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楚健又笑道:“印章篆刻不算很热门,你不认识这方面的名家,倒也能理解,没必要尴尬。”

除了他这种挂逼,谁又能无所不知呢?

大概过了几分钟,掌柜又走了过来,然后说道:“大家都观察了这么久,相信已经有了答案,还是像上次那样,认为是真的就站在左边,认为是假的就站在右边。”

话音刚落,在场的人就纷纷开始站边,不一会的时间,分成了两队。

不过大部分的人心里都没有底,只能祈求自己的运气能好一点,这样的话,也就能进入到下一轮,那样拿到的奖品就会更加好。

掌柜看见所有人都已经选择好,直接开口说道:“恭喜左边的进入到下一轮,右边的很遗憾被淘汰。”

这次跟上次不一样的是,被淘汰的人,并没有闹,因为这次他们都是碰运气,完全没有底气,只好乖乖的离开,也有一部分选择留下来看热闹,好奇最后一关到底有多少人能通过。

当然了,不少人肯定想着,既然我都淘汰了,最好大家都被淘汰。

人就是这样,自己过得不好,也希望看到别人不好。

掌柜也很乐意看见这种情况,然后就说道:“前面两关都只是开胃菜,接下来要是能通过的话,将会得到我们准备的精美礼品一份。

这次不单单需要判断东西的真伪,还需要看出这件东西,是什么时期做出来........难度不小。”

他说完,就有人拿着一件瓷器出来,不过这次并没有盖上红布,而是直接亮相。

周围的人听见后,纷纷咋舌,暗道难怪掌柜说前面两关都是开胃菜,第三关才是正菜,难度一下就上来。

不过也有人跃跃欲试,毕竟能留下来的,要么就是运气好,但是就是和楚健他们一样,有一点本事的。

也有人直接放弃,因为他们看着这个瓷器,根本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随便猜一下吗?万一猜对了呢?”掌柜跟他们笑道。

而剩下的人,有的不再隐藏,拿出一个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认真观察着瓷器上面的特征,希望能看出个什么门道来。

沈世杰说道:“楚哥,这个瓷器有点像是五彩人物罐,只不过不知道是真还是假。”

五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种。

所谓釉上彩瓷,就是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c温度烘烤而成的一种瓷器。

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

这种瓷器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明和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明代彩料中无蓝彩,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称“青花五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征,以嘉靖、万历五彩为代表。

嘉靖、万历朝五彩施彩特点是:大量采用釉上矾红和釉下青花二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线勾描纹样轮廓,画面浓重艳丽。

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负盛名,除常用的红、绿、黄、褐、紫彩外,还新配制了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广泛应用,使之色彩更为瑰丽多姿、浓艳夺目。

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绘外,还在各色颜色釉器及各种瓷地上施彩,使得五彩瓷器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由于康熙时新创了粉彩,五彩历史久远,故而康熙五彩又称为“古彩”。

粉彩的特点是色彩绵软柔和,俗称“软彩”;五彩的色泽明亮,所以康熙五彩又称“硬彩”。

楚健点头:“没有错,这的确是真的五彩人物罐,但是你看不出这是明朝还是清朝时期的东西?”

沈世杰忍不住再次凑过去,就连底都都没有放过,然后说道:“应该是清朝时期的东西,虽然人物衣着颜色各异,但是发型极具时代特色。

清代的发型是前额头剃光,或盘髻,或编成辫子,很明显画面的都是书香门第,一副书生秀才打扮,发髻盘与头顶,神态各异,体现了当时文化气息,以及文化发展。”

“还有就是这件五彩罐从各个角度还是可以隐约的看见一圈圈的旋纹拉胚痕迹,古代的纯手工拉胚,就算是很细腻,还是因为旋转拉胚所形成的一圈圈轻微的凹凸感。

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就会出现上图这样一圈圈的痕迹,明暗色差,表现的十分清晰,也证明了瓷器经过漫长的岁月,为开门到代的精品瓷器。”

楚健连连颔首,便继续问道:“还有吗?”

知道楚哥在考验他。

所以沈世杰指着瓷器的一处说道:“楚哥,你看这里。在自然光下出现漫反射,为老瓷器的独有表现,再加上内部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拉胚痕迹,内部施釉完整的釉面,其釉面并无任何的贼光。”

可以看到修胎痕迹明显,形成一圈螺旋纹,砂底特征十分明显,由于是用沙硕来垫放,所以烧成后底部可见沙眼般的凹痕,以及星星点点的沙硕与瓷器底部融为一体的特征。

这些特点无一不证明这是一件清朝时期的东西。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底部落款大清丙午年制,年号款。”

丙午年是我古代干支历法纪年中一些年份的称谓,它并不是特定的某一年份。

丙午为干支之一,由天干丙和地支午搭配组合而成,它在六十甲子纪年中为第四十三位。

而整个清代,也就只有四个丙午年,分别是雍正四年,乾隆五十一年,道光二十六年,以及光绪三十二年。

所以,要这么看的话,眼前这件瓷器,很可能就是这四年中的一年。

由于没有具体的帝王年号,沈世杰也说不准是哪一个。

细致到这种程度,不是他能瞧出来的。能看到前面的那些,几乎是他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