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阳光温暖,一路上满是花草的清香。

梁杰驾着马车,带着孟菱和洛青莲朝着县城的方向驶去。

车厢内,洛青莲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微笑着说道:“姐,你发现没有,小杰驾车越来越熟练了。”

孟菱点头赞同道:“是啊,我记得第一次坐他的马车,感觉又颠簸又慢。现在却是又快又稳。”

听到两人的对话,梁杰心中很是高兴,他很需要家人对他的肯定,这样他会觉很安心。

他专注地驾驭着马车,让车轮在道路上疾驰,尽量减少颠簸。

马车很快抵达了县城,停在了马阳的家门口。

孟菱和洛青莲下车后,洛青莲打趣道:“小杰,你今年十五了吧?我看明年可以让娘给你找个好姑娘了。”

孟菱也附和道:“是啊,你要是同意,我回去就跟娘说说。”

梁杰听到这话,脸上泛起一丝羞涩的红晕,他腼腆地回应道:“姐,等我念好书再说吧。”

三人说笑着来到了马阳家门口。

上次只有孟菱一个人到过马阳家的宅子,而这次,孟菱希望能带着梁杰和洛青莲一同进去,让他们也见识一下这庄重典雅的宅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扇朱红色的大门。

门上镶嵌着一排排铜制的门钉,它们整齐地排列着,散发出一股古朴的气息。

门楣之上,挂着一块庄重典雅的牌匾,上面刻着个“马”字,这是马家的标志。

孟菱走到门前,轻轻地扣动门环,不一会儿。

大门缓缓打开,一个丫鬟出现在他们面前。

她看到是孟菱,微笑着将他们请进了屋里。

走进大门,一片开阔的庭院展现在他们眼前。

青石板铺成的地面平整光滑,宛如一面镜子,映照着周围的美景。

庭院四周绿树繁花,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宅院的主体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

屋檐之下,斗拱和横梁都经过精心雕刻,展现出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门窗上镂空的图案既通风透气,又为建筑增添了几分雅致。

孟菱上次来时,只是匆匆而过,没有来得及好好欣赏这座宅院的美景。

这次她可以细细品味,感受这座宅子的雅致与气派。

梁杰和洛青莲则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宅院,他们一边走一边看,眼中流露出震撼与新奇的神情。

他们穿过外院,又走了一段路才终于见到了马阳的身影。

亭子里,除了马阳之外,还有她的母亲陈氏也在。

此时,两人正坐在八角亭中,悠闲地品茶。

亭子的一旁,站着一个丫鬟,她正是孟菱上次见过的翠眉。

孟菱惊讶地发现,原来翠眉已经到了马阳的家中。

这让她有些意外,这也太巧了吧。

而翠眉看到孟菱时,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她恢复了平静,仿佛从未见过孟菱一般。

“马伯母,好久不见,您近来可好?”孟菱笑着上前打招呼。

陈氏盯着孟菱看了一会儿,觉得对方有些面熟,但就是想不起来是谁。

马阳看着孟菱,起身介绍着道:“娘,这就是孟菱,你之前见过的。”

陈氏听了,仔细打量着孟菱,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奥,我说怎么看着眼熟,几年不见,你都长这么漂亮了,难怪我一时没认出来。”

孟菱羞涩地笑了笑,“伯母,你说笑了。”

接着,孟菱指向身边的梁杰和洛青莲,“这是我弟媳洛青莲,这是我弟弟梁杰。”

“伯母好。”两人礼貌地打了招呼。

陈氏点头回应,然后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快坐,过来坐。”

她看着孟菱,眼里满是喜爱,“好几年没见了,都长成大姑娘了。”

马阳在一旁轻咳一声,打断了她们的对话,“咳咳!娘,您让人先喝口茶再说话嘛。”

陈氏恍然大悟,“奥,对对对,喝茶。请喝茶。”

茶水清香扑鼻,几人端起茶碗轻轻品尝。陈氏看着他们,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茶还行吧?”

陈氏对自家的茶还是有信心的。

“好喝。”三人齐声回答。

喝完茶后,几人又聊了一会北方的那段往事。

说了两盏茶的功夫,孟菱与陈氏道别,“伯母,我们就不打扰您了,先告辞了。”

陈氏点头微笑,“好的,有空常来坐坐。”

与陈氏道别后,孟菱和马阳一同前往红薯粉作坊。

作坊离马家不远,很快就到了。

作坊里摆放着十几个大型水缸,这些都是用来淘洗和沉淀淀粉的。

除了水缸,其他所需工具和材料一应俱全,显然马阳为了制作红薯粉做了充足的准备。

“来,我带你看看那些晒干的红薯渣。”马阳热情地说道,并带着他们走进了库房。

库房里堆满了麻袋,粗略估计有上百包之多。

“还不少呢。”孟菱看着满屋的麻袋说道。

马阳说:“总共有一百二十三包,这些都不重,叫两辆马车就能拉完。”

孟菱点头,“嗯,我下午就叫人拉回去。”

随后,两人开始结算红薯粉的账务。

经过一番计算,孟菱应得三十五两四钱七分的收益,取整后孟菱收取了三十五两银子。

此外,马阳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他希望能以每斤两文钱的价格预定清水村村民的红薯。

现在种植红薯的人越来越多,红薯的价格自然会下降。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具体价格会降到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随后,孟菱和马阳开始聊起正事。

马阳的红薯粉作坊现在处于停工状态,因为已经买不到红薯了,只能等到秋季以后才能再次开工制作红薯粉。

“我打算预订你们村里的红薯,当然价格肯定不是没有之前么高,暂时定在两文钱一斤。”

孟菱觉得这主意还是不错,“好的,我会找村里的乡亲们商量一下,之后再给你答复。”

她稍作思考后继续说:“不过,你定的这个价格真的可行吗?村里每家每户都种了至少七八亩地的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