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黛玉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

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

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

却说薛家何事呢?

原来,因着这次岑明澈下江南代天子巡游,金陵一带早早巡查戒严起来,并未闹出薛蟠争买香菱,打死冯渊一事。

但,甄家的三房宝贝儿子,甄恒,却被岑明澈横插一手,做成了个废人。

甄恒年纪和岑明澈仿佛,还未成亲,更未有子息,如今活得像一条肉虫,目不能视,口不能言,手不能写,更不能人道,可谓是生不如死。

甄家这就寻思,要为他说一门亲事,有个妻子照顾他,将来过继一个儿子到他名下,也算使他有个依靠,不至于绝后。

依仗甄家在金陵的权势,这本来也不是件大事,放出风去,自有那愿意用女儿来攀附权贵的人,巴巴的将自家女儿奉上,来守这一辈子的活寡,伺候这么个废人。

但谁承想,哪怕到了这个地步,甄家的眼光还高的很,偏要去寻那正经嫡出的姑娘,门第不能太低,人品样貌还要好。

金陵就这么大,甄家寻来寻去,就寻到了薛家头上。

好么,正经嫡出,原来也是高门显贵,如今依旧家财万贯,姑娘的人品样貌也都是上上等。

就是年纪小了点,但性格稳重大方,拿得起事儿。

正好!

反正也不是为了给甄恒生儿育女来的,年纪小点怕什么?

能管家理事,还拿得出手,才是最重要的!

薛姨妈得知,自家女儿被甄家看上了,还是要说给那个已经废了的甄恒时,甄家都从他们家给薛宝钗放寄名符的庙里,拿到了薛宝钗的八字。

薛姨妈登时如五雷轰顶,跌坐在榻上,差点没晕过去。

薛蟠得知此事,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就要和甄家拼命。

“我就不信了,他们还能强抢了我妹妹去不成!”

薛蟠这人虽混,但有一个好处,护短,对自家亲妈、姊妹格外爱护。

薛宝钗虽然平素稳重大方,可这样关乎自己终身的事情摆出来,也由不得她不慌张,一张圆圆的小脸儿煞白煞白。

薛姨妈忍着惊惶,将儿女劝住了。

“好孩子,我知道你疼爱妹妹,咱家也不是那等将女儿拿去博富贵的人家。只是甄家权势颇大,咱家不能硬碰硬啊。”

说着,薛姨妈又想了一想。

“有了,咱们上京去投奔你舅舅去!”

原来,薛姨妈原是王子腾的小妹,后嫁了薛家。两家关系一直未曾断绝,薛家如今的生意,也多亏了王子腾撑腰。

王子腾时任京营节度使,也算是一方大员了。

当晚,薛姨妈便和宝钗、薛蟠一起,悄悄收拾了东西,夹在自家的货运车船里,悄悄离开了金陵,一路向北,往京城去了。

甄家得知此事,已经是在三天之后,登时勃然大怒。本想快船去追,谁知正逢岑明澈在扬州露了身份,只得收敛。

薛家这才逃过一劫。

那日已将入都时,薛蟠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

于是,薛蟠和薛姨妈一番商议,便定往贾家来。

那时王夫人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又闻甄家逼嫁、薛家投奔一事,心中焦急。

终于等到薛家到了京城,递帖子上门,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

姊妹们暮年相会,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

合家俱厮见过,忙又治席接风。

贾政、贾母、王夫人一番商议,便将薛家安排在梨香院住下。

每日或饭后,或晚间,薛姨妈便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与王夫人相叙。

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作针黹,倒也十分乐业。

却说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端的是端庄大方模样。

又兼薛家赫赫扬扬一群人到来贾府,打赏手面儿极大,平日也是前呼后拥的,和黛玉这寥寥几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有那嘴碎的下人,私下里说什么“薛姑娘这才是大家小姐的气度,哪儿像林姑娘似的”。

还说什么“林姑娘身子太差,每日里灵芝燕窝的养着,也不知是什么小姐,这么娇贵”。

那些老婆子碎嘴,唧唧歪歪,也就罢了,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

虽贾母看重黛玉,但贾母年纪毕竟大了,也无法替黛玉立威,渐渐的,下人便对黛玉有几分轻视。

黛玉无法,只有自行开解罢了。

谁承想,这日早上,王夫人正与凤姐儿一道安排家事,忽然一个婆子匆匆进来,急急禀报。

“太太,奶奶,毅郡王府上来人了。”

王夫人一惊。

“是我元春有消息了不成?”

“这、小的们也不知道。”

“快快请进来。”

就见三个穿着简素、举止有度的女子走进来,端端正正给王夫人行了礼。

前头的是个婆子,三十来岁,十分精干,后面两个都是二十左右的姑娘,样貌清秀。

“见过宜人。”

“快起快起,不知毅郡王府上,是有什么事?”

打头的婆子恭敬垂手而立,回话道。

“小的是毅郡王妃跟前传话的。”

“郡王爷专程从扬州传了信儿来,林大人与我们郡王爷有半师之谊,林大人的姑娘既然来了京城,我们郡王爷自然要关照关照。”

王夫人眼神微动,笑道。

“原来如此,林姑娘身体不大好,来了京城水土不服,略有些咳嗽,小姑娘可怜,就别出来见风了。”

打头的婆子目光下视,唇角微抬。

“我们郡王妃接到了郡王爷的信儿,因自己也没照顾小姑娘的经验,便进宫请教了良贵妃娘娘。”

“贵妃娘娘得知此事,怜惜林姑娘年幼失母、林大人为国尽忠,特赐下宫女两名,以宽慰林姑娘。”

“这是翠羽,制得一手好药膳,最擅长调养身体。”

“这是朱羽,原来替娘娘侍奉笔墨的,听说林姑娘也是满腹经纶,娘娘特让她来陪林姑娘解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