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楚健一行人离开后,就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大家在车上聊聊天,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不一会就来到一家房子前面,是一个普通的家庭。

大家没有啰嗦,很快就进入到屋子里面去。

屋内没有过多的装修,反而让人感觉到挺温馨,一看女主人就是一个十分爱干净的人。

陆秋白一看,就感觉这里不会有什么好东西,来这里是不是有点浪费时间,不过自己又不能表露出来。

一般好东西都是在有钱人的手里,普通人家里能拿出好宝贝的概率有点低。

接待楚健他们的,是一位叫褚英的女子,这个姓比较少见。

“褚女士,我们直接进入话题,好吗?”陆秋白开门见山,不想浪费时间了。

“好,你们稍等。”

不一会,褚英就拿出两个小箱子出来,摆放在桌面上。

本来这些规矩她并不清楚,但是为了不出丑,还特意在网上查询了一下。一般贵重的东西,不会直接递给别人,要是摔烂,到时候的责任都不知道算谁的?

“这些就是我家里的东西,具体是什么东西,我也不太清楚,就麻烦你们看一下了。”

楚健回答:“不客气,既然是这样,我们就开始吧!”

他和陆秋白一人负责一个箱子里面的东西,两人同时打开。

陆秋白的箱子里面有一个瓷瓶,楚健的箱子里,有不少竹片,并没有其它的东西。

陆秋白就字感叹,看来自己终于要转运,想不到是一个瓷瓶,一看就比楚健那边的有前途。

楚健的箱子,就只有一些竹片。准确来说,应该说是竹简,古代记录文字的载体。这种东西,出土还蛮多。

陆秋白就拿起瓷瓶,仔细的端详,楚健的目光,也被吸引过来,两人就这样观察了几分钟。

“这是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陆秋白率先说出来。

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

它在工艺流程上和青花瓷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釉里红瓷用铜作呈色剂,青花瓷用钴作呈色剂。从装饰方法和绘画纹样看,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也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说两者是共生的。

釉里红的真正成熟是在明初洪武年间,铜红料的使用及釉里红器的烧制技术都已经成熟。

从原料萃取、制作成型、绘画装饰到烧制工艺都有了突破,釉里红线绘装饰多了起来。而且,釉里红工艺的进步是由官窑来完成的。

釉里红瓷器以其珍罕程度及华美之态而着称于世,但除此之外尚有一个原因。自古以来,中国人均视红色为吉祥喜庆之象征。

陆秋白接着说道:“这个洪武玉壶春瓶的造型展现了十四世纪晚期雄浑稳重的特色,其腹胫丰满圆硕,使画工有足够的空间得以尽情挥洒,以缠枝牡丹为主题的纹饰结构端正大方,展现出画工下笔的精炼流畅,藉由釉里红浓郁的色泽,整体更显得雍容大气。”

“玉壶春瓶上的缠枝牡丹纹画工纯熟,展现了洪武瓷器珍品的三大画风。其一,含苞待放的花朵在构图中的地位更为显要,使得枝繁叶茂的缠枝纹饰更为悦目突出。”

“其二......”

一时间想不起来,就卡在那里,周围的人看见这一幕,想笑又不敢。

直播间里的观众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纷纷调侃:

“这个模样像极了我被老师抽背书的时候,突然想不起来的样子,真的是好怀念以前的时光啊!”

“看来不是每个人都会过目不忘的能力,看来鉴定师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这么尴尬,要是我就在一个洞给钻进去。”

“说白了,陆秋白的基本功都没有楚健扎实,更别说眼光。说实话,两人的差距有点大,估计很多人都没想到。”

“以前看过陆老师的鉴宝视频,感觉还挺厉害。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楚健对上,是差了不少。”

“别叫老师了,他也就是在网络上装一装专家而已,真没觉得他有多牛。”

“但不能否认,在普通老百姓中,人家就是专家。”

.......

楚健这时候解围道:“其二,在正面描绘花卉时,花蕊均绕以一圈白边,增加了与周围深色花瓣的浓淡对比。洪武瓷器上的缠枝菊纹也有类似的画法,而在绘制缠枝莲纹时,则会于花心介入一白色双勾螺旋。”

“其三,洪武瓷器多以三角构图侧写牡丹,与正面的牡丹交错出现。这种手法使波浪般的缠枝图案显得错落有致,因而使整体器形更显突出。”

“此外,公元十四世纪的晚期的瓷器画工喜为花卉描上白色瓣尖,若绘制时所用的是极不稳定的釉里红料,当中涉及的变数可想而知。

然而,这件玉壶春瓶上的釉里红料经掌握地恰到好处,在视觉上令花朵骤显轻盈,亦提高了白色花尖与殷红花瓣之间的对比。”

陆秋白也没有想到楚健会帮自己解围,不仅没有感激,反而觉得楚健在抢风头。

他连忙补充道:“玉壶春瓶大家都比较熟悉,像这件一样,撇口,束颈,垂腹,圈足。

大家细看,就会发现其通体绘釉里红纹饰,内口沿饰一周卷草纹,颈环绘芭叶纹,下承一圈回纹、卷草纹及下垂如意纹。

瓶身饰缠枝牡丹纹,牡丹花或仰覆或正面绽开,胫部绘变形莲瓣一周,足墙饰卷草纹。铜红发色浓郁,微泛灰。”

“此件玉壶春瓶兼具匀称比例、制作规整、精湛画工及稳定呈色等特点,其伟大的艺术成就与其珍罕的程度旗鼓相当,实为一件难能可贵之逸品。”

褚英听后很高兴,这些东西都是祖传下来,听自己的父亲说,在民国的时候,他们家还是一个大家族,家产颇丰,后来一代不如一代。

到现在,已经没剩下多少了。说实话,眼前这些,基本上都是挑剩的。这瓶子,她以前是找人看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