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二嫁皇后 > 第124章 龙血凤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龙血凤肉(2048字)

永寿宫,此时像炸了锅一样,屋里的人来回忙碌奔跑不停。==熹妃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踱着步子,急的脑门渗出豆大冷汗,时不时道着:“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小心你们的脑袋。”

紧张的气氛中传来太医的悲恸声音:“熹妃娘娘,四阿哥因是早产儿,所以身体虚弱,这次恐怕难逃一劫了,娘娘请节哀。”

“节哀?本宫为何要节哀?”熹妃一时生气,身子有些站不稳,向前一倾,抓住了太医的衣袖,质问道。

太医浑身发抖,颤巍巍道:“娘娘,四阿哥体质不同于常人,身体极度虚弱,虽然已经度过几次难关,但这次恐怕难以回天。”

“本宫要弘历活下去,否则你们都要掉脑袋。”

“娘娘,微臣已经尽力了。要想挽救四阿哥,除非……”

“除非什么?”熹妃的脸上再也不能露出笑容,而是变得焦躁狰狞,同时心疼扼腕。

太医不敢再有避讳,不敢再拖延时间,快语道:“除非让四阿哥吃下生母的鲜血,才能让他转为常人体质。”

“为什么一定要生母的?养母不行吗?”

“回娘娘,必须要生母的才行。”

“这是什么邪术,一定是无稽之谈,荒谬至极,本宫不信。”

“娘娘,微臣不敢胡言。这是一个古老的偏方,所以娘娘未曾听闻。”

一听这话,熹妃只觉得头脑有些晕眩,绝望的退后几步,又忽然似想到什么,急切的道:“没有生母的血,用养母的肉可以吗?”

太医摇摇头,道:“娘娘不必做这种无为之举,史无前例的事,终究是无为之举,还伤了娘娘凤体。”

熹妃不由分说,将陈嬷嬷带到另一间屋内,拿出一柄匕首。

闪亮的刀刃让陈嬷嬷有些心惊胆战,道:“娘娘,何必这样作践自己,太医也说了这样做终究于事无补。”

熹妃坐在床边,撸起裤腿,脸上的笑虽然重新挂在脸上,但却有了一丝凄凉,道:“太医也说过史无前例,本宫为何不能开创这样的先例,尝试一番呢?”

“可是,娘娘这样做对自己过于残忍了。再说了,那四阿哥弘历也不是娘娘的亲生骨肉,何苦这么拼命呢?”刘嬷嬷终究心疼主子。

熹妃叹口气,道:“以前我想要一个儿子,是为了身份和地位,为了能在深宫中站得稳。而现在,当我名下真正有子之后,才发现生儿育女才是一个女人应该做的事,也是最快乐的事。虽然生育不能,但养育却同样让我体会到这种天伦之乐。有弘历在身边的日子,突然让我清醒了许多,让我发现勾心斗角到头来又能如何?而踏踏实实做个女人做个母亲才是最有意义的。我有时候就在想啊,名利,地位,身份,不要也罢,这些东西太累了,只是这样简简单单守着历儿,看着他长大,一辈子该有多么轻松幸福。”

一话说完,她的匕首已经深深刺入自己腿肚上,“嘶”一声,这是骨肉割离的声音,整片的肉被割下来,鲜血粼粼,只剩下血肉模糊又清晰可见的后腿骨。

刘嬷嬷啊的一声轻叫,已经扭过头去,不忍去看。

熹妃将割下来的人肉放在刘嬷嬷手中的托盘中,痛感让她的笑容僵硬起来,身子微微颤抖着,连声音也变得颤抖,道:“快去拿给太医,看能不能救救历儿。历儿没事以后,再给本宫叫个太医来,治疗本宫的伤势。”

刘嬷嬷知道主子心急火燎,不敢再多言,哆哆嗦嗦的端着托盘快步出了门。

太医见到这瘆人的大块人肉,也吓得登时一颤,想不到熹妃会下的去手,救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但他所知道的偏方,这样东西确实没用,便道:“这个不行啊,只能要生母的鲜血,养母割肉也不行。”

就在这时,胤禛闻讯赶来,进了屋中也恰巧听到这句话,便上前揪起他的衣服,问道:“为何一定要生母的鲜血?历儿也是朕所亲生,朕的血液能否挽救他?”

太医吓得嘴唇都发白了,道:“偏方所讲未有如此,臣也不知能不能有用,况且皇上龙体要紧……”

他的话还没说完,胤禛已经把他推到一边,“龙体龙体,都什么时候了还顾得这些?要是历儿有事,朕要你们有什么用,整个皇宫的人都难逃干系。”说罢,兀自抽了把刀出来,在腕上一划,让汩汩流出的血液滴落在手底下的碗中。

太医没有办法,只得一试。将皇上的血液,与养母熹妃的肉一同喂予四阿哥弘历。几天后奇迹的发现弘历身体逐渐强壮起来,并且此后再无病痛,壮如牛虎。太医看在眼中,直是自叹上天垂怜,同时对于这一记偏方又有了新的成果与发现,原来生父的血液加之纯善的情与肉,方能抵过生母的血。

一晃三年光阴就要过去,这夜正是七夕佳节。但是所有妃子都知道,皇上定然不会与她们一起度过了,因为这三年中,每年的七夕皇上都会在御花园独自品酒赏月。

虽然是个无聊的七夕节,但素言却并未觉得失落。因为三年光阴终于快要熬过去,再过几天,自己就可以面见皇上,禀明意愿,自此重获自亽由了,去该去的地方。

这夜七夕,宫外的民间想必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相爱的眷侣相依相靠,享受着甜蜜幸福。但此时御花园的肃静却独具一番情调,是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哀伤。

桌上有酒,桌前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