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 > 第357章 中原第一才子,家族的骄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7章 中原第一才子,家族的骄傲

赵老太太再次见到熟悉的街坊四邻,顿时激动的热泪盈眶。

虽然才走了大半年,却恍如多年了一般。

“他四婶,你怎么也拄上拐杖了?”

她拉着一个同族的妯娌,关心地攀谈道。

那老太太听了却抹眼泪道:“不行了,今年这老寒腿又犯了,家里的大夫看了也不见好。”

闻琴声而知雅意,人老成精的赵老太又哪里不知这位妯娌的意思。

“那还不简单,一会让二郎给你瞧一瞧。”

“哎呀,那可太好了,他不在镇上开医馆了,咱们这些亲人看病都不知道找谁了。”

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抹着眼泪。

不远处的赵麟见此一幕,不由心生感叹。

越是到了她们这个年纪,就越怕死。

无论你是皇帝,还是平民都是一样的。

像她这样的老人,可不在少数。

以前,二哥赵兴在镇上开医馆的时候,这些乡里乡亲要么等他回家,病急的则直接去镇上找他。

二哥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这些人对他再信任不过了。

当然,更多的则是能够节省不少的医药费。

病又看的好,又能少花钱,哪个街坊四邻不高兴呢?

可现在二哥把医馆开在了汴州城,如此一来,可难为了这些人。

又怕别的大夫看的不好,又嫌人家收费高。

所以,无不盼着二哥回来。

这次迎接他的为何是老人居多?恐怕原因就在此。

二哥赵兴见了,便笑着向众多围过来的老人道。

“诸位叔伯婶娘,我会在家多待两日为你们义诊。明天就让大壮去镇上运些药材回来。”

听到他这样说,这些老人终于是喜上眉梢。

有的人拖着病,不舍得去看,就是为了等他回来。

“二郎,好孩子,我们这些老骨头可要好好为你祈福了。”

“是啊,二郎,可要在家多待时日。”

“你们兄弟不但是咱村的骄傲,更是咱们的救星啊。”

一些老人好话一箩筐地往外倒。

反正好听话又不要钱,说了人家还高兴,瞧病的时候还会给你看的仔细。

老年人都凑在老太太和二哥身旁,至于年轻小伙、中年人都围在赵麟身旁。

一是看看他这位声震黄河两岸的中原第一才子有没有变化。

二就是想趁机联络一下感情,看能不能也能像王大石一样,跟在他身边效力。

曾经村里人人嘲笑的王家,如今也好了起来。

先是青砖绿瓦的漂亮大房子盖了起来,王小石也娶上了媳妇,并且还有了身孕。

王家婶子也竟也能穿上丝绸,戴着上银手镯了。

这一切的改变,整个村里的人都看在眼里,谁不知道都是因为王家老大,攀上了麟哥儿才起来的?

据说,人家现在还成为了赵家在省城的管家。

手里管着几十号人呢。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是吹牛的,可有一次,一辆马车载着丰厚的物品从州城回来。

那车夫对待王家婶子极为殷勤,口口声声说王管家待他如何如何好,要认她为干娘。

为何人家巴结她一个乡下妇人?

不就是王大石如今也混拽了吗?

连州城来的下人就开始巴结他家了。

整个村子里的知道这件事后,都有了小心事。

论关系,不少人可都与麟哥儿没出五服呢?

不比王大石血缘要近?

他一个外人跟着麟哥儿都能混到如此地步,那么他们呢?

所以,当赵麟他们哥俩还未回来的时候,整个村里的人都开始盼星星,盼月亮了。

如今,终于把他们等回来。

这怎能不令他们激动?

年轻的小伙,无非想跟着去州城。

中年人则是为了儿子将来做准备,混个脸熟。

大家围在他的周围,生怕他忘记了。

赵麟两世为人,怎能不明白这些人的想法。

不过,他暂时不敢答应。

一是自己家的人暂时够用,而且都是经过训练过的。

无论是接人待物,还是出门办事,都是极为稳妥的。

这些同族兄弟、街坊四邻若真跟过去,可能还真会乱套。

当然,若是能力真的出众,人品过硬,就像大石哥一样,他也不会让这样的人才没落在乡野里的。

在众多乡亲迎接下,一行人欢欢喜喜进了家。

表兄黄大壮早已把家里修葺一新。

还把从州城带回的炉子给生上了,泡上了好茶,摆上了点心。

一进家,就暖洋洋的,甚是温馨。

“终于到家了,到家了。”

赵老太太东摸摸,西看看,满是感慨。

还不忘吩咐王大石、黄大壮,让他们把从州城带回的糕点、甜果分给街坊四邻。

同时,又招呼那些一同进家的老太太们。

“他婶子,都进屋里坐吧,外面冷。”

顿时间,无论是堂屋,还是小院都站满了人。

赵麟和他二哥早有此心理准备,所以回来的时候,什么糕点之类的,准备了不少。

可还是小瞧了来看热闹的人。

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小孩子更是不知有多少。

王大石、黄大壮则是把这些好吃的,都一个个分散了出去。

绝大多数村民,他们从未吃过如此的美味。

更多的则是不舍得吃,准备带回家慢慢享用。

直到日暮时刻,热闹的人群这才散去。

赵麟、赵兴俩兄弟早已口干舌燥,猛饮了不少的温水。

“别嫌累,一年就这一天。你看老太太多高兴?”

赵麟明白,这是二哥担心他心烦,所以让他稍微体谅一下,也是哄老太太开心。

“哈哈,二哥,小瞧我了不是?累虽累点,但也热闹开心啊。您看老太太脸上的笑容,都没消失过。”

“你能如此想就好,走,歇一会吧。”

堂屋温暖如春,茶香四溢。

两兄弟坐在老太太的跟前,听她感叹着家中的变化。

无非是哪个老人去世了,谁家的孙儿夭折了,谁家媳妇跟着谁跑了。

若是不认识的人,倒也不会如此念叨。

都是相熟的人,突然多了这些变故,当然也就心生感叹了。

二人默默地听着,不时地安慰两句。

“对了,麟哥儿,芊芊和你薛婶都回家了,你也去看看吧,他们那边人少一些。”

“好的,祖母,那我芊芊家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