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综武:开局嘉靖,成就万寿帝君 > 第672章 民夫?不,这是五岳剑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2章 民夫?不,这是五岳剑派!

戚继光的大军休整完毕,旌旗再展,向着京城方向行进。

诸葛亮等人也重新会合,随军前行。

他们各自心中都揣着在边陲城镇的震撼见闻,对大明这个庞然巨物内部的运转机制愈发好奇。

半月过去,远离了边境,戚继光一行进入了一片相对平缓但正在大规模开凿、修筑的区域。

远远望去,尘土飞扬,号子声、凿石声、号令声汇成一片。

成千上万的身影正在官道两侧的山坡、河谷间劳作,或开山取石,或挖掘沟渠,或夯实路基,场面宏大而有序。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如炬地扫视着这片巨大的工地。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劳役者与寻常百姓截然不同。

他们动作矫健,力量惊人。

许多人举手投足间竟隐隐带着劲风,搬运巨石如负重物,开凿硬岩时,铁锤钢钎落下之处,碎石飞溅的效率远超常理。

更令他心惊的是,其中一些领头指挥或负责关键部位的人,气息沉凝,目光锐利。

行走间步伐沉稳有力,周身隐隐有气机流转——这绝非普通力夫!

“嘶……”

与诸葛亮同乘的司马懿也睁开了微阖的双眼,冰冷的瞳孔中又一次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惊疑。

这已经是司马懿接触大明以来,不知道第几次震惊了。

“这些劳役……筋骨强健,步履生风者比比皆是,更有数人气息深藏不露,隐有大宗师气象!”

“这……大明连服劳役的民夫,都有如此修为吗?”

他心中迅速盘算,若大明真有如此海量的底层“高手”,其战争潜力将恐怖到何种地步?

这些人简直颠覆了他对“民夫”二字的认知。

周瑜和陆逊并骑而行,同样被眼前的景象惊住。

周瑜剑眉微蹙:

“伯言,你看那几人,开凿岩壁的手法……似有剑招痕迹?还有那搬运巨石的阵势,隐隐有合击之术的影子。”

陆逊点头,神色凝重:

“不错,绝非寻常苦力。气息绵长,劲力运用巧妙,倒像是……武林中人?”

“而且修为不低!”

就在这时,工地上一处险峻的断崖旁发生了小范围塌方,几块千斤巨石滚落,眼看就要砸中下方几个劳役。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如鬼魅般闪出,手中铁锹化作一道乌光。

并非硬撼,而是巧妙地连点带拨,带着一股柔韧的巧劲。

竟在电光火石间将几块巨石引偏了方向,轰然砸落在安全空地。

那人身形潇洒地一个回旋落地,随手将铁锹插回土中。

随即拿起腰间酒葫芦灌了一口,朗声笑道:

“兄弟们干活留神点啊!别把吃饭的家伙事儿埋了!”

这一手精妙绝伦的借力打力功夫,赫然是上乘剑法的化用。

“大宗师?不,不止?”

“刚刚的剑气隐约有着渡劫境的影子。”

感受着刚刚那一闪而过的剑气。

冉闵瞳孔猛缩,握着缰绳的手瞬间绷紧,全身肌肉下意识地进入了戒备状态。

他纵横沙场,对高手气息最为敏感。

这些“劳役”中,竟藏着足以在乱世中开宗立派、称雄一方的人物!

这完全超出了他对“劳役”的理解范畴。

一旁的贾诩心中掀起惊涛骇浪,手中折扇几乎停滞。

这哪里是劳役队伍,分明是一支由武林高手组成的大军。

他脑中飞速计算:

如此多的高手,若用于战场,能发挥何等威力?

大明朝廷是如何将他们组织起来干这“粗活”的?

成本几何?

目的何在?

无数疑问瞬间塞满了贾诩那颗智慧绝伦的脑袋。

就在诸葛亮等人震惊莫名、疑窦丛生之际,队伍前方,负责引导和护卫他们这一行人的秦良玉将军策马回转。

这位英姿飒爽的女将显然注意到了他们的惊愕。

心思细腻的秦良玉也大概能够猜到他们的想法。

她勒住战马,脸上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声音清朗地开口,为众人解惑:

“诸位不必惊讶。你们所见,并非埋伏,他们也并非寻常劳役。”

“此乃我大明推行多年的‘以工代赈’之国策,而在此地劳作的,乃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五岳剑派’。”

“五岳剑派?”

“武林中人?”

司马懿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尖锐。

在他的认知里,江湖草莽,桀骜不驯,岂能甘愿受朝廷驱使做这等“苦役”?

秦良玉继续解释道:

“陛下圣明,深知江湖力量若放任自流,或成隐患,或为豪强所用。”

“故推行此策,将赈济灾荒、兴修水利、开辟道路等国家大工,与江湖门派的需求相结合。”

“以工代赈,授人以渔。”

“朝廷组织工程,招募流民及自愿参与的江湖人士,付予钱粮工酬,使其凭力气和本事吃饭,免于饥馑,亦避免其因生计所迫铤而走险。”

“如眼前这疏通河道、加固堤防、开辟通往新矿脉之路的大工,既能利国利民,又能安置大量人手。”

“当然了,之所以这些平常武林的庞然巨物能够来这里,也是因为以工代赈是目前大明最容易获得灵植,以及最简单得到灵植种植资格的地方了。”

“朝廷在这方面,可是下了大力气的。”

“毕竟,也只有灵植能够如此吸引这些门派了。”

秦良玉一番解释,条理清晰。

“这,便是大明灵植最开始的出处吗?”

司马懿何等聪慧,立马便理解了这以工代赈为何能够做到如此地步。

诸葛亮羽扇轻摇的速度变得极其缓慢,他深邃的目光扫过那热火朝天、高手如云的工地,心中已是翻江倒海:

“因势利导、化害为利。”

“此策妙极。”

周瑜与陆逊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与钦佩。

冉闵则看着那些挥洒汗水的江湖豪杰,又看了看远处巍峨延伸的新路,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汉州…未来若得大明相助,能否…也踏上如此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