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批橘子送过去,孟菱在家休息了两天。

早上,秋风徐徐,坡地上已经有人在挖红薯了。

孟菱看着自己地里的红薯,长势挺不错的,亩产七八百斤应该是有了。

她到村里雇了两个人挖红薯,她又叫另外一个长工将红薯藤都背到牛圈那边去。

这些都是牛过冬的食物,一点也不能浪费。

几个工人干活还算可以,孟菱给的工价都是按照行情来的,不多给也不少给。

该干的活的时候不能让他们偷懒,当然该休息的时候让他们好好休息。

村里人都知道,现在孟菱家里不一样,有个当官的弟弟,村里人都敬她们家三分。

红薯挖回去就先放在院子里晒着,晒干表面的水分才有助于储藏。

沈氏和洛青莲在院子里洗烘红薯,因为孟菱说要做些红薯粉,于是两人就来帮忙了。

洛青莲现在大着个肚子,行动不是很方便,但是让她天天躺着坐着,也不舒服。

“青莲,你要是累就休息。”沈氏隔一会就提醒道。

洛青莲点点头,“娘,你放心,我省的。”

这些日子,洛青莲胖了不少,脸比以前圆润不少。

孟菱回到家里看到洗好的两大筐红薯,赶紧叫洛青莲休息一会,她现在不宜干多少活。

见到孟菱来劝,洛青莲只好到一旁休息去。

此时几个孩子散学了,沈氏叫他们过来帮忙。

三个孩子每天就像是在学堂念书一样,每天都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每个月还有两天假期玩乐。

一旁的洛青看着几人忙着,干会活她反而觉得没那么累。

自从来到孟家,她干活的机会就没多少,她觉得自己能嫁到孟家是自己的福气。

她心里知足,同样也知道感恩。

她闲下来的时候总是会想起孟石桥,不知道她怎么样了。

两人就靠着书信联系,每隔十天半个月,孟菱就会到镇上寄信。

挖完红薯,孟菱又开始忙第二轮的橘子采摘工作。

她现在只要检查采摘的质量就行,活都是找人干的。

第二批的橘子同样卖得很顺利。

所有橘子卖完,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

孟菱雇人打理一遍果园,该修剪的地方都修剪一下,该施肥的施肥,该培土的培土。

孟菱预估明年产量翻一倍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树上花芽看着挺多的。

此刻,马阳正和孟菱核对账目。

橘子取整一共七千六百斤,收入一千五百二十两,除去马阳的三成取整四百五十两。

再除去人工马车钱什么的,孟菱一共收入九百八十两。

她从来没有想过这场干旱能给她带来这么大的利润,当然这离不开马阳的帮助。

没有他,绝对卖不出这个价格,她原本就想定个二三十一斤的,没想到马阳能卖出十倍的价格。

孟菱这下知道资源人脉到底有多重要了,就是让她到庆阳郡卖,她都卖不出这个价格,一半都卖不到,这就是差距。

孟菱将抱着个钱箱子进屋,由于箱子有点沉,砸在地上哐啷一声,把沈氏几人都吸引了过来。

沈氏看着地上的箱子说:“大丫,怎么了?”

孟菱摆摆手说道:“没事,箱子有点沉,没拿住。”

“你也真是的,拿不动可以叫小杰帮你抬嘛。”

“没事,你们去忙吧。”

等到沈氏走后,孟菱才揉揉差点闪到的腰,实在是这箱子钱有点沉。

这些钱她没打算告诉他们几个,免得说漏嘴,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刚放好钱,孟菱就听见她娘在外面喊她,陈清泉又来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李师爷。

县令陈清泉是来找孟菱买红薯和土豆种苗的,现在还有好些村子没有这些。

甚至有些村子饭都吃不饱,红薯能解决很大一部分人的生存问题。

孟菱一听县令要给他们发种苗,觉得这肯定不是个好主意。

“大人,你就不怕他们拿到这些粮种之后就煮了吃了?”

陈清泉闻言皱起眉毛说道:“不至于吧,还有人能蠢到这个地步。”

他自小在城里长大,没挨过饿,对底层人民的了解远远不够。

孟菱一听他这话,就知道他肯定没挨过饿,不然也不会说出这番话。

孟菱望向陈清泉道:“当然有,而且还不少,没体会过饿肚子的滋味,是很难体会他们的心情的。”

陈清泉闻言看向一旁的李师爷,想看看他什么想法。

李师爷点点头,很认同孟的看法,这一点他倒是深有体会,毕竟他是亲身经历过这场旱灾的人。

陈清泉见是这种情况,正在想对策。

孟菱觉得这事情没有他想得那么复杂。

一旁的李师爷很快有了主意,“大人,我们找人看着这些种子就行了,说没看护好就找谁,这样肯定没问题。”

陈清泉闻言立马懂了,每个村由村长负责,出问题直接找他,这样就不用分精力去管百姓了。

这样实行下去,至少能解决大部分人吃饭的问题。

陈清泉又让孟菱带着他到果园看看,他发现地上有许多被剪下来的树枝。

询问一番才知适当的修剪能使果树长得更好,他虽然不是很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让李师爷将这些都记录下来,以后肯定用得上。

过了两日,陈清泉叫人来拉红薯,这些红薯当是他找孟菱借的,到时候他会让村民还上。

整个村子里的红薯拉走了大半,足足有上万斤,光孟菱一家就拉走了两千斤。

办完了县令的事,孟菱开始制作红薯粉,小时候她奶奶基本上每年要做一些送人。

孟菱每次都会回去帮忙,从挖红薯到最后的成品她全程参与其中。

现在是农闲时刻,地里的油菜早已经找人种好了,能全心全意做她的红薯粉了。

要想做出高质量的红薯粉,红薯就得削皮,但是一般情况不会那么做的,太过麻烦。

孟菱反正空闲时间多,现在天气也好,就干脆叫上他们帮忙削皮。

其他人都没听说过什么红薯粉,很好奇到时候做出来到底是什么样子。

三个人削了一上午的红薯皮才削完,接下来工序是搓浆,需要将红薯打成碎沫。

没有破碎工具,孟菱只好找来一块粗糙的石板代替。

效果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速度也不慢,搓出来的沫子很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