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 > 第266章 丹房炉渣,毫末之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6章 丹房炉渣,毫末之机

上清宫,漱玉院。

这里的空气比长安城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干燥。丹房的墙壁被常年的烟火熏得漆黑,四角立着的风箱,如同巨兽的肺叶,有节奏地吞吐着炽热的气流。

李含光盘腿坐在炉前。他的道袍上沾满了煤灰与药渍,原本打理得一丝不苟的发髻也有些松散。

他已经在这里枯坐了三天。

面前的案几上,摆着几十个被标了号的坩埚。那是他为了复原“劣币”配方所做的全部尝试。

“第四十九次。”他低声念道,声音干涩得像是在摩擦砂纸。

他夹起一枚新的铜钱,投入坩埚。那是一枚标准的开元通宝,也是他用来做对照的样本。紧接着,他按照从古籍中推演出的比例,依次加入硇砂、没药粉末,以及微量的铅、锡。

炉火呈现出一种妖异的蓝紫色。

半个时辰后,坩埚冷却。

李含光用铁钳将里面的金属块夹了出来,放在砧板上,举起铁锤,重重砸下。

“叮!”

声音清脆,断口整齐,闪烁着正常的铜色光泽。

失败。

没有任何异常的能量波动,也没有那种令人心悸的“诅咒”气息。这只是一块普通的合金,除了成分有些奇怪,毫无特殊之处。

李含光将铁锤扔在一边,双手抱头,深深地叹了口气。

道法自然,万物皆有其理。可眼前的这个谜题,却像是跳出了“理”的范畴。

他明明已经凑齐了所有的材料,遵循了所有的步骤,甚至连炉温和时辰都精确到了极致。为什么就是无法复现那种效果?

到底缺了什么?

一阵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卷起了地上的几片落叶。

李含光有些烦躁地站起身,拿起扫帚,开始清理满地的炉渣。那是之前几十次实验失败后留下的残骸,混杂着焦炭、废金属和各种药渣。

他将这些黑乎乎的东西扫进一个木桶,然后提着桶,走到院子里的水池边。

按照道门的规矩,炼丹后的废渣不能随意丢弃,必须先用水浸泡,化去火气,再深埋土中。

“哗啦”一声。

一桶炉渣被倒进了水池。

黑色的浊流翻滚着,迅速染黑了原本清澈的池水。

李含光蹲在池边,看着水面上泛起的泡沫,心中却还在推演着刚才的实验步骤。

突然,他的目光凝固了。

在那些浑浊的泡沫和漂浮的炭屑之间,有几缕极其细小的、灰白色的东西,正在水面上打着旋。

那不是木炭。木炭入水即沉,或者是浮在水面,但绝不会呈现出这种纤维状的结构。

那也不是药渣。所有的药材都已经在那几千度的高温下化为了灰烬。

那看起来,像是……

李含光伸出手,不顾池水的冰冷与污浊,小心翼翼地捞起了那几缕灰白色的东西。

那是几片残破的、已经炭化了一半的……纸灰。

而且,不是普通的纸灰。

普通的纸张,在炼丹炉那种恐怖的高温下,连灰都不会剩下,直接就气化了。

但这几片纸灰,虽然已经焦黑脆弱,但依然保持着某种完整的纤维结构。甚至,在李含光指尖的搓揉下,还能感觉到一种坚韧的触感。

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李含光的大脑飞速运转。

这几天的实验,他为了保证材料的纯净,不仅没用纸,甚至连引火的火折子都是特制的。炉子里不可能混进纸张。

除非……

他的目光,转向了那个用来装样品的瓷盘。

那个盘子里,装着他从格物司带回来的、从那枚原始“劣币”上刮下来的样本粉末。

为了对比,他在刚才的每一次实验中,都往坩埚里加了一点点这种原始样本。

难道说……这些纸灰,是藏在那些金属粉末里的?

这怎么可能?

金属是熔铸而成的,怎么可能包裹住纸张而不将其烧毁?

除非……这张纸,是在金属熔化之前,就已经被某种特殊的方法处理过了。

李含光猛地站起身,冲回丹房。

他翻箱倒柜,找出了那本他在藏经阁角落里发现的、记载着西域“炼金术”的残卷。

他的手颤抖着,翻到了其中一页。

那上面,有一段用鸟虫篆记录的、晦涩难懂的文字。之前他读过,但并未在意,以为只是古人的臆想。

“……以金为骨,以木为肉,以‘媒’为魂。媒者,载道之器也。其形虽毁,其意不灭……”

媒。

媒介。

载体。

李含光看着指尖那点残留的纸灰,感觉像是一道闪电劈开了混沌的夜空。

他一直以为,“炼金术”炼的是“金”,是物质的转化。

但他错了。

那些所谓的硇砂、没药、雪松木,甚至那具精心制作的干尸,都只是为了构建一个特殊的“环境”。

真正承载那个诅咒的,不是金属,不是尸体。

而是那个作为“媒介”被投入炉中的东西。

那个东西,看起来是纸,但又不仅仅是纸。

它是被某种力量加持过的、能够在那烈火中幸存下来的……“符”。

李含光感到一阵眩晕。

作为道门中人,他对“符箓”再熟悉不过了。符纸朱砂,沟通鬼神。那是道家的基本功。

但他从未想过,“符”竟然可以被应用在“冶炼”之中。

更没想过,有人竟然能将西方的“物质炼金”与东方的“符箓之道”,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

如果这是真的……

那么安苏赫根本不需要亲自去铸钱监。他甚至不需要运送那些显眼的铜料和木材。

他只需要……

把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纸”,混进铸钱监的原料里。

那是燃料?是引火物?还是……包裹铜料的包装纸?

无论是什么,只要那张纸进了炉子,诅咒就会随着金属的熔化,渗透进每一枚钱币之中。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账目都那么完美。

因为在账目上,纸,是不值钱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没有人会去在意一堆废纸的去向。

除了……那个真正懂得“道”的人。

李含光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震撼。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信纸。

他必须立刻把这个发现告诉顾长生。

这不仅仅是一个线索。

这是一个足以颠覆整个案情,甚至颠覆整个大唐对“炼金术”认知的……惊天秘密。

他提起笔,饱蘸浓墨。

手腕悬空,落笔如风。

“顾寺卿亲启:”

“贫道于炉渣之中,得见天机……”

窗外,雨停了。

东方的天际,露出一抹鱼肚白。

新的一天开始了。

而对于格物司来说,这也是最后五天的开始。

破局的钥匙,终于在这一刻,被握在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