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褚英最关心的,还是价格,于是直言不讳地问出来。

“那么,陆老师,我这瓶子值多少钱?”

家里虽然谈不上穷,但最近也确实是缺钱,如果这些东西值些钱,能解决目前的问题,那就最好不过了。

陆秋白沉吟了一会,说道:“按照眼下的市场价格,你这瓶子不会低于一百五十万。放到拍卖会上,估计会更高一点。”

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龙凤等纹饰。

在陆秋白看来,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此壶发色较为鲜艳纯正,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事实上,明洪武釉里红拍出过几千万的天价。

他保守起见,报了一个最不容易被打脸的价格。

要知道,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的高价位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几乎每件明釉里红瓷品,都能在拍卖市场上以不低于百万港元的价位成交!

褚英一听,大喜。

“我看看。”楚健开口道。

褚英连忙点头。

楚健拿上手,观察了一会,摇头道:“这不是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清代仿的,但也算是精品。”

看到褚英脸色不好,楚健笑道:“别担心,虽然是仿的,但不影响刚才陆先生给的估价,确实不会低于150万。”

褚英脸色恢复正常,深呼吸一口气。

仿不仿的,她并不在意,在意的是价格。只要价格不受影响,那就无所谓了。

“清代是一个很喜欢模仿的朝代,虽然瓷器发展到了巅峰吗,但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喜欢仿造宋朝和明朝的瓷器。

你们看颜色,红得鲜艳,甚至都有点刺眼……”楚文指出几处让人质疑的点。

明代洪武期的釉里红瓷器,多呈较纯正红色,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夺人,充分展示了明朝开国之君的胸怀与气度。

宣德以后釉里红走下坡路,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才得以复苏,这时的釉里红发色较为纯正艳美。

陆秋白略显难堪,毕竟楚健拆了他的台,尽管还留有情面,没有全拆,但他心里不爽。

这种事,搁在谁身上,都会不舒服吧?

奈何,他无力反驳,楚健是用事实说话的。

对比之下,无论是现场的人,还是观众,都清晰认识到两位鉴定专家的差距。

而后,楚健拿起这些竹片,开始仔细的观察,一看上面的文字就不是汉字,但是有点熟悉,好像是在哪一本古籍上看到过,但是一时间想不起来。

在思考了几分钟后,终于想起来,这些不就是吐火罗语?

楼兰人使用中亚去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

李纯看见楚健这么认真的看着这些竹片,难道这些竹片也是什么宝贝吗?也不敢去打扰,就这样过去了几分钟。

大家也都非常好奇这些竹片到底是什么东西,竟然让楚健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来观察,要知道平时楚健的鉴宝速度,很多时候就是看几眼。

要用这么长的时间,肯定是什么重要的宝贝。

“那些竹片到底是什么宝贝,竟然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我都有点好奇。”

“这些竹片的价值,应该不会超过刚刚那个瓷瓶吧?”

“花生、瓜子已经准备好,随时准备吃瓜。”

.......

楚健终于放下手里的竹片,由于保持这么长时间的同一个动作,导致身体不太舒服,然后活动、活动身体。

李纯问道:“楚哥,怎么样”

周围的人也非常想知道,都竖起耳朵,想听听楚健到底是怎么说的。

楚健也没有卖关子直接回答:“这些竹简记载的是楼兰古国的信息。”

陆秋白颤颤巍巍的问道:“楼兰古国的信息?”

刚才他也观察过,但他对古文字没什么研究,如同看天书,没有任何收获。

楚健肯定的回答:“应该没有错。”

大家也知道,楼兰国是一个通往丝绸之路的一个小的国家,楼兰国在罗布泊西部的方向,主要是位于西域的枢纽地域,在丝绸之路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这个国家在公元176年建立,在公元630年的时候消失,很突然。

传闻,楼兰城内客栈商铺连片,佛寺香火缭绕。中国的丝绸、茶叶,西域的良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各色商队经过这里,都要落脚休整。

对于无数穿行在“丝绸之路”漫漫征途上的使者、客商、僧侣来说,楼兰开始成为他们心中的灯塔、歇脚的港湾、精神的驿站。

江书辉也是直播间里的观众其中一位,但是他同时也是一名考古学家,而且他自己的老师就是专门研究楼兰古国。

他现在知道这么劲爆的小时,连忙跑去找自己的老师,自己刚刚无意间看到竹片上的内容,虽然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是的确是吐火罗语。

由于太过于着急,连门都没有敲就直接进去,没有想到除了自己老师,还有其他人。

贺老本来想训斥一顿,但是看见原来是自己的学生,自己对于这个学生可是给予厚望,便问道:“小江有什么事情?”

平时自己这个学生还是十分的礼貌,基本上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江书辉也知道自己的举动有点莽撞,连忙解释道:“老师,我刚刚在一个综艺节目上,看到一些竹片上用吐火罗语记载了一些东西。”

“而且一个鉴定师还说,上面记载了楼兰古国的信息。”

贺老听到后,整个人都站起来,由此可见这个消息有多么的震撼,问道:“什么节目?我看看。”

由于消息实在是太过于震惊,导致一下子也难以相信。

江书辉立即将手机递过去,上面播放的正是楚健他们鉴定的场面。

贺老接过手机,看了一会,导播很用心,经常会把特写镜头放在竹简上。贺老发现,竹简上的确是吐火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