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全家穿到古代混职场 > 第154章 金手指的推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楼下,不少老百姓战战兢兢的走了进来。

“各位客官这边看,这左手边是咱们的套餐,想吃的来这边领盘子到那边打菜台看看,喜欢那样就点那样,荤菜素菜价格都不一样的,还有免费的猪骨汤送哦。

这边是咱们的麻辣烫和凉拌专区,这签子和盘子的都有自己的价格,是按签子和盘子收费的,不懂得可以问我,我给你们解答哦!”指引的小二有两个,一人负责一边。

白家的女眷都在后厨忙着,因为熟练,所以手脚麻利,也没出什么差错。

白智弘他们则是在负责派竹卡和给会员登记,会员需要登记姓名、建成一本小档案,充了多少钱消费了多少都要记录在本子中,方便日后查看。

本子白义也让白玉宜做了简单的表格分类,家里孩子多,写不好字画个线总成的。

来来往往的人不少,外面排队的也不少。白玉宜一行人坐在一边,不少人看着几人的吃食都纷纷点了一样的。

让出座位后,就把几个孩子赶到后厨帮忙,白老爷子做回了老本行,开始在门口和排队的客人们唠起嗑来,一一询问了要办会员的,就让小二带了进去。

直到后面,会员们也排起了队伍......

倒是白老爷子安抚的很好,有些愿意的会让晚些再来。有些则是相约明日再来。

白家一家子,加上请来的小二们,厨房的厨娘和杂工们,忙到腿都要走断了,人才走光了。

“白清,你带他们回西城宅子去吧,今天辛苦大家了,好好休息,这几日忙完,我们也能歇口气了。”白老爹安抚道。

“知道了,村…白善叔。”白清应道。

白老爹离开白家村时,把村长的位置让给了白丰,自己离开后若是儿子一直好,想着日后就会在州城定居了,管不到村子也没必要把村长的位置套牢了。

所幸白丰这段时间跟在白家学了不少,白老爹离开前就找来了村里的各家,宣布了这件事。

白家村的人不奇怪,因为镇上的生意都让给了白丰白收家,白丰接替村长之位也很正常。

再说了白家是去州城了,不说些被招去上工的,这日后有什么事要到州城了,好歹也还有一门亲戚不是。

等人都走光了,大概晚上八点钟的时候,白家才慢慢搬着钱箱回白家了。

白玉宜早早就睡下了,自己也干了不少活,白玉宜坐在一楼吃饭的时候也大概算了一下,能挣多少心里多少有点数。

但是也明白今天赚的再多,也是提前预收的钱,将来会员们再来,钱就都收了的,后期就是想办法让他们消费了。

至于一楼的,大部分的消费都是二三十文左右,但是翻台率高,不过都是挣得小钱,大头还是二楼的。

第一天,大家都尝到了甜头,第二天去的就更多了。

当然多的是一楼的客人,二楼的都怕要排队,似乎有些丢人了,于是派了下人来询问,白玉宜立马就反应了过来,提醒了哥哥们一句,然后做了个简单的预约表,省得答应了人来了结果又没位置。

二楼的四个包厢还是没有动过,但是白玉宜不急,一切还等待这几日平静下来后,再慢慢宣传了。

一楼依旧是火爆的,送出去的竹卡数不胜数。第二日,路瑶就带着白玉蓉到了济世堂帮忙。

昨日送出了不少健康礼包,今日便陆陆续续有人去看诊,想看看是真的假的。

白玉宜坐在了账房的台前,默默地观察着,也看了看领卡的情况。

二楼的会员们都是小二在楼下算单子拿卡直接送上去的。有些不要卡的就会在档案中给记录了,当然大部分都是让云中月记录下来就好了。

看着忙碌的一楼,白玉宜心里也有了不少改正的地方。

果然事情还是要做了才知道哪里要改善,白玉宜昨天在后厨看了看,今日在前厅看着。内心里已经记了不少了。

白玉宜觉得自己可真忙,酒楼开完了还得去庄子看看,庄子也是大头,田地家里不种,都租了出去,但是日后收回来的粮食白玉宜觉得还是不卖的好。

自家得储存些粮食,家里吃的也不少,加上铺子也能消耗不少。几乎所剩无几了,还不如直接不卖了。

白玉宜觉得家里要是再挣钱了,还是得买多点地种粮食的好。

不过今年庄子里种的不是从前的小麦什么的,而是地瓜和土豆。

今年是试种的第一年,白义毫不犹豫的把两个庄子都种了,要求租地的村民们给种的。

当然白义也承诺了,将来这批粮食出来后家里不要,白义会以八文一斤全部收购了,并表示亩产能达到千斤。但必须要按照衙门教授的方法去种,如若种出来的不达千斤,白义会把剩下的以银钱的方式补给各家。

村民们才同意了,加上若真能亩产千斤,村民们觉得也是好事。反正有伯爵爷的保证,自己不会亏。还能第一年试种,明年真要种了,自己也有经验了不是。

于是春耕前,白义就忙着和州衙的人去了州内的几个县,然后选出了几个点出来,点了几个村,白家村也在内。

州衙承诺明年会以七文一斤的价格回收所有的地瓜土豆,但必须要求按州衙的标准来做。

还有一系列的条例都列在里面。最配合的自然是白家村,起头的是白义,白家村再怎么样也得支持着才行。

其他村子自然是闹了几天,毕竟粮食是关乎一整年的收成,那可是要命的事啊,可不能瞎耽误了。

最终还是白义,以自己的伯爵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发了好几个誓,才安抚了村民。

有人担了这个责,村民们也好受了许多。知道白义也是农户出身,当初也传了白义的故事,所以大家都信着白义。

当然最重要的是其他的衙门官兵都只会强压,你干不干,不干就把你抓回衙门打板子。

只有白义是说理还发誓了,村民们才慢慢缓和了情绪。也有是因为白家村都参与了,白家村也种了,心里也有些能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