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直以来,说到吃辣。

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川蜀、湘省。

但其实赣省也很能吃辣。

至少对李逸来说,川蜀主要以麻辣为主。

老表省份湘省的辣,是香辣。

至于自家省份的辣,是干辣。

这种辣,味道起来后,直冲天灵盖。

此外,贵省也很能吃辣。

李逸还在天海当社畜时,同事中就有一名贵省人,吃辣特别厉害。

李逸在庄园里做饭,真的非常收敛,辣椒放的很少。

奥琳娜、穆丽尔和安娜三人,第一次来到赣省,直接被上了一课。

如果不是有特制的马蹄瘦肉汤解辣,她们可能要交代在这。

“吨吨吨……”

小丫头抱着一碗汤,大口大口的喝着。

小丫头喝完汤之后,指着清炒丝瓜。

“李逸叔叔,我要吃这个。”

李逸微微一笑。

刚才小丫头一直在狂炫各种辣的菜,现在也撑不住了。

香甜的丝瓜正好可以解辣。

这时,张子杰开口道:“小逸,老王要奉子结婚了,你不知道吧。”

李逸一脸的震惊:“啥玩意?老王要结婚了?!还是奉子结婚?!”

老王全名叫王宇鸣,跟李逸他们是同一个村子的人。

小学、初中,大家都是同学,玩的也还不错。

老王学习成绩贼拉好,高中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高考也考了一个211。

最重要的是,老王是名副其实的乖宝宝,人贼老实。

从小到大,老王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去年李逸回国,还跟老王聊过几句,得知他也没有女朋友,一直忙着工作。

突然间要结婚,还是奉子结婚,真的让人惊讶。

田野吃了口菜,说道:“听说是因为老王酒后没管住裤腰带。”

张理科叹气道:“我前几天碰到了老王,状态不是很好。”

李逸闻言,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这种事,真的不好评价。

老王性格确实沉稳,但如今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一不小心,犯错了,搞出一条人命,只能认了。

李逸问道:“老王的妻子怎么样?”

张理科说道:“听说性格很不错,发现怀孕后第一时间就跟老王商量了。”

“人家表示如果老王不想负责,给她一笔调养身体的费用就行。”

李逸眉头微皱:“老王应该没有做好成家的准备。”

张子杰说道:“我猜也是,突然有了孩子,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话真的没毛病。

老王跟李逸他们一样大,今年才25岁。

25岁这个群体中的男性,有几个做好了当父亲的准备呢?

应该没多少吧。

除了老王要结婚的事,三位好兄弟你一言我一句,把村子里的一些事说给李逸听。

“村子里准备修建一个牌楼,每年每户都要捐款。”

“从今年开始,每年的游神祈福提前到了正月初七,你可以晚点回美国。”

“游神之后,村子的福神庙也要开始募捐,明年准备盖一个新庙。”

“……”

事情非常多,能让李逸感兴趣的只有三件事。

修建牌楼、重建福神庙、游神活动提前。

李逸老家那边,非常流行在村门口修建牌楼。

现在终于轮到他们村子了。

至于游神,这项活动应该是他们村子最重要的活动。

没有之一。

每年正月十五,村子就会开战游神活动。

这项活动很简单,抬着三位福神老爷,在村子里走一圈,为村民们祈福。

每家每户在门前摆好香烛贡品等等。

福神老爷走过家门口时,点爆竹拜福神。

这项活动,也是村子小孩最爱的活动。

举着彩旗在前面巍峨福神老爷开路,活动结束后,可以获得报酬。

李逸小时候,报酬是两块钱。

现在听说是六块钱。

去年回国,李逸很匆忙,所以没有留下来参加活动。

今年改时间的话,还真的可以去参加。

毕竟,抬轿子的主力是青年人。

吃了一餐饭,本想带着奥琳娜她们在县城逛一圈。

后面发现,三名外国人在小县城,杀伤力太大。

漂亮、身材又好的外国女人,杀伤力直接爆表。

这街是逛不成了。

从县城到李逸老家的镇子,开车只要40来分钟。

从镇子到村子里,就更近了,开车只要4分钟。

奥琳娜走下车,看着周围的环境,好奇道:“李逸,这就是你从小生活的地方吗?”

李逸点头道:“是啊,这就是我的老家。”

他老家这个村子,没有特色,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农村。

不多时,原本散在周围聊天的大爷大妈,满脸笑容的走了过来。

“小逸,你回来了啊。”

“小逸,听我家小刚说,你去外国发展了?不得了啊。”

“外国女人长得也太高了。”

“……”

大爷大妈们虽然在跟李逸聊天,但目光就没有离开过奥琳娜三人。

对于这些可能连县城、省份都没有出过的老人来说,外国人是稀罕物件。

为了多看几眼稀罕物,附近的大爷大妈也是行动起来了。

不到十分钟,李逸就收到了各种蔬菜。

另外,还收到了一些几种小零食,红薯条、油煎饼等等。

李逸看着满满一桌子的东西,摇头笑着。

“奥琳娜、穆丽尔,你们带着安娜去村子里逛一圈,接下来一周都不用买菜了。”

闻言,奥琳娜莞尔一笑。

穆丽尔开口道:“李,你们村子里的村民太热情了。”

李逸摊了下手。

热不热情,这个得分人。

去年李逸回来时,也只有隔壁的黄奶奶给他送了一些菜。

其他邻居……

今年没看到黄奶奶,听说是因为年纪大了,被儿子接去省城享福了。

“李逸叔叔,这个红薯条好好吃,这个油饼也好吃。”

小丫头此时正一手拿着一根红薯条,一手拿着一个油煎饼。

李逸揉了揉小丫头的脑袋,说道:“喜欢吃的话,今年我们自己也做一些。”

每家每户,过年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种果子。

红薯条和油煎饼只是其中之一。

还有薯片、薯包、花生饼、江米条等等。

很多小伙伴可能没听过薯包,这应该是李逸老家这边的特产小吃了。

薯包又叫薯泡、薯包米粿,制作主料是脚板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