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始皇帝 > 第312章 刺杀秦王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3章 刺杀秦王政(12)

夏日炎热,民众还是忙碌着,正在收割着小麦。

正是冬小麦收割的季节。

在过去,赵国主要是种植粟(小米),黍(黄米)为主,可随着战争的继续,粮食的匮乏,石磨的推广,开始种植冬小麦为主。

冬小麦种植周期短,产量在粟和黍之上。

在赵国,种植冬小麦可收获90斤,可种植粟只能收获70斤,种植黍只能收获50斤。

种植小麦能多打下粮食,渐渐的小麦占据主导了。

尤其在平原地形,水源众多,有利于灌溉的地区,多数种植小麦为主。

当连续种植某种农作物,会导致病虫害增加。

在种植的时刻,往往是冬天种植小麦,秋天种植荞麦,或是种植大豆,或是粟米,或是黍米等等,各种农作物交替种植。若是遇到耕地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还会耕地适当的休耕,用来恢复土壤肥力。

在田地中,民众正在紧张忙碌着收割着麦子。

其中有一个男子,身躯高大,穿着布衣,正在收割着麦子。

许久之后,有些累。

坐在大树下,休息起来。

老者上前说道:“君上,喝水?”

说着递过一个葫芦。

“不要叫我君上了,我已经不是平原君了……我只是秦国的一个黔首!”

赵戈苦笑着。

回想着最近几个月发生的事情,感觉好似做梦。

他没有伯夷叔齐的勇气,只能当着大秦的顺民。

“外面的局势如何了?”

赵戈问道。

老者说道:“局势算是稳定,秦军不再抓人,不再迁移权贵世家了!”

赵戈说道:“你说,秦王这是何意?”

老者说道:“老奴也不知。秦国占我赵国后,颁布法令,那些家中有耕地,有着妻子儿女的农户,极为宽容,不动其一丝一毫,若是耕地不足百亩,或是土地质量相差的,要补给其耕地。”

“可对于耕地在五千亩以上的大户,直接进行迁去南阳,或是巴蜀。耕地数量变为一千亩以下的,可以不迁移!很多的世家大族,为了避免迁走,纷纷进行分户,将田地分给庶子,或是其他亲人,大户变为小户。”

“秦法又是规定,那些没有娶亲的男子,也是要强制迁移走。很多男子不得不入赘,或是娶亲,免得被迁移走了!”

“秦人来了,弄得我赵国上下,鸡犬不宁!”

“所幸,今年不用打仗了,只是收取十分之一的地租,也没有其他赋税,杂税,倒是能过上一个好年,倒是比上一年好了很多!”

老者絮絮叨叨的说起来,说着秦人在赵国折腾的事情。

言语当中,有着对秦人的厌恶和仇恨。

秦人是入侵者,是殖民者,没有那个赵人会喜欢秦人。很多赵人的亲人,更是死在秦军手中,可谓是血海深仇。

那又如何,只能是心中嘀咕着,咒骂着,然后继续忍耐着。

真正勇敢的赵人,早就死在前线了。

活着的赵人,只是苟且偷生之辈,也没有什么勇气可言。

不敢大声骂人。

骂人,会被抓去坐牢。

悄咪咪的骂人之后,继续种地,吃饭,生活。

赵戈说道:“秦王政,这倒是好手段……”

民众都是故土难离,离开故土,这是巨大的刑罚。

秦人倒是好,直接利用迁移为借口,逼迫着赵国民众,将大户拆分为小户,不仅可增加赋税,更是减低土地兼并,减低大户对朝廷的威胁;同样也是打击着一穷二白的黔首,因为一穷二白,对大秦威胁很大。

故而,强迫这类人成为赘婿,或是娶妻。

有了妻子,有了牵挂,胆子也变小了。

同样给予这些人田产,有了资产之后,胆子在地变得更小。

在秦王政的一顿整顿下,多数的赵人皆是耕者有其田,多数户人家耕地在五十亩到一千亩之间,最大的耕地数量不超过一千亩。

对于耕地在一千亩以上户主,在赵国已经不存在了,已经被彻底消灭了。

赵戈问道:“还有什么?”

老人思索道:“没有了!”

赵戈疑惑道:“怎么没有了?”

老人说道:“就是没有了!”

赵戈说道:“秦法严苛繁杂,秦人难道没有在赵国实行秦法吗?”

老人说道:“没有呀!一切照旧。第一,焚烧了债券,民众不用还钱了;第二,也就是分田给底层民众,然后大户变为小户;第三,就是一些秦人获得食邑,成为食邑主。第四,今年要上交十分之一的地租,持续五年时间!”

“就这些,也没有了其他的法令!”

赵戈皱眉道:“不对呀,这不符合秦人的性格,秦人习惯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恨不得连民众吃饭,拉屎,睡觉等,都要进行管理,怎么会这样宽松。难打秦人没有罚款?”

老人说道:“没有罚款,只有荆条抽打!”

赵戈问道:“难道没有繁杂的徭役,干这个干那个?”

老人说道:“还真的没有徭役,最多就是那些秦人老爷,在村里面修水渠,或是到本地的乡,修一下道路,路程不超过二十里。上午修路,下午回家!”

赵戈说道:“难道秦人转性了,法律如此简单,难道要学姜太公!”

他以为秦人来了,会如狼来了一般。

秦人会有严苛的法律,把赵人当成牛马一般进行鞭打;

秦人来了,会服徭役,会缴纳各种杂税,过得猪狗不如;

秦人来了,民众会咬牙切齿,不断反抗着秦人。

可结果倒是好,颁布的律法简单,也就那几条而已,剩下的一切照旧。

赵国民众依旧是对秦人咬牙切齿,对秦人心中有仇恨,可也只是心中有仇恨而已,现实当中不敢反抗,因为畏惧秦人的军队。那些敢于反抗的赵人,在秦人大军的围剿下,被砍下了人头。

能苟且偷生就不错了,还能指望其他。

秦人在赵国的统治,谈不上多好,多么稳定,可也谈不上多么混乱,至少暂时稳定了局势。

“废除债券,这是学着孟尝君的手段。律法简单,并未照搬秦法,这是学习姜太公!这是在抄袭。”

赵戈感叹着。

大骂着某人不要脸,只会抄袭。

昔日,孟尝君麾下有一个门客,名为冯谖。

孟尝君让他去收取租税,冯谖到了薛地后,假托孟尝君的名义,焚烧债券,免除所有的债务。冯谖的理由是,君上封地只有薛地,却不体恤薛地百姓,反而像商人般榨取利益,这是为君上买下仁义。

孟尝君当时不满,可一年以后免职,回到薛地,却是有薛地民众去迎接他。

这时,孟尝感叹道:“先生为我买的仁义,今天才看到。”

冯谖焚烧债券,让孟尝君尽得薛地人心。

秦王政,想要靠着焚烧债券,尽收赵人之心,根本不可能。

秦赵大战很多年,尤其是长平之战,无数赵人被坑杀;为了灭赵,持续与赵国大战,这些都是积累大量的仇恨。

想要靠着焚烧债券,这点小恩小惠,用来收买赵人之心,可能性不大。

只是让赵人的抵抗之心少了很多。

当初,周武王将姜太公册封到齐地,将周公旦册封到鲁地。

姜太公治理齐地,五个月后就是回到镐京复命;周公的儿子伯禽治理鲁国,花费三年的时间,才回到镐京复命。

姜太公的办法是,简化了律法规矩,礼节都随当地风俗,所以就比较快。伯禽的办法是,改变当地风俗,更新礼节,重新严明法度,所以才慢。

周公感叹,鲁国不如齐国,只有平易近人的君王,人民才能归顺。

秦王政,也是在抄袭姜太公治齐之策。

可以骂某人抄袭,可效果还很好。

未来如何暂时看不到,可至少稳定住眼前的局势。

“若是这样,赵国何时能复国?”

赵戈不甘心道,心中有无尽的愤怒。

邯郸城下,赵王迁投降秦国,无数的权贵也是投降着秦国,可唯有赵戈不投降。

他的父亲是平原君,一生对赵国忠心耿耿,到了这一代岂能投降秦国。

在秦国攻占赵国后,赵戈逃亡而去,隐藏在民间,招揽着勇士,积蓄着铠甲武器等,随时准备反抗秦国的暴政,打算为复兴赵国而战。

可能他不如田单,可能复兴赵国这辈子也无法实现。

可能,死在秦人的刑狱当中。

可赵戈就是不投降。

若是所有的赵人都是投降了,那还有赵国吗?

舍弃家业,隐藏在民间,花费诸多的积蓄,复国组织算是小有规模。

可在赵国实行稳健的政治策略,却是让赵国相对稳定下来。

很多赵人,选择放弃反抗。

底层的黔首和庶民,是不爱国的。

对于黔首而言,当赵人,还是当秦人,还是当齐人,皆是无所谓,反正是底层的烂泥。

况且,给底层的黔首一些耕地,又是免除赋税,可以安稳的苟活,还有什么好反抗的。

“为今之计,唯有刺杀秦王政,这是唯一的机会!”

赵戈翻阅着情报,忽然下定了决心。

父亲平原君,建立了强大的情报系统,监控着赵国的种种。等到父亲去世后,赵戈就是继承了这些情报系统,可源源不断的获得诸多的情报。

在情报当中,有着秦王政的活动轨迹。

若是秦王政在王宫当中居住,有着诸多的侍卫保护,所谓的刺杀没有一丝成功的机会。

可现在秦王政,却是时常行走在各地,不断的巡游着,监控着秦吏的不法行为,所到之处很多秦人纷纷落马,甚至是人头落地。

到处巡游,必然给安保留下破绽。

这是他的机会。

“唯有杀死秦王政,秦人必然愤怒,那时必然在赵国进行清洗。到了那时,各种矛盾会彻底被激化,加剧起来。赵国才能复国!”

赵戈说道,心中越发的坚定起来。

……

马车响动,在侍卫的保护下,赵政在到处巡游着。

这不是他喜欢旅游,而是政治的需要。

赵国灭亡了,可各地的残余势力,还在想着复国,还在想着成为下一个田单。尤其是,他的迁移政策,分户政策,得罪了赵国的很多世家和权贵。这些赵国的残余贵族时刻想着复仇,赵国内部也是潜伏着反叛的势力。

此外,在赵国的这些秦吏,时刻想着升官发财,时刻想着为自己谋取好处,至于大秦的利益一点不重要。

他们好似蛀虫一般,在不断扭曲着大秦的律法,将很多的利国利民的政策,变为害国害民的政策。

赵政说了,只是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税,其他的不收取。

可到了地方,很多秦吏却是未必能执行,反而要继续收税,然后钱财落在自己的口袋里面。

赵政巡查四方,就是为了威慑那些残暴的秦吏

至于说交给其他臣子,让其他臣子去干活。

抓大放下。

赵政根本不放心,还是自己亲自去处理吧!

沿路之上,赵政已经砍掉了好数百个秦吏的脑壳。

马车之上,放着棋盘。

黑白子在交错着,双方在交锋,拼杀在一起。

吕不韦落下一枚白子,说道:“大王呀,有些秦吏罪不该死,杀之有些过分。”

赵政笑着道:“过分吗?一点也不过分。寡人有一个问题,要询问一二?”

吕不韦说道:“大王,可是有什么疑问?”

赵政落下一枚棋子,说道:“昔日商君,徙木立信,就是为了树立信用,取信于民,提升朝廷的公信力。可现在却是,贪墨越发的严重,很多民众由厌恶渐渐变得麻木;民众受到困苦的时刻,没有人说话,可等到收税的时刻,一个比一个积极。”

“官员越来越多,可效率越来越差,很多事情办不好;等到财政紧缺的时刻,却是积极的罚款,增加罚款收入,用来提升财政;又是用着合理合法的手段,折腾着民众,谋取着钱财。”

“民众越来越不相信朝廷的言语,而且发现很多事情,只要照着朝廷言论相反的方向去做,绝对安全,绝对能发财。”

“到了最后,民众不相信朝廷的言语,不相信君王说的话,反而是相信着敌国的言语,相信着坏人的言语……秦国灭了赵国,可赵国民众对秦国的官吏,公信力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

“仲父以为,当如何提升公信力,如何让赵人相信寡人在赵国的政策,不会是骗人的?”

吕不韦有很多的想法,可还是沉默了,说道:“臣不知!”

赵政笑道:“寡人也不知道,可姜太公却是给出了答案,你看这里写着……”

说着,打开了《六韬》,指点着一行字说道。

“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赵政又是说道:“为何乱世要用重典?只有从严、从快、从重的打击违法秦吏,才能震慑秦吏人心,也能震慑赵人人心。杀人就是救人,杀一个秦吏,可以挽救无数的秦吏;宽容一个秦吏,就是鼓励无数个秦吏违法贪墨!”

沿路巡查而来,赵政杀死二百多秦吏,所到之处人头滚滚,道路血红。按照秦法而言,这些秦吏不应该死。他们可以用金钱来赎罪,可以用爵位来顶罪,可赵政还是毅然动手了。

一方面是,按照秦律而言,这些秦吏不当死;可一方面是,民众怨恨,万民觉得他该死,想要他死。

于是,出现一个选择,是民意重要,还是律法重要?

为了维护民意,践踏法律;还是为了法律,践踏民意。

律法重要吗?

真的不重要。

对于秦王而言,律法真的不重要。

那些说法律至高无上,不是坏就是蠢,大秦的江山社稷才是第一位,民心是第二位。律法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大秦社稷稳定,为了维护民心,而不是反之。

赵政时刻在告诫自己,大秦的江山社稷是第一位,民心是第二位,律法是第三位。

若是彼此发生冲突,后者退让给前者。

事实上,赵政一顿乱杀之后,很多秦吏皆是战战兢兢,收敛了很多。

效果明显,很多秦吏收敛了很多。

因为做的过火了,可能秦律会保护他们,可秦王却会严惩他们。

秦法,在秦王面前只是工具而已。

只听说过,主人控制工具,那里有工具控制主人的。

轰轰轰!

就在这时,弩箭在响动,外面传来响动声音。

“有刺客,在刺杀!”

赵政平淡道,却是慢悠悠的翻阅着书籍,一点也没有放在心上。

经历的刺杀事件太多了,寡人早就习惯了!

不久后,刺客被格杀。

只有少数活着,用来审讯幕后之人。

……

刺杀风波之后,马车继续前进着。

很快到了一个县城,在城外就是有县令亲自迎接着,只是双腿战战兢兢,似乎在畏惧着。

赵政点头示意着,进入了这个县城。

四周的侍卫们,保护在四周,防备着意外的刺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