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手拿起玉简,用精神力来阅读,只有两块可读,一块是一部引气决,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一套导引拳法吸收外界能量——姑且称之为灵气。

“呵,不会是游坦之练的易筋经吧。”一边想一遍试着打起拳来。

“我去,这不就是原主跟着养父练的那套拳脚功夫吗?嗯,的确是,不过少了运气的法门。”

“不错,比我自己练的导引术有效,搬运速度快了至少两倍。”按压住内心的窃喜,乔木将心神投入进去,很快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拳法共三层九阶,每层都分初中高三阶,第一层同养父所教一样,仅锻炼拳脚。第二层加了搬运内力的法门。到了第三层,就能将两者融会贯通,以神铸体,以体纳神,既锻体又炼神。

这功法很像远古祖巫的锻体术加上三清的元神修炼法,创始人一定是位大能。

得益于原主的经验,目前处于第二层初阶。

另一块玉简名为九州杂记,记录了这片大陆上的灵药妙草分布、奇珍异兽、美食美景及奇闻轶事,当然也是图文并茂,乔木是越看越沉迷,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蠢蠢欲动地想着一旦将孩子带大,肯定要出去浪一圈。

放下九州杂记,乔木又翻了翻其他。除了一本介绍农桑种植、一本介绍机关术,其他几本都是医书,记录了这块大陆的医学体系及一些偏方验方。

想了想,他打算将医书抄给救命恩人秦大夫,把机关术抄给沉迷木艺的林木匠,再把农桑那本抄给大牛兄弟。

此外的那堆杂物,其中的矿石玉石,他猜测是炼材,这方世界的运行与能量法则与前世蓝星不同,还需要研究研究。

衣食无忧的平静日子总是过得极快,一晃数天嗖然而逝。

这天中午,大名乔岳,小名大山的大儿子从学堂回来,神神秘秘地凑近乔木,眨巴着眼睛道:“爹,前段时间下大雨,王婆婆家门口捡到一个儿子哟。”

天气不好,懒得出门,再加上住的偏僻,村里的八卦新闻乔木向来是最后一波知道的。

“什么叫捡到一个儿子。”乔木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真的,爹,王婆婆捡到的那人,刚被认成义子,入了家谱呢。今天祠堂好多人观礼。”

对自家老爹语气中透出的不信任,大山表示不满。为了增加可信度,他详详细细地描述了当时的情形,连对话的内容及说话人的表情语气都模仿的一丝不差。

乔木大感惊奇:“呦呵,可以嘛,小子。看来你有过目不忘、过耳不忘的天赋。既然这样,书一定要好好读,争取考个状元回来。我想想,以后下学回来,除了写二十张大字,还要多背诵三篇文章。”

“啊?!”大山惨叫一声,“不要啊。”

“什么不要,当然要的。”儿子天赋不错,就是有些懒惰,对读书学习有些胆怯,“别怕,你记忆力比别人好,学起来肯定也比别人快,爹对你有信心,你也要对自己有信心。”

“真的吗,爹?”大山挠挠头,满心不自信。

“自然。爹小时候就聪明,你是爹的儿子,肯定比爹还聪明。”乔木拍着胸口保证。

“爹是说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那可不。只要努力,哪怕比班上的人大一两岁也没问题。再说,学的好,你不是可以转班吗?”乔木鼓励说。大山班里的学生都是六七岁刚启蒙的孩子,八岁的大山因为年龄太“大”有些自卑。

“我信爹。”

“信就对了。爹可以保证,明年你就能从丙三班转到甲一班。”

“嗯。”大山重重点头。

“对了,王婆婆让义子入家谱,是不是要请村里人吃席?”乔木回想着村里的礼尚往来,问儿子。

“今天晚上摆酒。”

其实不怪乔木不知道,王婆婆家住村东,乔木家住村西,中间隔着条清河,村西和村东很少打交道。

乔木来了以后本身就宅,除了修炼打猎去镇上,很少出门。而要去镇上,一般在村里码头乘船,码头又是在清河南端,除了一起渡船的时候能遇到村里的七姑八婆们听听八卦,偶尔大牛随口提两句,几乎没有其他消息来源。

当然,最主要是他根本不在意这些,所以对村东的情况不了解。

“晚上带你们去吃席。”

“好耶!”拍手欢呼的不止大山乔岳,还有小山乔岱,小花乔岑。

见孩子们高兴的样子,乔木也笑了。

最近家里吃的好,三个孩子未必是盼着席上有什么美味佳肴,不多是觉得热闹新鲜罢了。

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负责跑腿请人的小青年来到乔家,请父子四人去王婆婆家吃酒,乔木爽快地答应了。

一拖三来到王婆婆家中,见一亩地大小的院子里已经放满了大圆桌,每桌可坐十到十二人,足足放了三十桌,让乔木看得不住咋舌。这是把村里大半人都请来了吧?

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坐下,菜肴流水般的上了过来,很快摆满圆桌,鸡鸭鱼肉虾蟹全都有,看得出王婆婆应该有些家底。

从村民的议论中,乔木对王婆婆有了些了解。

王婆婆年少守寡,本来有一个儿子,可儿子在十二岁的时候去镇上再没回来,不知道是被害人没了还是被拐流落在外了。

本家几个侄子,眼里就盯着她的二十亩地。

要知道在青山村这个满是山脉的地方,二十亩连成一片的良田很稀少。

像乔木家里的田,就分成好几块,还只是中田。

王婆婆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决定认义子很有决断,那些侄子靠不住她想必早就看了出来。

席上乔木见到了王婆婆的义子,名叫陶爻的十八九岁清秀少年。

据说陶爻识字,会做糕点、会酿酒,打算在家里开个小酒坊。这让全村老少爷们欢喜不已,谁想老往邻村或镇上跑,买酒多不方便。

陶爻一桌桌的敬着酒,在看到乔木的时候眼睛一亮,热情地打招呼,仿佛多年不见的故人,让乔木暗自纳罕。

陶爻心中也觉得很新鲜,莫名重生到一千多年前刚化形的时候,看看故人,颇有种物人皆非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