐。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前方的黑板上。

黑板的左侧清晰地勾勒出朝廷权力的架构。以【天子之权】为根基,权力自上而下流向【丞相】、【京师文武百官】和【地方州府县官】,形成严密的等级体系。然而这种平衡并非永恒,一旦【天子之拳】的权威被臣僚侵蚀,原本的层级关系就会被打破。

当【丞相】、【京师文武百官】或【地方州府县官】的力量膨胀到与【天子】比肩时,甚至可能颠覆旧主,自立为新的【天子】。这种时而压制、时而并立的动态关系,构成了朝廷权力网络的本质。

黑板的右侧则呈现了千年相权的变迁。尽管丞相权力偶有鼎盛时期,但从历史长河来看,相权始终在不断被削弱和分散。【天子】、【丞相】、【京师文武百官】和【地方州府县官】之间的角力,本质上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权力博弈。

此刻,朱标等皇子正专注地抄录板书内容。燕长倾 一旁,凝视着黑板上的文字。在常人眼中惊心动魄的 争,在他看来不过是一场精妙的游戏。

天子之拳奠定了至高权柄,但天子一人难以独揽全局。因此需要将权力分配给丞相、朝臣和地方官员。然而权力的边界始终模糊不清,即便是天子也无法精确掌控分寸。于是,在分配权力的同时,天子也必须与各方势力展开博弈,争夺更多的掌控权。

“无论是天子、丞相,还是朝中大臣,亦或地方官吏,都在不断将权力收归己身!”

“因此,《屠龙技·第一核心之【权】的燕长倾语气平静地为这“今日所授内容,便是《屠龙技》的说完,燕长倾起身离席,正欲走出学堂。

然而他刚迈步,太子朱标的声音便从身后传来:

“燕先生,且慢!”

燕长倾回首,眉梢微蹙:“太子殿下还有何事?”

朱标一手攥着笔记,一手指向黑板,急切道:

“《屠龙技》才讲到第一核心之权的头朱标如此迫切,实因这半日所学远超他过去二十年的认知。仅开头从前,他以为天子之权如东宫讲师、国子监博士及众儒所言,源于仁义、道德、宽厚、勤政、纳谏、亲贤远佞……以为施仁政、得民心,方可稳固皇权。

但此刻他已幡然醒悟——这些不过是治国手段,绝非皇权根本。唯有紧握“天子之拳”,方能确保太子之位稳如磐石,未来帝位无可动摇!

至此,燕长倾讲授《屠龙技》的目标已初见成效。太子朱标被儒家学说塑造二十年的 观,正被《屠龙技》撕开一道道裂痕。而朱标的态度表明,这些裂痕仍在蔓延……

并非那些东宫讲经学士、国子监儒学博士及众多大儒耗费二十年光阴,以儒家学说为朱标构筑的天子理念不够牢固。

太子朱标的思想之所以产生如此剧变,

首要原因在于《屠龙技》的威力实在骇人!

毕竟此术真能屠龙!

既连真龙都可斩落,撼动那些儒生为朱标建立的儒家天子观念,又算得了什么?

其次,燕长倾讲授《屠龙技》时,除朱标外,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亦在列。

原本朱标对自身太子之位的稳固极有把握,

堪称前无古人,后亦难有来者。

可如今,危机感已骤然降临!

因朱樉、朱棡、朱棣等诸侯王,皆已从燕长倾处习得侵蚀天子之权、将其转化为藩王权柄之法。

若他不即刻转变根本理念,尽早掌控更多天子之权,

待众皇子将天子之权瓜分殆尽,纵使他太子之位再稳,亦成空谈!

【非天子驾驭权柄,而是执掌权柄者方为天子!】

燕长倾此言,犹在耳畔。

再稳固的储君之位,终需天子之权为根基!

历史上那些失权之君的下场,燕长倾早已剖析得鲜血淋漓——

轻则沦为傀儡,重则丧命殒位。

他朱标,绝不容此等结局!

正因这两重冲击,太子朱标的思想根基方逐渐动摇。

当然,此变仅限根本理念,其仁厚本性未改,

未来施政,仍以仁德为本。

惟其深知:天子之仁,源于天子之权!

唯握权柄,方有仁德!

......

朱标一声燕先生,请留步让燕长倾神色微变。

【还好不是道友请留步...】

【这可是历史世界,不是仙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