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红楼士 >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上元佳节今悄至 神京一夜鱼龙舞(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上元佳节今悄至 神京一夜鱼龙舞(五)

第179章 上元佳节今悄至 神京一夜鱼龙舞(五)

“郑兄之家中,既然有往英吉利行商,朝中不阻止下,为何没有花费重金,以请会技术的的洋人,来大顺建立工坊,而做制造?”

这是贾峥一个很好奇的问题,郑家有钱,又有资源。

将一些洋人请来,比如在鸡笼岛等地,行做督造,包括习得一些蒸汽机技术,参与个中矿藏开采……

这在贾峥看去,该是轻松平常事,但看郑氏主房,于此实际做得并不多。

贾峥有问过郑发原因,郑发也不清楚。

郑方苦笑着摇了摇头:“子安在此方面,却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子安可能并不知道那英吉利伦敦等地,其中匠工把控严格。匠工不可轻易外往,何况是向我等大顺而来。

至于顺人前去学习,那根本不能融入,连成为学徒的资格都没有。

借助子安刚才说的一个词语,洋人之所愿,正是垄断!

只有垄断这个行当,比如钟表之属,才有丰厚利润!”

郑方言多感慨,像贵族家庭流行的挂钟,大顺不能生产,全靠进口,其中利润不低。

那么,大顺的商人们,难道没有想过自己制造,可论工艺悠久,经验积攒下,这里很难比得上洋人。

贾峥颔首,话语一转:“郑兄可知英吉利等国内,专门教育的职业学院,若是下次郑家商队,能借机抵达英吉利岛,我有一事相求!”

“子安请讲!”郑方正色道,这还是贾峥首度提出一些请求。

“我去岁时,曾偶遇一传教士,其无意中道言了认识的几位英吉利人才,关乎火机等诸方面。

我所欲者,是希望能将这些人,务必寻来大顺,其中人等,或是于机械诸方面,非以专长,但必能促进技艺……”

不能从技术性专业人士,挖人于大顺。

贾峥按照早有的计划,打算将英吉利当时代一些科学家,想尽一切办法送来大顺。如现在应还在学校里的瓦特!

按照西元历,瓦特还要数年才能改良蒸汽机。

但瓦特本人现在的理论知识方面,必然丰富。

这其中,有了郑氏帮助,将更为顺利。

同时,海上条件艰苦,就算将瓦特“绑”来,也不知道能否安全到达大顺。

至于如何说服瓦特,贾峥有自己的手段,如何明着不能将这位大发明家请来大顺,那只能“大力出奇迹”。

而郑方在听完贾峥的安排后,其人安静了数息。

“子安这主意,还真是敢想……也请子安放心,郑氏在英吉利有所经营,必会竭力将此中人物带来!”

贾峥的大胆,有些超乎郑方预料。

竟然想着从英吉利带一批发明学者到来,其中难度之大,郑氏需要花费极大心血……

而郑方这么直接应下来,也是代表郑家,暗地里将宝押在贾峥手里了。

国朝之变动下,郑家内部也有感受,面上奉行祖宗之规矩,但同时以生意为纽带,除了给皇家上供,也必须按时局变化,制造一张能保存郑家的网!

选择贾峥,延国府父子二人,是有过激烈秘密讨论的,甚至同郑家长房一向理念,有些冲突。

但最终,郑方的接触策略,还是于府上定了下来。

贾峥除了自身才能,搅动神京风云而无恙,并得天子相召,又同林家、忠王府各有接触。

依照时局看去,昌元帝为解决内部矛盾,已有心将注意力放在大顺之外,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十年,或许是“帝党”和“新党”的时代!

贾峥后又有宁国府,受重用可能性极大,甚至会成为新旧势力的纽带。

总之,朝局已在变了!

……

神武大街,万方楼。

以上元夜之繁华,不出意料,今日的神武大街,万人空巷。

更别说万方楼所在,所有座位,莫不被人提前预定开来。

翰林院学士蒋炆正是同一应友人,在做品鉴递过来的诗文。

有让人眼前一亮者,当即会被传唱,进而激起一大片叫好声。

于万方楼顶楼的包厢里,同楼下的吵闹相比,显得有些安静,只有阵阵琴声响起。

能见包厢的上首处,一名染了不少银发的老者,正颔首品味着音乐,在他下首座位上,另一些衣着华丽之属,只敢静静就坐,小心侍候。

上首老者,气态沉稳,自有威态散发。

若是贾峥在此,必会发现,昌元帝与这老者,从眸子上有些相像。

此间之人,也正是大顺太上皇,那位退位已久,时常安养在宫里的太上皇。

“圣人,这是刚刚传过来的诗文!”

内侍步入后,双手举着将一张纸递了进来。

前朝众臣皆知,太上皇在位的时候,很是喜欢这些风雅事,更爱热闹。

太上皇取过一看,并笑着朗声读了起来。

当看到下方所书名字后,神色忽得一动,并专门递下去,让其他人传阅之。

“此诗你们觉得如何?”

太上皇之言语下,一时无人敢主动起身相告。

别看这位至尊和蔼,于皇位上所行事,莫不让人又敬畏又惧怕。

这么多年来,在朝中影响力,并未下降多少。

而太上皇和皇帝父子二人的关系,争议同样颇多。

如果单纯是手中诗句,从之内容出发,自要赞扬一番!

可上面的名字,又让一些人退却了,不知太上皇本意如何,为何突生此间之问?

“圣人,臣下看去,此诗尚算可以,但又显得年轻人之浮躁,与今日所听的其他上元日诗文相比,自是要差一些!”

出言之人,乃是去岁就已经致仕的前吏部侍郎许文仁。

许文仁担任吏部侍郎多年,于太上皇在位时,即常出入宫廷,其好诗文,有此评价,可谓之“公正”。

许文仁如此道言,也是有贬责贾峥之念。

谁不知宁国府这位,于“秦业案”中投效天子,隐约还成为了林如海的得意门生!

有了许文仁的当先开口,其他人闻到了风气,纷纷出言,并定下了贾峥“诗文平平”这个基调。

太上皇静看下方到来的一些老臣道言,他在沉吟片刻后,道:“这位贾家少年之所书,诸位都认为缺点之大,我倒认为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