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 > 第103章 零陵之行(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渡船靠岸,踏足南郡土地的那一刻,气氛明显不同。

北岸南阳郡虽在袁术治下,仍带着中原地区的开阔与些许乱世的躁动,而南岸的南郡,则仿佛瞬间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被荆山汉水滋养,秩序尚存,却也因此更显壁垒森严的领域。

“主公,此地已是刘表治下,需万事小心。”

秦琼压低声音提醒,他目光锐利地扫过码头上巡逻的兵卒,那些士卒衣甲鲜明,队形齐整,与袁术军中常见的散漫骄横之气迥异,显是训练有素。

“刘表与袁术虽未正式宣战,但边界摩擦不断,我等身份若暴露,恐有杀身之祸。”

邓安点点头,感受着空气中那份不同于郎陵的、带着水汽与书卷味的凝重,低声道。

“放心,叔宝,我这人最是惜命。咱们现在是游方士与随从,多看少说,见机行事。”

他心中那份“出差旅游”的轻松感收敛了几分,多了几分身处敌境的警惕。

一行人缴纳了入城税,随着人流走入襄阳城。刚一进城,眼前的景象便让三人都微微怔住。

襄阳城依山傍水,城墙高厚,雉堞如齿,护城河宽阔,引的是活生生的汉江水,波光粼粼。

与饱经战火、略显残破的洛阳和带着边地军镇色彩的郎陵不同,襄阳城呈现出一种乱世中难得的井然有序与繁荣雏形。

街道以青石板铺就,虽不及后世平整,但比之南阳那边的泥泞土路已是天壤之别。

主街宽阔,可容数车并行,两侧店铺林立,旌旗招展。

酒肆里飘出的是荆楚之地特有的稻米醇香,布庄内悬挂着色彩鲜艳的荆锦、蜀锦,药铺门口晾晒着各种草药,空气中混合着药材的苦香、食物的热气以及江边传来的湿润水汽。

人流如织,除了本地士民,还能看到操着不同口音的商贾:有关中来的皮货商,有江东来的瓷器贩,甚至偶尔能见到深目高鼻的胡商。

码头上船只往来如梭,装卸着来自上游益州的木材、蜀锦,下游江东的盐铁,以及本地出产的稻米、鱼鲜。

整个城市仿佛一个巨大的、缓慢而有力搏动的心脏,依托汉水这条大动脉,吞吐着四方物资。

时值秋季,豫州之地已显萧瑟,但荆襄之地依旧绿意盎然。

城内河道纵横,许多人家临水而居,石阶延伸至水中,妇人在水边浣衣,孩童嬉戏。

岸边垂柳依旧青翠,间或夹杂着开始泛黄的银杏和火红的枫树,色彩斑斓。天空常有水鸟飞过,发出清亮的鸣叫。

气候也明显比北方湿润温和,秋风拂面,带着江水的气息和桂花的残香,少了几分干燥凛冽,多了几分温润宜人。

“不愧是荆襄之地,鱼米之乡!此城据汉水之险,拥南北之冲,民丰物阜,难怪刘景升能据此而观天下之变。”

公孙胜抚须赞叹,眼中亦有欣赏之色。他通晓地理,更能看出襄阳战略地位的紧要。

秦琼虽不语,但紧绷的神色也略微放松,显然此地的安定与繁华也超出了他的预期。

邓安更是心潮起伏。眼前的襄阳,虽不及后世影视作品中那般宏大,但其依托天然水系构建的防御体系、初具规模的商业流通、以及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已远胜他目前所见的大部分城市。

他不由想起前世所学,这里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文化荟萃之邦。

一个名字不由自主地浮上心头——诸葛亮!

那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相,此刻应该还是个少年,或许就隐居在襄阳城西的隆中吧?

《出师表》的恳切,《隆中对》的远见,哪个九年义务教育能不铭记?

一股强烈的、想要见见这位传奇人物少年模样的冲动涌了上来。

毕竟如果能在此时收揽诸葛亮,自己一定可以飞速发育。

但他瞬间压下,不能在秦琼和公孙胜面前表现出任何超前的“预知”。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语气感叹道:“果然是人杰地灵之处!观此气象,水土丰美,文风想必亦盛。如此宝地,定是藏龙卧虎,孕育了不知多少贤才高士!”

他看向公孙胜和秦琼,“我等既然路过,不妨稍作停留,盘桓一两日,一来让马匹好好休息,二来也可领略此地风土人情,或许……能偶遇些隐逸之士,结交一番?”

公孙胜闻言,含笑点头:“主公此言大善。贫道亦觉此地气机清灵,非同一般,停留观察,或有所得。”

秦琼见主公和公孙先生都同意,虽觉在外耽搁并非上策,但也不好反驳,只得抱拳道:

“既然主公有此雅兴,末将自当跟随。只是……还需谨慎,切勿暴露行藏为上。郎陵那边,终究是早归一日,安心一日。”

邓安笑道:“叔宝放心,我自有分寸,咱们就是寻常旅人,看看风景,听听市井闲谈而已。”

计议已定,三人便在城内寻了一处不算起眼但还算干净的客舍住下,安顿好马匹。

稍事休息后,邓安便兴致勃勃地拉着秦琼和公孙胜,融入了襄阳城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开始了他们的“襄阳一日游”。

邓安表面悠闲,内心却如同一个寻宝者,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街巷,期待着能否在这座古城中,捕捉到一丝属于未来“卧龙”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