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楚健分析:“你说的没有错,但是你看此银锭底光柔和,表面银光自然,底部氧化蜂窝孔明显,由此可见此银锭为开门到代的老银锭,站在收藏的角度来讲,银本就具有贵金属属性,其收藏价值较为稳定保值。

再加上此银锭不仅具有贵金属属性,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货币研究价值,以及古代的白银提炼技术研究。

所以,我认为价值价格方面应该会比你说的要高,最起码值十几万,已经超出本身的价格。”

“这我倒没有想到。”沈世杰说道。

他一般都是注意古董本身的价值,不会去研究过超出本身的价值,毕竟绝大部分的人都只会关注古董本身的价值。

楚健笑道:“这种事情只要遇得多,下次就会注意了。”

就在两人还在低声聊着天的时候,掌柜拿着话筒说道:“时间已经到,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答案,那就请大家,认为是真的站在左边,认为是假的就站在右边。”

刚刚用牙齿咬的人很自然就站在了右边,周围不少人看见之后,也都跟着站在了右边。

而沈世杰他们就直接左边,也有不少人也站在左边。

这时候站在右边的一个人说道:“老王,你去左边干嘛?很明显右边才是正确的答案。”

老王说道:“老于,你那边肯定是错的,你赶紧过来吧!”

掌柜立即公布结果:“恭喜左边的人进入到下一轮,右边的很遗憾被淘汰了。”

这时候右边的人就开始闹,咬银锭的人就不服:“怎么可能,我刚刚明明要了一下,很明显就能咬得动,怎么可能会是真的?”

右边的人听到有人开了口,也开始纷纷议论起来。

掌柜看见越来越不受控制的场面,急忙说道:“白银是软金属,所以咬得动的才是真的,咬不动的就是假的。”

咬银锭的人说道:“不可能,电视上不是这样说的。”

“电视剧上是电视剧,现实是现实,你们不信的话,可以上网查一下,就知道我说的有没有错。”掌柜无奈道。

而且,电视剧上好像也是能咬得动才是真的吧?你们是不是看了假的电视剧?

有人不信邪,便拿出手机上网查询一番,谁知道跟掌柜说的一模一样,并且还读了出来。

周围的人听到后,顿时间就没有了声音。

这下有点尴尬,记错了。

掌柜舒了一口气,就怕这些人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要是发生了什么骚乱的话,对于自己刚刚开张的古董铺影响相当大。

刚才站在右边的人,一小部分人感觉丢人,灰溜溜的离开,左边的人就非常的开心,进入下一轮就代表能拿到奖品,对于免费的东西,不管贵和便宜,国人会感觉到格外的香。

掌柜继续说道:“第二轮马上开始,还是老规矩,大家只要判断这件东西到底是真还是假的,判断正确的就能进入到下一轮。”

在掌柜说完之后,就有一个人端着一件东西出来,不过上面有一块红布包裹着,让人根本就看不清楚,等走到桌子前,放下后,才把红布掀开。

大家都看到上面是一个印章,不过大部分的人看见后,都不禁摇了摇头。

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对于古董方面并没有什么研究,所以想看出这个印章到底是真的还是假,感觉这次有点强人所难。

不过幸好只是判断真假,对与错的几率都是一半,就算是普通人,只要是运气好一点,也是能猜对的。

沈世杰也观察了一会,印章这方面并不是自己所擅长的,不过有一点是能肯定,那就是这枚印章是真的。

而且用的材料也不一般,要是没有看错的话,应该是寿山水洞高山石,就是不知道是出自那位大师之手。

水洞高山石属于寿山石大家族中的山坑石,产于高山水洞。

水洞位于“大洞”的下方,由于这个矿洞比较潮湿并有地下水,所以称之“水洞”。水洞所出产的高山石,透明度强,有的有细密的萝卜丝纹,而且红、黄、黑、白各色俱全,色泽鲜艳,是高山石中的上品。

这种名石色多洁白或略带淡黄,旧称“笋玉”、“象玉”。亦有黄、红各色,近似水坑晶冻。

眼前的这一块,石质细腻温润,颜色也尤为斑斓明艳:自上而下斜分为白、黄、红三色,界线分明。白者纯洁温腻若羊脂白玉,黄者似三秋桂子鲜嫩娇艳,最令人称奇的是其中下部的大面积红色部分,密布点点朱砂,自上而下朱砂由点点细粉转为瓣瓣落英,犹如暮春落红飞舞又落于地面。

既然自己看不出来,只能转头询问:“楚哥,看出这印章到底是谁雕刻的吗?”

楚健早有了答案:“这个印章应该是出自赵之琛之手,你看……”

赵之琛工书画篆刻,山水师黄子久、倪云林,萧疏幽澹,花卉竹石有明人气息,喜写佛像,为各地居士、丛林所宝。他是“西泠八家”之一,也是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赵之琛的篆刻作品整体呈现出高妙秀美和洗练整齐的特征,同时还蕴含放纵的情怀和不羁的情感。

其充分继承了秦汉和浙派篆刻特征,突破了传统限制,融入汉印的切玉法,形成了自身独特风格。

此外,赵之琛在印宗秦汉上细致入微,善于把握不同材质的古印的特征。在仿汉印方面,其仿汉细白文印颇具特色,以“切玉法”刻就的汉玉印式细白文印作,与取法汉铜印的细白文浙派,足可视作是赵之琛在白文印式上的创新。

听完解释后,沈世杰有点尴尬,因为楚哥说的赵之琛,他完全没有印象。

这倒不能怪他,没有谁能记住每一位历史人物。

古董这一行包罗万象,只是庞杂,要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

就拿书法和绘画来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多少书法家和画家?别说一般的鉴定师,哪怕是专门学书法和绘画的人,恐怕也很难一一列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