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大唐:从成为魏征老师开始 > 第二百九十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九十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

第292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求订阅!)

旁边一个小太监急忙上前:“殿下……”

崔浩斜眼看着那个要试毒的小太监:“你又想骗吃骗喝?”

小太监脸色就是一滞,讪讪道:“伯爷您您……”

“行吧!”毕竟是服侍李丽质的小太监,也不好得罪,免得心生怨恨。对自己怨恨,崔浩倒是不在乎,但如果对李丽质心生怨恨,那就不好了。

太监这个生物,心理和正常人是不同的。谁知道他们心中会何想?

便道:“拿几个小碗,你们每个人也吃一碗吧。这个腊八粥要趁热吃,才好吃。”

几个太监宫女大喜,实际上他们也不认为崔浩会来害公主,只是自己的责任不能不做。此时听到自己也能吃,一个个脸上都忍耐不住的喜色。

崔府的东西美味,这谁不知道啊!

去拿碗的宫女,那步子迈得都比平时大。

蹭蹭蹭地去了又回。

而这个时候,李丽质已经吃了小半碗,每吃一口,都眯起了眼睛,一脸的陶醉。

后宫的一举一动,都躲不开长孙皇后的视线,闻听到崔浩来了后宫,直奔李丽质那边去了。长孙皇后便移步来到了公主府,一进来,就看到几个太监宫女正每个人捧着一个小碗呼噜呼噜吃着,都没有发现她。满屋子的香甜味道,让刚刚吃过早饭的长孙皇后肚子都不由咕噜叫了一声。

“丽质!”看到众人都没有看到她,长孙皇后无奈唤了一声。

“母后!”

“拜见皇后娘娘!”几个太监和宫女吓得碗差点儿掉到地上,双手捧着碗,跪在了地上。

崔浩站起来施礼道:“拜见皇后娘娘。”

长孙皇后沉声喝道:“下去!”

“诺!”

几个太监和宫女捧着小碗,蹑手蹑脚地退了下去。房间内剩下了长孙皇后,崔浩和李丽质三个人。

走到桌前,看了一眼李丽质的小碗,然后斜视着崔浩:“这是你带来的?”

“嗯!皇后娘娘尝尝!”

“哟,这是本宫能尝的吗?你的眼里现在只有丽质了吧。”

听听!

人言否?

“母后……”李丽质的声音中满是羞涩和撒娇。

崔浩狗腿地给长孙皇后盛了一碗:“皇后娘娘,这个叫作腊八粥,腊八时节喝的,您尝尝。”

长孙皇后一手接过了小碗,一般阴阳怪气:

“陛下那里送了吗?”

“没!”崔浩低头。

长孙皇后用匙搅动着腊八粥:“太子那里送了吗?”

“没!”崔浩额头见汗。

“啧啧啧……”

长孙皇后鄙视地看着崔浩,然后吃了一匙,眼睛就是一亮,再也不搭理崔浩。闷头吃了起来。然后将碗向着崔浩一伸:

“再给本宫盛一碗。”

“好嘞!”

崔浩稍坐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实在受不住长孙皇后的冷嘲热讽,而偏偏那语气又不是以皇后的身份,而是以一个长辈吃醋的身份,这让崔浩无可奈何,唯有落荒而逃。

他还不知道,等李世民下朝回来,一边吃着八宝粥,一边也是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腊月二十六。

天干无雪。

寒风凛冽。

今日临时大朝,便是没有官职的崔浩都要上朝,因为他的爵位是正四品上。

而今日之所以大朝,是因为苑君璋到了。

城门口。

太子李承乾立于寒风之中,脸皮都有些冻得发青。他以大唐太子身份,与城门外迎接归降而来的苑君璋。

马蹄声急促,远处出现了一排黑点。

立于李承乾身侧的房玄龄低声道:“太子殿下,来了!”

那一排黑点迅速在视野中放大,一队骑兵闯入李承乾的眼帘。李承乾微微眯起双眼望去,便见到队伍中有着一个身材不高,但十分敦实的中年,人借马势,有着一种彪悍的气息扑面而来。

百米之外,苑君璋勒住了战马跳了下来。陪同的大唐官员低声道:

“前方便是太子殿下,左侧的是房大人。”

苑君璋按耐住心中的忐忑,他不知道自己这一入长安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大步走上前,跪倒在地:“罪臣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上前伸出双手扶起了苑君璋:“将军回归唐土,可喜可贺。你回家了!”

这一句你回家了,登时便让苑君璋双目一热。

“太子殿下……”

李承乾拍拍苑君璋的手背:“父皇正在等你,我们一起入宫。”

“诺!”

苑君璋按耐下心中的激动,又向着房玄龄施礼:“末将见过房大人。”

房玄龄脸上现出温和的笑容:“陛下盼将军已经很久了。”

苑君璋心中一安,看李承乾和房玄龄的态度,自己是没有性命之忧了。只是不知道陛下会将自己留在长安,给自己一个闲职,夺了自己的军权,还是依旧让自己带兵。

带着这种忐忑的心情,跟随着李承乾向着皇宫行去。

崔浩站在大殿的尾端,四品官太小。他隐藏在人后,后背靠着柱子假寐。心中却有着一丝丝激动。

苑君璋归降,梁师都覆灭,和颉利的战争就要拉开了序幕,盛唐开始了,而我有幸见证!

脚步声传来,崔浩就站在大门边,寻声望去,便见到一个粗壮的武将正在李承乾和房玄龄的陪同下走来。

苑君璋向着大门内望去,正好和崔浩的目光对上。崔浩向着点点头,笑了笑。苑君璋也急忙露出笑脸,然后收回了目光。顿住了脚步,等待李承乾和房玄龄入殿之后,再宣自己。李承乾笑道:

“将军随孤一起入殿。”

苑君璋神色一怔,但随后神色又是一肃,紧跟在了李承乾和房玄龄的身后进入大殿。入殿之后,待李承乾和房玄龄施礼之后,便噗通跪下:

“罪臣苑君璋拜见陛下!”

李世民从玉阶上走了下来,伸手相扶:“将军何罪之有?能归唐,就是我大唐将军。”

“罪臣拜谢陛下!”一边说着,一边又要跪下,却被李世民扶住。

“苑将军不必多礼,你不是大唐的罪臣,你是大唐的安州都督,芮国公!”

苑君璋神色就是一呆,然后巨大的感动涌上了心头。双目变得赤红,拜道在地:

“臣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崔浩微微低头,偷偷撇了撇嘴。

就这种满朝文武迎接的气氛,这种当朝封公的冲击力,苑君璋一颗心是交给了李世民。

苑君璋的归降,给旱蝗灾的惶恐气氛中带来了一丝喜庆。只是这一丝喜庆很快就被连续的干旱冲击掉。

这个年看起来和去年一样的热闹,但空气中流动着一种不安,还是让每个人都体会得到。

整冬无雪让所有人心中都是一片阴霾,就连往年最为热闹的上元节,众人聊天的内容也大都和旱蝗灾有关。

李世民也采纳了长孙无忌的建议,经礼部的操持,于上元节这天,在太庙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五姓七宗的家主更是主动驻守太庙月余,素衣素食,祈求上天宽恕。

五姓七宗姿态做的很到位,李世民也无话可说。

但祭祀过后,依旧没有下雪。

朝野上下,都处于一种焦躁的心态之中。

好在柴绍凯旋,班师回朝了。给焦躁的朝野带来了一些喜庆。

又是大朝会。

又是太子亲迎。

又是崔浩躲在柱子后假寐混时间。

又是皇帝赐宴。

然后崔浩回府,文武百官散去,只有几个重臣与李世民在偏殿之中。

柴绍容光焕发,这可是大唐版图的收官之战,就被自己完成了。必定会载入史册。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战争的过程,李世民含笑倾听。长孙无忌,杜如晦和房玄龄几个人面含微笑。至于程咬金那些武将,一个个垂目仿佛睡着了一般,懒得听柴绍吹牛逼。

说到最后,柴绍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陛下,梁师都有一个亲卫首领,叫作张从良的逃了。”

李世民微微皱了一下眉头,然后舒展开来:“逃就逃了吧,不过是一个亲卫。”

众臣又商议了一下其他朝政,然后各自散去。李世民招来李君羡:

“找到张从良,朕不想再经历玲珑阁的事情。”

“诺!”

“还有隐太子的余孽,这么久了,怎么还没有清除干净?”

“臣请陛下责罚。”

“责罚什么,朕要的不是责罚你,要的是肃清反贼。”

“诺!”

李世民挥手让李君羡离去,踱步到门外台阶上,感受着空气中的干燥,眉宇间的欣喜被沉重取代。

时间一天天过去。

眼看春耕在即,各地的旱情却愈发严重,尤其是关内道,河东道,河北道。

各州县递上来禀报旱情的折子几乎堆满了御书房。

李世民翻阅着一份又一份奏折,心中的烦绪不断滋生:

“天降大旱,今年不好过啊!”

“陛下,更令人担忧的是蝗灾啊。”房玄龄沉声道:“到时恐怕会引发动荡。”

李世民神色凝重,放下手中的奏折道:“玄龄,你有何想法?”

“以眼下的情况看,今年恐怕是个凶年饥岁,陛下不若昭告天下,减免税负,对旱情极为严重的地方免征税负,如此既能安抚民心,也能彰显陛下仁德。”房玄龄建议道。

“善!”李世民点头:“理应如此。”

“陛下!”李君羡步伐匆匆地走了进来,拱手道:“神医孙思邈请到了,正在宫外等候。”

李世民心中一喜:“快请!”

“那臣先告退。”房玄龄拱手退去。

与此同时,崔浩正带着张卫来到庄子上查看,年前借给庄户们散养的鸡鸭鹅幼崽已经长大了不少,叽叽喳喳地溜达着,庄户们见到崔浩都连忙迎了上来,脸上满是感激。

这要是放在之前,便是主家借钱给他们养鸡鸭鹅,他们也不愿意养。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因何不算?

因为一旦鸡瘟,一死一大片。

而且这鸡鸭鹅得喂吧?

人都吃不饱呢!

还喂鸡鸭鹅?

他们一定会心里埋怨主家,虽然明面不敢,但心生嫌隙是必定的。

但是现在不同了!

道祖示警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而且每个人都已经深切地看到大旱已经来临,待蝗灾来临,就算他们抗旱,不辞辛苦地挑水浇田,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也会喂了蝗虫,自己得不到一粒米。

这让他们惶恐惊惧。

当农家知道即将颗粒无收,其心慌惊惧不是非农家能够体会的。

所以,当崔浩分发鸡鸭鹅的时候,他们以从未有过的热情来养这些之前自己嫌弃的东西。蝗虫吃庄稼,总吃不了家禽。家禽下蛋,总能果腹。只要自己积攒一些,未必就不能度过蝗灾带来的饥荒。

此时见到崔浩,一个个便感激地围了过来,七嘴八舌道:

“伯爷,您来了。”

“伯爷,多亏有您借给大家伙儿的鸡鸭幼崽,这日子还能有点盼头儿。”

“伯爷大恩大德,不然我们真不知道怎么活下去了。”

崔浩抬手按了按:“年景不好,我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大家一起共度难关。”

“伯爷,真的会发生蝗灾吗?”一个庄户眼中有着恐慌。

崔浩神色肃然:“做好最坏的打算吧,但也不用过于担心。道祖示警,给了朝堂准备的时间,总会帮助百姓度过难关。走,带我去田地上看看。”

“唉!”众人皆是一叹,神色中难掩忧虑和不安:“伯爷请。”

崔浩跟着众人来到田地处,因为长时间没有雨雪的滋养,田地明显处于一种缺水的状态,不过幸好有着一条条水渠引渭水而入,使得田地还不至于干涸龟裂。

田地里不少青壮年正辛勤地拉着贞观犁翻耕松土。

“已经开始准备春耕了啊。”崔浩放眼看去,神色却没有变得轻松。

“是,无论如何,该种还得种,一旦老天垂怜,没有了蝗灾……”庄户们神色期待。

崔浩默然!

这样的情形同样发生在各地,在这个时代,种地是绝大多数百姓的主要生计来源,即便是这样的大旱之年,也没有人愿意放弃,也不能放弃。

百姓们能做的就只有努力的耕种,然后听天由命。

“把锄头给我!”

ps:求订阅,推荐票,月票!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