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红楼士 > 第三百零二章 天网恢恢疏不漏 乡绅田地均黎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零二章 天网恢恢疏不漏 乡绅田地均黎民

第303章 天网恢恢疏不漏 乡绅田地均黎民

“在哪里找到的?”

“不出府君所料,于这方府西院,正见一密室。打开密室,发现一洞口,属下已经遣人,小心往内探查。不过,依时间来看,这方家的核心之众,当已经撤离出了城外!”

铁牛汇报的时候,多显失落。

贾峥在得晓方恒吉一行人不见之时,心里就已经有了猜测,面色倒显得平静不少。

自我反思间,贾峥知道自己今次,多少还是有些轻敌了!

不过,到来方府,最大的收获,不是方恒吉一行人,而是方恒吉可能同蜀王李秀,暗自之联系。

朝堂上,蜀王李秀,可算是非常低调的一个人,自从被昌元帝安排住进神京,规则之下,不可离开顺天府后,贾峥还没有听说过,这位看似老实的蜀王,同朝臣走得近的传闻。

但现在,方恒吉这位汉中通判,地方上的霸王,与蜀王竟然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联系汉中的地理位置,由不得人,不去多想!

“传闻中,这位蜀王,其之生母苏贵人,当年就是被当今天子的母亲给赐死,外加皇权之诱惑下,蜀王李秀真的没有野心,是不可能的……”

贾峥于铁牛带路下,往密室途中,心里且是思索道。

假设这蜀王怀揣有异心,那方恒吉在其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不言而喻!

造反的前提是,有粮食,有兵力。

以汉中的地理位置,也许这位蜀王早先他一刻,就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并利用水运和陆运,还有矿藏诸等,暗自进行军械制造。

“陈师爷前番的书信里,大谈汉中府情况时,即有道言,汉中之地的山林之内,有不少新开采矿藏的痕迹,而盐铁之运营下,我这几日,于府衙之内的浏览中,并没有发现,其中有所记载!”

贾峥心里,渐渐地,已经有了七八分的确定。

跑了方恒吉无所谓,其人这般行径,将更加坐实反叛之事。

现在的重点,方恒吉一不在,势必会打草惊蛇!

他而今要做的,正是在蜀王一系,反应过来之前,将一应线索连接起来,进而找出具体的事物。

最好能将这蜀王李秀,给摘了桃子去!

“就是这里?”

未几,步入到那密室所在后,贾峥仔细打量一二,但观这内中洞口的结构,果然不是一日建成,方恒吉恐怕几年前,刚来汉中府任上,胆小的他,就有防备。

“是这里,府君,人上来了!”铁牛看向从洞口钻进来的护卫,忙道。

待着护卫出了洞口,且满身都是灰尘,其见了贾峥,先是抱拳一礼,接着道:“禀告知府,前方洞口,已经被堵住了!看来是这逃窜之人,在行逃出后,以火药行做封口!”

贾峥颔首道:“辛苦了!你且下去休息!”

他转而看向铁牛道:“给城外各驻守之乡卒去信,做好往来人员甄别,以抓去朝廷逃犯,前汉中通判方恒吉。

此外,那各从事及监控掾吏府门,今夜不需再去等下去了,以方恒吉之潜逃,全数押入到来,行做审讯!”

“是!”

南郑城这一夜,显得非常“热闹”。

贾峥之一声令下,已经行做了挑选的捕快,还有行做配合的王鸿图之部从,全数将贾峥这几日,早就行有发现之众,悉数带入了牢狱之内。

而在南郑城外,这些时日里,以乡卒为基本,所建立的基层地方护卫之部,也充分发挥起了他们的作用。

还别说,隔日就有好消息传来!

那方恒吉的家眷之属,人多势众,虽然竭力藏在普通的百姓之中,甚至早早办理好了路引,但还是被发现了异常,进而,被发现之后,重做押送回往南郑而来。

一同被查探到的,还有方家的老管事。

但这管事很是忠心,在被发现识破过,早有准备,果断吞药,而自尽之。

这其中,唯一没有找到的,便是方恒吉。

此间地方叛乱的策划者,前汉中通判,自离开南郑城后,就仿佛是消失了一样!

方恒吉的消失,未有搜寻到,并没有影响到贾峥于汉中民变的处置。

含从府衙往下,各乡邑之官吏,涉及的共计一百人,含汉中陈氏在内的几十个乡绅大户,与方恒吉交集,并参与其中,有阻挠官府行径者,全数抓捕归案。

人到底是怕死,想要活着,更多心存侥幸心理,便是方恒吉当夜于方府之所道,但最后选择自取灭亡,而保存家人的下属,数量可是寥寥。

大势已去,又见前通判逃窜之行,其他同党也知无可隐瞒,纷纷供述之。

二月末,春雨之下。

汉中从开春以来,一直的干旱天气,大有缓解。

一行从关中而过人马,迅速往南郑行来。

为首者,乃是朝中专门来负责此事的大理寺少卿杜如安。

汉中之民变,涉及一应地方官吏和大户,证据确凿,在为宫里知道后,这段时间,情绪本就有些不稳定的昌元帝,顿时大怒。

除了一应要犯,需要押入京师,斩首示众外,余者之死刑犯,自于汉中府审判处置。

但因涉及人员之广泛,其中影响之深远。

在三公的建议下,昌元帝终还是任命大理寺少卿担任钦差大臣,而来汉中府,行做决断之。

汉中知府贾峥,则于旁行做协助。

对于贾峥的处事,避免了地方大乱,昌元帝亦有所嘉奖,其中旨意,且是处在杜如安的手中。

待一行人马,步入凤县的时候,杜如安并没有表明身份,而是携众继续往南郑去。

实际上,这次来汉中,除了明面上的任务外,他还得有宫里的口谕,其中所为,正是观察这位状元知府,于汉中之地的处事具体如何?

等回到了神京,其中诸况,且当同天子直接回禀之。

正因此事,杜如安才异常的低调。

进入凤县境内,看到田间地头,忙碌的农夫,还有唱着歌谣,行做赶路的牧童,杜如安的心情,也缓缓惊静了下来。

“这贾子安当真是好手段,于汉中之时,本听人有道言,说入了凤县之后,小心汉中之地的马匪。但我沿途所观,以之前最为混乱的凤县,我等一行,竟是没有遇到一个匪寇,我等所看者,且多是农人辛勤耕耘,农吏协作指导处事之况!”

杜如安专门下了马,年过四旬的他,看起来头发黝黑、长须飘飘,显得还很年轻。

杜如安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行做隐藏,旁边跟随的吏员端木伯成闻之,道:“杜少卿所言正是!从山东,下河南,入陕西,今至这汉中,我等沿路所见,还真有此间劝农之态!而民以食为天,春耕之事,农人耕作之外,官府的指导,更是重要。上有待部从严厉之管理,下方之众,才能安生为民处事之!”

看见杜如安等一行人,停留在田亩之处,一个拿着旱烟袋,手持锄头的驼背老者,以为这是一行迷路了外乡客,遂好心走近,夹杂着陕西话道:“几位哥儿,是从何处来,又是往何处去?可要喝些水来?”

老汉的陕西话,杜如安这等神京人士,倾听了半会儿,才明白了其中意思。

杜如安忙同其他人一道,深深一礼:“敢劳烦老丈!我等乃是从山东之地过来,准备往汉中走亲访友,但观我等汉中之地,且是田间忙碌,一片兴兴向荣之态,故有所感之!”

“哦,这样啊,你们这些小后生,竟也是山东之地来的,可真是远了……”老汉难得遇到一些外乡人,话不觉多了些,还问杜如安等人,抽不抽自家种的焊烟。

看出这老者,乃是一个健谈之辈,杜如安同端木伯成对视一眼,又笑道:“老丈见识广远,晚辈等,实在佩服,但不知道老丈家中乃是几口人,缘何只有老丈一人,在此耕地?

依照大顺朝廷之律令,但以家中年迈,过七旬者,当修养于家舍,每到农忙之时,官府当行做相助,以处置农事!”

杜如安说的乃是大顺太祖皇帝,显安二年,所定下的法令。

此中之法令,主要目的,且也正是在于,让大顺的百姓们,都能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而农人,处在农业社会,本就是国朝之基本盘,其中实际待遇,便是比寻常的商贾之流,也都要重视的多!

正常农人,如上缴赋税之属,非是流民,隐户者,更是地方治理的核心和重点。

昌元元年,今天子新做登基之时,重新修订的《农法》,亦是作为大顺农人的重要保障。

国朝之各项政令,却是不错,但落到地方,落到实际上,自然是大打折扣了!

老汉听到杜如安所言,摆了摆手,道:“这小后生你就不知道了吧!一旬前,在那什么府衙的监督下,这乡里之所,又对土地进行了重新划分,老汉这家里,按照人口,多了十来亩上好田地!

至于我家老大,老幺,在那前面,莫不是带着妻儿在忙碌。

正好下了雨,可以包括老汉家在内,多出来的田地,都要忙着耕种,县吏来的人,人数不够,也搭不上手。

至于寻个长工,算下来,也不划算,有这些钱,还不如省下来,以后供我那孙子孙女,好往私塾里,读上两年书,别像我这老头子一样,一辈子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县里分田地?

一旬之前?

难道说自去年入冬之后,这凤县之地,有做重新开垦山林,以扩大粮食产量?

但从逻辑上,包括面前老者话语中,杜如安觉得自己的猜测,该是有问题才是。

杜如安随即将自己的问题,给问了出来。

谁知这老汉一听,眼睛顿时瞪了起来,道:“想去这山里开荒,小后生,你当明白,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老汉这一辈,生在凤县,以后死在凤县,以那开荒的土地,根本就少有能种成粮食的!

至于老汉,还有我等乡邑里,一应得地之众,所得的土地,自然是从那作恶多端的王财主家里分的了!”

老汉一讲起那王财主的恶事,顿时唾沫横飞。

杜如安等,也听出了一个大概,心道:看来这凤县的县令着实不错,于其中所行,当得了百姓之称赞!

但老汉接下来所讲,让杜如安认识到,自己心里猜错了!

“你们这些外地的小后生,自是不知道,就在月前,咱们汉中府的青天大老爷,听我那老幺说,还是个文曲星下凡的状元郎,在咱们汉中之地,一下子抓了好多贪官污吏,单以我等这凤县,便是县衙之内,有不少人都给抓了,乡里的王财主,因其中牵涉和高发,证据确凿,于南郑城来的捕快,亲自押走!”

“话说这来的捕快,当是那青天大老爷所派来的,在我等这乡地理的大恶人被抓之后,叫来县吏的官吏,当面进行了清点,除了一些钱财宝物行做封存,当统一上缴官府,以后有冤屈者,可得补偿,余者充公之外。田地,粮食,都有分发给我等乡地的普通家户,且是公正无比,每一个其他人,在此背后,咀嚼嘴骨头的……”

杜如安和端木伯成,共做望了一眼,没想到,这田地之事,竟然同汉中之乱有关系!

而将其中侵占土地,含乡绅之自有土地,行以归于农人。

此事乃是汉中府所下命令,也当是贾峥之所为。

杜如安时下,不得不感叹贾峥行事之魄力!

其中所为,大有不符合规定者,但放在这农忙,正是春耕之时,而行此事,且也能够理解。

这种担当作为,但不论其他,至少杜如安在内心,还是非常钦佩的。

知道农人之辛劳,又观这老者的热情,但以杜如安等,并没有行做麻烦,而是一同下地,帮着老者一家,搭着手,犁了会地后,又往预定的乡邑客舍而去。

但于接下来两日后,杜如安等,看到了如凤县一样的场景,依照各地农户所言,他们自二月之间,都有分得田地。

这其中,且还包括一些走出来,重新纳入户籍的乡民隐户之属。

以杜如安所观,当可用六个字,来形容贾峥这位状元知府,所行之事。

那便是,除乡绅,均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