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东归志! > 第532章 荀悦张绣,青壮出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32章 荀悦张绣,青壮出庄!

就在刘协因为万年公主怀孕,大张旗鼓的大赦天下之际,武侯立朝的消息,也传回了凉州。

一时间。

凉州百姓欢声雷动。

四处都能听到百姓,山呼大乾万年之类的声音,特别是武侯登基的致辞,让他们心中多了一丝底气与自信,更让他们激动不已。

然而就在他们欢呼之际。

姑臧刺史府的荀悦,却是有些发愁。

“仲豫先生!”

张绣一脸震惊道:“你没跟本枪仙开玩笑,张曼城真带回了三百七十万百姓,不是三百七十个?”

“是真的!”

荀悦点了点头,面色凝重道:“加上半月前韩忠带回的三十万,咱们这两月下来,收拢的百姓,比此前数年还要多!”

“这...他从哪弄来的?”

张绣只觉头皮发麻,抿了抿嘴道:“他该不会把司隶的百姓搬空了吧?”

动辄近四百万的数量。

这让张绣不得不怀疑,张曼成是不是搬空了哪个州。

“都是兖州的!”

荀悦深吸口气道:“跟此前韩忠带回的一样,是徐州和兖州的百姓,中原彻底乱了!”

“现在这些百姓来到凉州!”

“就地安置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我找佑维将军前来,是想请你帮个忙!”

“仲豫先生请讲!”

张绣闻言正色道:“只要在下能做到,便绝不推辞!”

“这些百姓太多了!”

荀悦凝重道:“他们不是流民,大多是拖家带口的人家,凉州非安身之所,我意将其送往武州,但西凉护的人手不够,想拜托佑维将军,遣一支人马前往护送!”

他倒不是担心有人打劫。

毕竟到了凉州以后,再往西都是大乾的地盘,他担心的是这么多百姓,若没有军队护送,时间一长可能会生乱。

“这...!”

张绣闻言,面带迟疑道:“仲豫先生,日前飞燕不是带了五千西凉护回归,有这些人护送,应该用不到在下了吧?”

“中原乱了!”

荀悦摇了摇头道:“这些西凉护带了陛下的旨意,是前往中原收拢百姓的,此际用来护送现有百姓,却是有违王命!”

“那好吧!”

张绣嘴角微抽,硬着头皮道:“本将愿遣三千兵马,用以护送百姓!”

“恐怕不够!”

荀悦道:“维护近四百万百姓的秩序,起码也要五千人马!”

“五千!!”

张绣闻言心中一惊,迟疑道:“这会不会太多了,大营如今亦不过两万,万一中原战事有变,本将恐力有未逮!”

“……!”

荀悦没有回话,就这样定定的看着张绣。

“好吧,五千就五千!”

张绣被看得一脸讪讪,旋即道:“不过本将会将此事上报,五千大军出营也非小事!”

“多谢佑维将军!”

荀悦见张绣答应,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朝对方行了一礼。

他清楚,现在是非常时期。

等过了这段时间,他们想走中原带走百姓,只会越来越难,所以他才找到张绣,而不是让张燕带西凉护护送。

“仲豫先生客气!”

张绣抱拳回礼,似想到了什么询问道:“张曼成如今在何地?”

“想来已经过了陈仓!”

荀悦笑着道:“如今应在吴岳山官道,佑维将军放心,一路的娘草不用担心,这些事情刺史府都会安排好,佑维只需遣人维护秩序即可!”

“本将明白了!”

张绣感觉自己被忽悠了,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这些百姓是一定要西迁的,留在凉州于朝廷无益。

更何况拖久了!

等到关外冬季来临,他们想走都走不成。

雒阳,司徒府。

一处水榭内,杨彪杨修父子二人相对而坐,前者满是愁眉苦脸,后者却是一脸轻松。

“父亲!”

杨修开口道:“既然元方公都已做了决议,您也是时候当机立断,否则只会落了下乘!”

万年怀孕的消息一出。

当天晚上,陈纪便献出十万石粮食劳军,明眼人都清楚对方是什么意思。

“汉室真能胜吗?”

杨彪面色紧绷的看着儿子。

“一定会的!”

杨修重重点头,眼中满是自信。

“好!”

杨彪似下定决心一般,正是道:“为父这就下令,命庄内青壮走出,为大汉而战!”

“父亲英明!”

杨修起身朝杨彪行了一礼。

“是非英明,而是为父没得选啊!”

杨彪起身摆了摆手,面上沉重之色未退,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他不看好如今的汉室,但他更恨如今身处夹缝的杨氏,他很不喜欢这种感觉。

第二天。

司隶各地的募兵处,突兀的出现了很多青壮,他们都是前来从军的。

别问,问就是报效朝廷。

杨氏这么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其他人,那些世家见杨氏,陈氏这些大族都割肉拳汉,他们如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也纷纷加入拳汉大军。

别问,问就是忠心。

与雒阳风向相反的是,当得知万年怀孕以后,楚国各大世家,都保持了沉默。

哪怕是袁基。

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心中也是一沉。

五月中旬。

董卓请命致仕,刘协本意不允,在荀彧的劝说下同意了董卓的请求,封董卓为太师,调回朝廷。

命曹操为太尉,正式接过平叛的重担。

命李儒为督军御史。

在陈琳的春秋笔法之下,以前董卓是国贼传言不攻自破,而袁氏的阴谋,也令无数人遍体生寒。

也就在这个时候。

楚国传出消息。

袁基准备于六月中旬,举办一场论策,也就是科举的另一种说法。

消息一经传出。

楚国上下一片欢腾,特别是那些原本没有门路的学子,更甚高呼袁基圣明。

于此同时。

武侯立乾的消息,也传入了雒阳。

北宫,芳林园。

“华夏!”

刘协看到这个年号,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喃喃道:“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够霸气!”

一旁荀彧面色凝重道:“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当得传世之号!”

“老师!”

刘协闻言目露期待道:“华夏二字,在中原由来已久,更有正统之意,如今姐夫将之用以国号,且永不更年,你看我是否也能取此二字为年?”

主要是这个两个字太过厚重。

因为他们往上追溯,都能称为炎黄华夏部落后裔,只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立国的概念。

现在姐夫把二字用以年号。

他也眼馋得不行。

和华夏相比。

初平什么的,瞬间就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