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快穿:大佬救世忙,反派轻点狂 > 第1297章 天长地久有时尽(5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97章 天长地久有时尽(52)

【这一章已经更新完啦,小可爱们可以看啦!想看的位面在最近几章下面留言哦!】

“以物换物?”

857有些得意洋洋地说道:

【这还是我提出的好点子呢!当年他们发动战争的时候,不是直接从博物馆带走了许多文物嘛!咱们提出可以置换的,正是这部分文物!】

“那他们,真能同意?”

857笑得有些蔫儿坏,慢悠悠解释道:

【起初自然是不同意的,但架不住咱们出国展出的都是精品啊!而且他们一时半会学不明白…】

【就拿这次出国展出的陶瓷制品来说,岛国已经在制瓷方面钻研得很深入了,后期岛国的几大名窑更是远销西方国家。可咱们这次展出的二级文物粉青釉莲瓣口瓶,那独特的釉色就是岛国一时半会研究不明白的…】

857对宁墨笑得一副心照不宣的样子,宁墨也明白过来,粉青釉釉色里泥土的配比的确难度较高,更何况她为了追求逼真,还在配比时添加了一些自己的先前位面带着的“产品”。

如此一来,口瓶不仅制作工艺繁琐,成分更是复杂,够岛国那几个窑厂的大师傅研究好一会儿的了。

因此,这次“以物换物”实际上便是岛国用觉得自己已经研究明白了的文物,交换一部分自己还想研究的文物。

至于其中的协议和名头,自然不能这么直白。但实质上就是这么一回事。

【大佬,这次他们准备交换的是一部分书法作品、曲谱和画作…】

857挑着好消息告诉了宁墨,没告诉宁墨的是,这批文物既然能被岛国“舍得”交换出来,自然是在年代上,或是外观等方面不占优势的。

但这笔买卖对华国来说,还是不赔本的买卖。毕竟他们要留下的,是一堆文物的赝品!

赝品能换来真迹的文物,便也不枉宁墨带着工匠老师傅们做得昏天黑地了。

宁墨从857那里也了解了不少其中的八卦和细节,一边感慨,给857一个舞台,它还真能登台给你唱台大戏。

一边和同事们说话的时候滴水不漏,丝毫没有将857分享的消息传播出去。

如今华国和岛国关于交换的文物清单和延期的具体费用还在进一步商讨之中,应该过不了太久便有定论了。

不怪岛国一步步越陷越深,他们拒绝归还文物的声明发出后没多久,文化部就高调问责了当时汇报到审批一条线上的众多干部!

此举不仅展现了华国对这批文物的重视,更让岛国对这文物的价值更加信服。

陈国正甚至因为此事得了个警告处分,做戏更是做了全套。

一周后——

与宁墨和857预料得差不多,岛国与华国终于敲定了最终的金额和文物名单。

文物延期出展共3个月零二十天,不仅扣除岛国前期缴纳的百分之二十的保证金,更额外发生了将近10万英镑的延期费用!

至于文物交换的名单,经过双方一轮轮地唇枪舌战,最终华国用20件三级文物,一件2级文物换回了共计35件书画曲谱艺术作品!

华国交换的样数不算很多,这自然是因为出国展出的以精品居多,多为一二级文物。

而这类文物,哪一个后期因为人为因素流失海外,都有些说不过去!便只能交换有限的三级文物了!

对华国来说,用明知道的赝品三级文物换流落在国外的文物,他们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从857口中先于大家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宁墨也很是欣慰。要知道,后世岛国靠着抢来的曲谱和书画作品,在相关领域牢牢掌握了话语权。

更可气的是,被誉为“行书第二”作品的《祭侄文稿》,字字泣血,却被他们二创用在了食品包装袋上,甚至延申为文创形象等,毫无对原书法家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

而因为历史的原因,华国网友们只能心痛地看着他们如此作践自己国家的文化瑰宝,却无法将被掠夺的文物讨要回来。

这次的文物清单里,正有《祭侄文稿》这副作品,宁墨有些欣慰的想,这总算能避免后世的一些遗憾了。

文物回国和交换历经了前前后后半年的时间,所有展出的文物和被交换回来的文物才终于全部回到国内。

如今风头已经过去,甚至还算立下大功,在韩文清的催促下,陈国正给文管局打了好几次请示,想让宁墨回原单位继续工作。

市文管局却不舍得将宁墨放回去了。他们不知道中间的弯弯绕绕,在见识过宁墨的能干之后,简直不理解原单位为什么会如此主动地将人送来!

要知道,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宁墨或是带队,或是作为主力队员,保护性发掘了三座古建筑群!至于开展的古建筑修复工作,更是多如牛毛!

形成的报告和论文多次发表,连带着他们市文管局脸上也光荣无比。

这么一个能研究能干又能写的研究员,真不知道原单位是怎么想的,竟然会将人放出来。

再次婉拒了陈国正的请示之后,宁墨的分管领导张强国特地将宁墨叫到办公室,一副谈心的架势说道:

“小林啊,今天你原单位又打了遍请示要人,但是你放心,原单位没让你发光发热,肯定是你在那有什么难言之隐。”

宁墨很想说其实并没有,那时候只是怕被发表的文章连累,所以署名都署单位的。

张强国继续语重心长地说道:

“你放心,咱们单位平台高,领导都开明。年轻人只要想干事创业,为国家做贡献的,我们都会给提供这个机会。”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

“我今天叫你来,只是将这个情况说给你知道,千万不要因为原单位的请示有心理负担。

下一步,我们争取将你的关系都转过来,让你踏踏实实待在这里!”

面对张国强的一番好意,宁墨也没办法立刻说出推辞的话,只得搬出老口号“我会努力的”,表态一番离开了办公室。

陈国正要是知道,自己打上去的请示不仅没能成功将人要回来,反而让市文管局脑补了些情节,甚至促成了宁墨彻底留在那里,只怕会气晕在办公室。

在市文管局的挽留下,宁墨在市局兢兢业业地干了一年又一年——

左先芝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宁墨刚被市局推荐到高校,进一步深造建筑专业的相关知识。

说是深造,其实更像是分享会。宁墨也承担着给高校学生们分享实践经验的任务,激发他们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的壮志热情。

远在外地的宁墨没办法回去喝左先芝孩子的满月酒,只好远程给她寄了点麦乳精、红糖,外加两尺布料,好留着给娃娃做衣服。

这两年间,宁墨和原文管所的熟人依旧保持着书信联系,就连远在省城的秦霜,也经常给宁墨写信。

两个人在书信里不怎么讨论感情与婚姻,反倒是交流最近的生活和工作比较多。

秦霜被调去发展部门之后,更想将文化产业发展起来,让文化也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教育国民的一个重要产业。

因此会时不时和宁墨交流些工作思路,又从宁墨这里获益匪浅,干劲满满地回去改动方案...

说起来,只有857,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再没回来贵省一次,宁墨只能和它隔空传话,但越来越觉得,孩子大了,秘密也越来越多了。

在华国和岛国的文物交流会议举办到第五年的时候——

岛国专家麻藤三让终于对我国出展并最终交换留在那里的一件文物提出质疑——

这件文物的碳元素年代没有问题,材质也如介绍一般一致,但一些细节经过反复对比,和他们专家之前偷偷拍下的照片相比,还是有些不一致之处!

麻藤三让针对这些异同之处,在报纸上发出了三个质疑的问题,想让华国给他们一个严肃的答复。

且不说岛国先前趁着博物馆展览以及各种调研活动,偷偷拍摄了文物照片这件事是否正确,如今他们将矛头对准了华国,势必要讨个说法!

对此,华国的态度却十分稳得住,并没有正面回应岛国的问题,反而提出,这件出展并最终交换留在岛国的文物,可能比他们已知的文物年代更加古老。

不管从技术还是从岛国提出的那些细节来说,可能都来源于一个相近朝代的不知名附属国的文物!

如此一来,这文物的价值可就大大提高了,这件青铜器原先只是三级文物,如今光凭着这一点,已经能被认定为一级文物了!

将一级文物流失海外,这可是个严肃的问题,不等岛国想继续掰扯情况,华国这边又开始了火速的清查!

当时文物交换,可是857出的点子,如今要查,857自然也难辞其咎。

这条线上的下属单位还好说,但当时文化部和外交部有关的人员,又因此被留置了好一批。

收到上面传来的密信之后,陈国正下意识感慨道,幸亏宁墨没回来,不然恐怕又要被牵连回去。

可是转念一想,不对啊!当年他们已经和国家汇报过了,那批文物全是由宁墨亲手仿造的,如假包假。

怎么可能如今出来一件一级文物呢?难道是假的里面混进去了真的?

陈国正甚至去如今已经成了机要之地的秘密档案室,对着那件留下来的文物真品反复研究——

无论是做工、铭文、技法还是出土的情况,都和他们介绍的朝代、国家能对的上啊!

至于岛国那边提出的问题,青铜器上的铭文出现了一个撇点上的错漏,应该也是当初赶工时着急,或是上漆的时候蹭到了。

无论如何,这件文物从价值和情况而言,的确是三级到二级文物之间。

更何况留在岛国的那件,还是个“货真价实”的假货!

陈国正正郁闷之际,脑海中灵光一闪——

文物真不真并不重要,关键看上面对待此事的态度,只要让它真,它就是真的!

安抚岛国的专家倒是其次,毕竟他们之前已经这么做过一场戏了,假戏真做和真戏真做还是有区别的,内行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因此陈国正才感觉,这次怎么会为了个假文物,如此大张旗鼓地处理人。

可是转念一想,857所代表的“张文元”,正是当时提出这个倡议的人,而他背后站着谁,已经不言而喻...

看来,上面这也是动了决心了...

陈国正叹了口气,这些年来,那一小队人依旧当权,时不时活跃在各种活动中,刷一下存在感,只是行事作风收敛了很多。

虽然那阵风头已经过去,但只要那一小队人在,陈国正就总是放不下心来,生怕那样的事情再重来一遍。

要是再来一次,他们可真是没有招架之力,国家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陈国正收起了老花镜和放大镜,从存放青铜器的展台边起身,一边揉着自己已经酸痛的一把骨头,一边轻轻叹了口气——

这口气,是释然,也是疑惑。释然的是他虽然曾经因为那些人的活动,而遭了不少苦难和折磨。

可好在如今,这些过眼云烟般的风波早已经度过。

疑惑的却是,那些人的所作所为,上面必然是知情的,却能够容忍他们这么多年。

在如今这个风平浪静,只要咬死不认就能过去的当口上,却将这事小事化大,从严处理,难道真的是狠下心来了?

陈国正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个结果。不过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半个月后的报纸上,就刊登了关于857等人的处理决定!

和陈国正先前猜测的相同,如今被刊登出来的这些人,多半都是857他们那个小队的人,或是他们的支持者!

这些人自然不是全部,但已经是这个案子能追溯到的所有人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