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后,柳青羽是下令让人强行将鹂太妃带走的。

“以后给鹂太妃的食物和补药,都加些安身平气的药材。”

柳青羽轻飘飘一句话,就注定了鹂太妃的命运。

闹什么;呢?

本来多好的退休日子。

没有大老板需要伺候了,现在的皇帝又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虽然没什么感情,但是绝对不会短了自己的吃喝用度。

毫不夸张的说,大部分人都得让着她。

没事打打牌溜溜鸟,养养猫猫狗狗的,再种种花,晒晒太阳,小日子别提有多美。

但她非要权势和地位。

这两样绝对不能随意给人的东西。

那就只能让她好好休息了。

晚膳后。

岑明澈和柳青羽一起看月亮。

“陛下,对于后宫的位份,可有什么想法?”

“你想怎么封就怎么封吧。”

柳青羽噗嗤一声笑了。

“陛下,这是我的后宫,还是你的后宫啊。”

岑明澈在指间卷着柳青羽的一缕头发,懒散道:“反正我也没工夫去应付她们,两个侧妃封个妃位吧。”

“对了,还有那个贾元春。”

“贾家是父皇老臣,封个高位给她。”

“就封……贤德贵妃吧。”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他们占了那么多的地,圈了那么多的佃户,欠了那么多国库的债,像肿瘤一样寄生在这个王朝身上。

该动个手术,将他们都切除掉了。

“登高跌重啊……呵,陛下好手段。”

……

这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闹热非常。

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

吓得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

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

那夏守忠也并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

话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

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

有两个时辰工夫,忽见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等语。

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迎春姊妹以及薛姨妈等皆在一处。

听如此信至,贾母便唤进赖大来细问端的。

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

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

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一共四乘大轿入朝。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

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而后,不过数日,省亲旨意一下,宫中几家更是欢腾如沸,倒是将京中压抑血腥的气氛一扫而光。

贾府众人忙丈量园子,预备盖造省亲别院。

从宁荣二府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量了三里半大,又速速画好了图样,又忙忙去请人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另有人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

早贾琏起来,见过贾赦、贾政,便往宁府中来,合同老管事人等,并几位世交门下清客相公,审察两府地方,缮画省亲殿宇,一面参度办理人丁。

自此后,各行匠役齐集,金、银、铜、锡以及土、木、砖、瓦之物,搬运移送不歇。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

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

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

会芳园本是从北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

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

如此两处又甚近,凑来一处,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

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

家中各个子弟领了活计,各自去忙。

大笔的银两水一样从手里过,这些个人儿哪有不揩油的?纷纷吃了个肚饱溜圆,盆满钵满。

在自己家里尚且这样损公肥私,若是办理国事,只有更甚的。

是以,耗费甚多。

又不知历几何时,这日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大老爷已瞧过了,只等老爷瞧了,或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匾额对联。”

贾政听了,沉思一回,说道:

“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一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众清客在旁笑答道:

“老世翁所见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对联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名。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出来,暂且做灯匾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

是以,贾政便带宝玉、清客诸人游兴一番,题联写匾,好不热闹雅致。

黛玉懒懒的在房里做针线。

身边伺候的,主要还是翠羽和朱羽两个。

在这个年代,二三十岁的女子,就该叫嬷嬷了。

若是按时成婚,三十岁左右就能当祖母。

所以,翠羽和朱羽两个,理所当然的升为了计嬷嬷和花嬷嬷。

两人已经不用亲自做什么事,而是作为定海神针存在。

尤其是计嬷嬷,收了雪雁做女儿,将自己做药膳的好手艺倾囊相授。

有这两人在林黛玉身边帮忙调养身体,况且她父亲和弟弟都还在世,林妹妹的身子也日渐好转起来。

只是,虽然林家回了京城,但是贾母却总以年老体衰、思念女儿等缘故,将黛玉留在身边。每次黛玉回林家,过不了多久,贾母就又派人来接。

“林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