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父皇,此次共得铜钱四百九十五贯。”

李恪上前一步道:“除了儿臣和程兄留下的四十万贯本钱之外,其余四百五十五万贯,如今已经全部押解入宫。”

此话一出,众臣皆是一愣。

这话是什么意思?

四百五十万贯全给宫中了,两个人就留了四十万贯?

“恪儿,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疑惑的看向亲儿子道:“难不成是要把这四百五十五万贯都给朕?”

自己的儿子自己最了解,他这三子从小就是个财迷。

这次竟然大方的让他有点不敢相信。

这还是自己那见到钱就两眼发光的亲儿子吗?

该不会是被什么脏东西给上身了吧!

迎着自家亲爹不解的眼神,李恪大义凛然道:

“此次儿臣所得钱财,乃是利用了城中奸商囤积居奇的心态,虽然那些奸商也是罪有应得,但,这手段终归是有些不光彩。”

他顿了一下道:“所以,儿臣和程兄一致决定,此次所得不义之财,全部都捐给朝廷,用来赈济关中百姓。”

李恪的声音不大,但此时在大殿中响起,却是给人一种震耳欲聋的感觉。

数百万贯铜钱,连眼皮都不眨一下,说捐就捐了?!

这蜀王李恪和程家老三,着实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沉默片刻后,魏征忽然正衣整冠,朝着两人俯身一拜。

“殿下高义!程公子高义!老夫代关中百姓,拜谢二位!”

程处弼被这魏大喷子吓了一跳,赶忙拉着李恪朝着一旁避开。

然而谁知道魏大喷子倔的很,一拜不成,转身又要拜。

程处弼眼疾手快,赶忙上前一把扶住对方的胳膊。

“魏公莫要如此,这不是折小子的寿嘛!”

魏征反驳道:“程公子此言差矣,老夫是代替关中百姓感谢你们,此举不折寿,反而还增寿。”

听着他一本正经的胡扯,程处弼不由一阵无语。

“魏公您可就别开玩笑了,哪有拜人增寿的说法。”

这时,房玄龄也跟着凑热闹道:“处弼贤侄,别人或许会怕折寿,但你和殿下两人可是完全不用害怕啊。”

“你忘了你们二人在并州封神的事情吗?据老夫所知,如今并州诸县皆设有神庙,其中供奉的就是你和殿下二人。”

“别说他魏征是代替关中百姓拜你们,就算不是,你们二人也无需担忧折寿的说法。”

程处弼:“......”

“房伯父,您可饶了我们吧。”

他告饶一声,赶忙将又要拜下的魏征给强行拉起。

“魏公,您真要感谢我们二人的话,只要别追究我们先前叫您老魏就行。”

闻言,魏征也不执着于拜两人了。

他不在意的笑了笑:“日后你和蜀王殿下别说叫我老魏了,就是叫我小魏也行。”

噗嗤!

房玄龄一个没忍住,直接笑出了声。

魏征转头怒视对方一眼,下一刻,自己竟是也跟着笑了起来。

而这笑声好似会传染一般,刹那间,整个大殿中都充斥着欢快的笑声。

其中,尤以咱们的皇帝陛下笑的最大声,笑的最畅快。

一方面是欣慰程处弼和李恪两人的捐钱行为,另一方面则是高兴自己的内库又赚钱了。

众人笑闹了一阵后,李世民便安排起了程处弼两人送来的巨款。

“四百五十五万贯钱,其中一百万贯送入内库,其余三百五十五万贯用以购买粮食等一应物资,赈济关中受灾地区。”

说着,他还不忘解释一声,那送入内库的一百万乃是他的本钱。

至于众人信不信,那就另当别说了。

反正程处弼估计殿中众臣,至少有一大半人是不相信的。

因为,咱们的李二陛下说这话的时候,他看到了一大半人都在偷偷的撇嘴。

其中尤其以刚刚的小魏嘴角撇的最大。

李恪先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陛下从头到尾就只从内库中拿出了一百万石的粮食。

稍微会点术数的人,都知道一百万石粮食怎么算,也不可能价值一百万贯铜钱。

魏征这也就是看在李二先前从内库掏粮掏钱的份上,才只是撇嘴罢了,要不然这大喷子早就开麦了。

“房爱卿。”

李世民看向房玄龄道:“这三百五十万贯,朕全部交给爱卿调用,务必将每一个铜板都用到实处上。”

房玄龄郑重拱手道:“臣领旨!”

“魏爱卿。”

李世民又将目光看向魏征道:“可愿到关中走上一趟?”

天灾往往伴随着人祸。

关中蝗灾,难免会出现一些猪油蒙了心的畜生打赈灾粮的主意,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关中放上一把快刀,警示那些官员不要误入歧途。

而这把快刀,自然当属魏征最为锋利。

“臣,求之不得!”

魏征拱手而出,眼底隐隐透着杀气。

“好!那就由爱卿往关中坐镇。”

李世民跟着神色一冷道:“朕此次授予爱卿先斩后奏之权,关中诸州府,不论大小官员,只要敢在赈灾粮上上下其手,爱卿尽可立地斩杀!”

此话一出,殿中众臣皆是心中一凛。

某些和关中官员熟识的,都暗自打定主意,下了朝就赶紧往关中发信。

告知那些亲朋好友这次可千万要老实一点,不然可就真得丢掉小命了!

安排完了关中之事,李世民又将目光看向了长安令尹。

“长安令,此次蝗灾虽暂时未波及到长安城,但蝗虫这种东西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传到长安来,长安令当及早组织人手做好扑杀蝗虫的准备。”

长安也在关中地区,随时都有蝗灾侵袭的危险。

“陛下......”

长安令面露难色道:“早在蝗灾消息传来时,臣便已命衙役组织长安、万年两县百姓扑杀田中蝗虫,但......”

他迟疑了一下,这才继续道:“但,百姓从者甚少,甚至直言臣等此举必将触怒那劳什子蝗神,遭来报复。”

百姓愚昧,盲目崇拜神灵,长安令也是难啊。

软的人家不听,硬的他又不敢,着实难做。

听着那劳什子蝗神,众臣大感荒谬的同时,也是有心无力。

只能愤愤道一声: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