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吞妖大传 > 第63章 毁尸灭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文】

这骄物朝阳丹,以万年为最,每少千年递减一等,分为上三流、中三流、下三流这九流九等丹药。

这丹药之名,便知其必有非凡之处。

这丹药所需的材料,无一不是精心挑选,极为珍贵。

那药引,要取清晨的露水,这露水纯净无比,蕴含着大自然的生命力。

树木要选取千年以上的古木,其精华之深厚,远非普通树木可比。

黄土则要取自远古的陈年黄土,这黄土经过岁月沉淀,蕴含了大地之力。

主药则是精心选取的各种珍贵药材,每一种都具备强大的药效。

而辅药则是为了平衡主药的药性,使其不至于过于猛烈。

炼制这骄物朝阳丹的过程,更是繁复无比。

首先需要将各种药材一一提炼,然后以特定的顺序和火候进行炼制。待到药材融合完毕,再加入露水、古木和黄土,一同炼制。最后,丹药成形,需经过雷劫,才能被称作骄物朝阳丹。

这丹药的效果强大,不仅可以提升气力,强壮身体,更可以对年幼的妖族、兽族、人族大有裨益。

它可以滋养经脉,增强体质,提高生命力。对于年幼的妖族、兽族、人族来说,这丹药更可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增强他们的天赋能力。

然而,赛太岁手中的那枚骄物朝阳丹,在熊三看来,却只有三道丹纹,只能算是一枚下三流的货色,上不得台面。

这枚丹药,虽然品级不高,但是它依旧凝聚了三千种露水的精华,汲取了三千年老树的生机,融入了三千年黄土的大地之力。

每一滴露水,每一丝树气,每一缕黄土,都在这枚丹药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虽然它只是一件下三流的货色,但在这荒芜的洪荒世界,对于那些渴望力量、渴望生存的妖族来说,这枚丹药无疑是一种聊胜于无的安慰。

这枚丹药,虽然不能与那些上三流的丹药相提并论,但它依旧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与能量。

它能够滋养妖族的经脉,强壮身体,提升气力。

落幕拜日丹和骄物朝阳丹,则是大同小异。骄物朝阳丹用的是天地甘露、芽苞初放、息壤在彼。

落幕拜日丹,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外丹,其炼制过程充满了神秘与传奇。它以夜幕降临时的万物血液为引,寓意着茹毛饮血的原始与野性;以万年大兽的心脏为药,象征着碧血丹心的坚韧与忠诚;以兽皮、兽骨为胚,寓意着脱胎换骨的重生与转变。

经过七七四九的炼制过程,落幕拜日丹才能炼成,成丹后,呈现出黑色的质地,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深邃而神秘。

与骄物朝阳丹相比,落幕拜日丹的功效更为全面。它不仅能提升修为,增强实力,更能为年老的妖族、兽族和人族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

对于他们而言,落幕拜日丹就如同生命中的最后一缕阳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虽然赛太岁手中的落幕拜日丹是一枚下三流丹药,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妖族、兽族和人族中的价值。

对于那些渴望力量、渴望生存的生物来说,落幕拜日丹无疑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存在。

骄物朝阳丹能够强身健体、提升实力,落幕拜日丹能否增强修为、延年益寿。这两种外丹对妖族、兽族和人族都是大有好处。

可是阴阳子母丹略有不同,因为那是阴阳丹。

前两者以物炼丹,后者以人炼丹。提起阴阳子母丹的时候,熊三看了眼涂山明的脸色,才缓缓的讲了出来。

丹术,也叫外丹术。外丹术里又分了很多种,按照生人死物来说,死物炼成的丹,也就是普通的外丹,骄物朝阳丹和落幕拜日丹都是外丹;用生人炼成的丹,就是人丹,之所以用人炼丹,就是因为人是万灵之长,集万兽之所长;用生人死物炼成的丹,就是阴阳丹,阴阳子母丹就是阴阳丹。

听到用人炼丹,涂山明略微有些惊讶。

“这阴阳子母丹还不算什么,最厉害的阴阳丹是九转阴阳还魂丹。吃了后,能够返老还童,平添数十万寿命和修为。九转阴阳还魂丹,是以自身为鼎,以阴阳九胎为药,以五脏六腑为引,历经九转,才能成………………”

阴阳子母丹,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外丹,它蕴含着阴阳相生的哲理,象征着一阴一阳、一生一死、一男一女的生命轮回。

炼制阴阳子母丹的过程极为繁琐,一般需要身怀六甲的妇人为药,还必须要孕有男丁,以保证药效的纯净和强烈。

此外,还需要以十指血、心头血、女葵水、脐带血、人中黄、人中白为药引,掺杂诸多灵药,经过九九八一的炼制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阴阳子母丹会逐渐褪去形态,化为一大一小、相依相伴的两棵树。

这两棵树象征着生命的起源和成长,也寓意着阴阳相生的哲理。

最后,再用尸蜡药封,才能炼成血红色的阴阳子母丹。这种丹药的色泽深红如血,散发着神秘而强大的气息,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熊识药,鹿炼丹。妖族识药炼丹无非是为了增长妖力修为,延年益寿。所以那身怀六甲的妇人以侍奉最好,因为有妖力,对妖族大补………………”

不等熊三说完,涂山明面色大变。到现在总算是明白了老娘为什么会被绑架到了这里,为什么很多村落的侍奉都失踪了,原来狐族的公主打算用侍奉做药来炼丹。

“不错,熊识药,鹿炼丹。熊族擅长识药,力气最大,鹿族擅长炼丹,寿命最长。小老弟,炳彪将军说过,每次狐女大选,丢的最多的不是少女,而是村落侍奉,看来这事在青丘都成一种惯例了。依我之见,还是让涂山大将军上报给武圣府,由狸总管出面最好!”

事到如今,也只有这样了。老娘被鹿族大圣绑去了柳林坡,救的晚了可能人都被拿去炼丹了,那可是纯狐狐国的祖地,一般人可进不去。

留下巡逻精怪们继续看守青丘白的尸体,这尸体要是出了事,到时候有两张嘴也说不清。

涂山明准备带着熊三、白邪先去跟老爹汇合。

再上武圣府,这事必须由老爹请狸总管出面。将臣的婆娘被绑架了,当总管的不出面的话,以后这个总管也就不用当了。

…………

就在这时,突然间,天空中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团百米高的火焰从天而降,直冲向废墟。那火焰熊熊燃烧,炽热无比,仿佛要将整个青丘都点燃。

废墟上,看守青丘白的巡逻精怪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然而,那团火焰犹如死神降临,瞬间将他们吞噬。

精怪们的哀嚎声、呼救声在火海中回荡,但无济于事,他们被烧成了灰烬,连一丝痕迹都没有留下。

青丘白的尸体也被那团火焰所笼罩。在高温的炙烤下,他的身体瞬间被烧成了一堆渣渣,连最微小的颗粒都消失无踪。

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和令人窒息的烟尘,仿佛整个青丘都被笼罩在了一片末日般的灾难之中。

这一刻,众人的心都被恐惧所笼罩。他们目睹了那团火焰的威力,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青丘白的尸体被烧没了,这成了杀人放火、毁尸灭迹、死无对证,哪一天真要和黄风怪当面对质,涂山明可就是百口莫辩了。

突然,火焰里冒出了滚滚浓烟,浓烟里传来一道声音:

“二师兄,这玩意儿不好使,等等老子,老………………我找到师娘了,我找到师娘了!”

足足过了十多分钟,那团百米高的火焰终于消散,浓烟也渐渐散去。

废墟上弥漫着一股焦糊的味道,令人窒息。原本的所有,此刻变得一片狼藉,只剩下焦土和废墟。

在这片焦土之上,一个两丈多高的大汉屹立着。

他的身形高大威猛,仿佛一座山峰。他的面容奇特,既不像人,也不像妖,仿佛是某种未知生物的混合体。

他的眼睛闪烁着呆滞的光芒,透露出一种憨厚气息,这个大汉正是赛太岁。

“二师兄,春娇姐说,师娘被小公主带走了………………去…………去二王宫了。”

“大个子,谁是小公主?二王宫在哪里?”

“二师兄,小公主就是小公主,是纯狐国的白面公主。二王宫就在柳林…………柳林坡,春娇姐带我去过。”

提起柳林坡的时候,赛太岁满脸惊慌,似乎很害怕,看到赛太岁的表情,涂山明试探的问道:

“大个子,那你我师兄弟去一趟柳林坡,救出阿姆怎么样?”

听到要去柳林坡,赛太岁又是摇头又是晃脑,硕大的脑袋摇成了一个拨浪鼓,惊慌失措的说道:

“二师兄,可不敢去柳林坡,那里有吃人的大妖,吃小孩,吃…………什么都吃。不敢去,不敢去。”

“那万一要是把阿姆吃了怎么办?”

“春娇姐说,黑大人带着文圣庙的五圣都去了柳林坡,去救师娘。放心吧,二师兄,师娘没事!”

黑大人为什么要救老娘?老娘是侍奉婆婆,侍奉五圣,五圣属于黑大人掌管的文圣庙,下属被绑架,黑大人出头,这事看起来合情合理。

妖,自私自利,天性凉薄。这看起来合理的事,到了妖这里总有变故,要不怎么会有“妖”蛾子一说呢?

难不成黑大人要拿老娘要挟狸总管不成?可是到了黑大人和狸总管这个层面,一个掌管文圣庙,一个掌管武圣府,到了他们这个级别,会因为一个侍奉受到要挟?

不论如何,这事,还是需要老爹禀告了狸总管,就算黑大人有阴谋,狸总管看透看不透,总会多个防范,老娘也能早点回来,早点回到孤山。

打定了主意后,涂山明一行人出发了。

…………

【备注】

太上老君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并不等同于老子,老子为其化身。在道教信仰中,太上老君的名讳有着特殊的含义。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称:“老者处长之称,君者君宗之号,以老君天上天下,历化无穷,先亿劫而生,后亿劫而长,天天宗奉,帝帝师承,故赐以太上老君之号”。杜光庭《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称:“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真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太上老君之意便是至高无上、先于天地、超脱生死的至尊神灵。

东晋时候的“老君”有了具体的神仙形象。《抱朴子内篇·杂应》记载:“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于仙经中也。”

《现代汉语词典》收有“幺蛾子”一词,“幺蛾子”,方言“鬼点子”、“馊主意”,而在各种方言词典中,它的词形多变,譬如可以写作:幺鹅子,幺娥子,幺娥儿,幺蛾儿,吆蛾子等。为什么写作“幺”呢?这与骨牌、骰子中的“一点”有关。《日知录》:“骰子之谓一为幺是也。”骰子有“幺蛾子”俗称幺蛾—一点与斜三点形状。在“牌九”牌中有一张牌“上一点”“下三点”,在天津方言中称为“幺蛾儿”,念做“yaoner”。有种牌九游戏叫做“顶牛儿”,玩的时候同点相连。当出到一点有人出“幺蛾儿”牌时,其余人只能出“三六”与三点相接,否则就得扣牌,这是顶牛的规则。最后扣牌的点数越多输得越多。因而出“幺蛾儿子”在游戏时,就是让别人输,让自己赢。这是“出幺蛾子”的出处。后来“幺蛾儿子”的意思就演变成出损人利己的招数,有些地方也作妖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