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的身影自寒潭山谷悄然离去,未激起半分空间涟漪,仿佛他本就与那山风、流云一体,离去亦是自然。
山谷之内,死寂被劫后余生的粗重喘息与压抑不住的狂喜低呼打破。
幸存下来的修士们,兀自不敢相信自己竟真的活了下来,且真的分润到了那梦寐以求的“幽寒玉髓”。
赵莽与周洪等人强压下心中的震撼与后怕,主持着分配事宜,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
在绝对的实力差距与方才那如同神迹般的景象面前,任何小心思都显得可笑而苍白。
即便是平日跋扈的赵家,此刻也收敛了所有气焰,甚至主动让利,只求平息可能存在的怨怼。
那些陨落者的遗体被小心收敛,气氛沉重而肃穆。
经此一役,青溪镇后山寒潭成了绝地,也成了传说之地。
而那青袍前辈的影像,则深深烙印于每个人神魂深处,成为他们修行路上难以磨灭的记忆与谈资。
玄尘老道将那枚温润玉简紧紧贴肉藏好,枯槁的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再次朝着空无一人的山谷入口处,郑重其事地行了三个大礼,每一个动作都缓慢而充满敬意。
而后,他毫不留恋地转身,步履看似蹒跚,却异常坚定地迅速消失在山林深处。
消息总是传得比风还快。
当幸存者们怀着复杂心绪,带着或多或少的玉髓回到青溪镇时,整个镇子仿佛被投入滚油的冷水,彻底炸开了锅。
“听说了吗?后山那潭里的老鼋成精了!凶得很!赵家的人都差点折在里面!”
“何止!是一位路过的青袍前辈出手了!我的老天爷,你们是没看见那场面!就那么一挥手——真的,就一挥手!那翻江倒海的妖怪就服服帖帖了!”
“挥手?王老二你莫不是吓傻了说胡话?”
“千真万确!张修士、李修士他们都看见了!那位前辈绝对是元婴老祖!不!化神天君下凡了!”
“天佑我青溪镇啊!竟有如此仙缘!”
茶馆里,说书人唾沫横飞,即刻将刚听来的片段编成了全新的章回;酒肆中,几碗黄汤下肚,目击者的描述越发夸张神异;连街角的孩童,都模仿着“挥手”的动作嬉戏打闹。
听溪小筑的掌柜激动得满面红光,逢人便说那位前辈如何气度不凡,如何在他这小店下榻。
他果真将那间临水客房锁了起来,日日焚香打扫,引得无数好奇者围观的围观,祈求的祈求,小店生意因此火爆了数倍。
老李头一家更是感激涕零,请人精心雕琢了长生牌位,供奉于堂屋正中,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祈愿恩公仙福永享。
赵家大门连日紧闭,气氛压抑。赵公子被禁足思过,赵莽则忧心忡忡,一方面庆幸家族未遭灭顶之灾,一方面又恐那前辈何时想起旧怨。
赵家主动出资厚葬了陨落散修,又额外拿出不少灵石丹药补偿给镇中困难人家及老李头家,姿态放得极低,只望能稍稍挽回些许颜面。
而这一切风起云涌的中心,林风,早已在数十里之外。
他依旧如同一个最普通的旅人,沿着官道,不疾不徐地走着,身后的喧嚣与传说,似乎与他全然无关。
山风拂过他的衣角,带来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方才寒潭畔的经历,于他而言,不过是心念微动下的随手为之。
教训一下心怀叵测者,救下些被贪念所惑之人,予那潜心阵道者一线机缘,皆发乎本心,顺势而为,并未思虑结果。
然而,奇妙的是,就在他出手平息风波,以及其后隐隐感知到青溪镇方向传来的、那些混杂着强烈敬畏、真挚感激、狂热传说甚至一丝微弱信仰念力的纷杂波动时,他那沉寂如古井的道心,竟真的泛起了一丝极细微却清晰的涟漪。
并非修为境界的提升,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心境蜕变。
仿佛一面蒙尘的宝镜,被这最鲜活红尘烟火气轻轻拂拭,映照出的外界天地与内在自我,都变得更加通透明晰。
之前那层隐约触摸到的、通往化神中期的无形壁垒,其轮廓似乎也在这一刻变得愈发清晰具体。
“红尘炼心,古人诚不我欺。”林风于心中默然体悟,
“并非定要经历什么劈山断海的壮阔,有时仅仅是静观这众生百态,乃至不经意间成为这百态中的一瞬,体会其中的因果生灭、喜怒痴缠,本身便是对道心最好的洗练。”
他回味着在青溪镇的短短时光:茶馆初闻那不算高明的算计,溪畔静观凡俗生计,随手救下那被寒毒侵体的稚子,客栈中静看风云渐起,直至寒潭边挥手定下风波……
这一切看似平凡甚至琐碎的片段,此刻串联起来,却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汇入心湖,滋养着那枚时空道种,洗去尘埃,令其愈发明澈灵动。
他所追寻的,从来不是漠然世外的绝对超脱,也非对力量的极致掌控,而是一种“入世”的清明与“出世”的洒脱。
融入这万丈红尘,真切体会众生百味;同时明澈本心,知为何而动念,知何处是归途。
念及此处,只觉心胸豁然开朗,此前因修为迟迟未进而产生的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滞涩与焦躁,顷刻间烟消云散,道心变得更加圆融无暇。
他不再刻意去寻求那突破的“契机”,而是真正将身心放松,彻底沉浸于这场漫无目的的游历之中。
脚步不紧不慢,目光悠然欣赏着沿途一切。苍翠山峦的起伏脉络,蜿蜒河流的奔腾不息,田间农人的辛勤劳作,远处村落升起的袅袅炊烟……寻常景致,此刻落入眼中,皆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道韵。
他甚至会特意绕路,去参加某个傍山小村的丰收祭典,接过乡民热情递来的、用新米酿造的浑浊甜酒,看着他们被篝火映红的朴实笑脸,感受那最简单纯粹的喜悦.
也会在一个突如其来的雨夜,避入荒郊山野的一座孤亭,与一位避雨的老秀才共处一隅。
听其带着酒意,慷慨激昂地述说那经世济民、匡扶天下的抱负,明知其言多空想,难抵现实,却依旧为其胸中未曾熄灭的热忱与书生意气而微微动容。
他就这样,走着,看着,听着,用心体会着。
每一步,都仿佛离那喧嚣的修真界远了一分,离这真实的人间烟火近了一寸。
数月之后,官道愈发宽阔平坦,车马行人明显增多。远处地平线上,一座巨城的轮廓逐渐清晰。
那是一座依偎在一条浩瀚大江旁的雄伟古城。城墙高厚,色呈暗青,其上斑驳着无数风雨与岁月的痕迹,沉默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
墙垛如齿,旌旗隐约可见。
一条宽阔无比、烟波浩渺的大江傍城而过,江面之上,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橹声欸乃,号子悠长,端的是水运繁忙,生机勃勃。
巨大的城门洞开,上方镌刻着两个古意盎然、笔力千钧的大字——“伏波”。
一股混杂着湿润水汽、尘土、灵脉气息、以及无比浓郁人间烟火气的热风,迎面扑来,瞬间将人包裹。
城门口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挑担的货郎、骑马的游侠、乘坐车驾的富户、行色匆匆的旅人、还有更多气息强弱不等的修士,皆在此汇流,排着队接受城门守卫的查验,而后涌入那巨大的城门洞,消失在一片喧嚣之中。
林风随着人流缓步前行,目光平静地打量着这座雄城。
与青溪镇截然不同,此地的修士数量与质量都明显高出一大截。
筑基期修士已不罕见,甚至能隐约感知到数道属于金丹期的、晦涩而强大的气息,如同深水中的潜流,在城中不同方位隐现。
凡人与修士虽同处一城,但界限分明,修士大多神色矜持淡漠,步履从容,凡人则多是面带恭敬,主动避让。
街道两旁,楼阁林立,商铺鳞次栉比。
售卖之物从凡俗界的绫罗绸缎、粮油米面,到修真界的丹药符箓、法器材料,应有尽有,品阶明显高于青溪镇所见。
甚至能看到一些招牌幌子上,写着“功法秘籍”、“神通道术”等字样,虽多是低阶货色,却也显出了此地的繁华与底蕴。
“水陆要冲,千年古城,势力盘根错节,果然比青溪镇复杂有趣得多。”林风心中微动,却不露分毫。
他如同滴水汇入江河,信步融入这伏波城汹涌的人流与喧嚣之中,青袍身影转眼便被城市的繁华与嘈杂所吞没。
他的目光掠过街边一面悬挂着“百晓阁”字样匾额的三层楼阁,脚步未停,心中却已有了计较。
初至宝地,或许该先寻个能快速了解此地风云变幻之处,而这“百晓阁”,听起来倒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