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嫡女微胖 > 第142章 不堪重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本来谭氏打算吃过了晚饭再单独跟孙女说几句话的,她一开始就注意到,孙女不仅仅只是累,情绪还非常的低落。若说做客不愉快得罪了人,那不该有这些礼物带回来,可是吃完饭,看莫颜还是恹恹的,谭氏就忍住了,让她早些回去休息。

或许就是从中秋前的这一天开始,谭氏慢慢的把对莫颜的态度端正过来了。之前,总是心里的愧疚让她对莫颜过度容忍,而矛盾又让她面对这个孙女心里并不痛快。

这一天,谭氏不自觉中,把这些沉重的东西放下了。孙女就是孙女,小孩子家有情绪有脾气,她老人家就大度点,给小孩子多一些空间吧。

怀轩的气氛却并不好。

莫颜让怀月把给两位庶妹的东西送了过去,自己一个人闷在屋里,洗漱之后就躺下歇息。一句话都不说。

三个丫头也不敢说话,只把下面的婆子丫头们管得更紧一点,生怕弄出什么动静惊扰了主子。

怀轩里月光皎皎,静悄悄,莫颜却也睡不着。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只是不想面对任何人,脸上也没力气端起任何表情来。

而信宁侯府的一个院子里,却是灯火通明,照得皎洁的月光都逊色几分。

夏山坐在下首,上首是眸光浑浊的老太君。

朱妈妈从外面走进来,在屋外解下身上的薄披风,又掸了掸裙摆上几不可见的灰尘,从旁边侍候的婢女手里接过茶水润了一下嗓子,才推开门进去。

“如何了?”老太君眸光一闪,又道,“坐下说吧,都不是外人,你也别累着了。”

“不妨事,这把力气还是有的,再服侍您老五十年的力气都是有的。”朱妈妈嘴上打趣,不慌不忙的行了礼,才在黄花梨宫凳上坐了下来。

“汤医婆去婵姨娘那里了,只是婵姨娘年纪也不轻了,前阵子估计苦了夏,身子差了些,胎就有些不稳,汤医婆说怕是保不住,只能尽力了。婵姨娘要养胎,婵月院还是不要太多人走动的好,老太君不如拨个得力的去婵月院坐阵吧,不然怕那起子不长眼的服侍不周。”

老太君瞥了下夏山一眼,见他嘴角动了动却又闭了起来,老太君在心里叹了口气,说道,“行,就让阿旭去吧。让汤医婆宽心,能尽力就行了,侯爷也这把年纪了,子嗣的事情不强求。大小姐小日子老是不准,有没有让汤医婆顺便看一眼。”

朱妈妈点点头,“看了。大小姐以往小日子就不准,这次恰巧来了,量不少,汤医婆倒是说要好生调养一番,汤医婆说……”朱妈妈斟酌了一下,其实主仆三个都是心知肚明她说的都是场面话,但是她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句,“汤医婆说,大小姐年纪小,又泰太过瘦弱了,小日子要好好调,调不调得好还难说,就怕以后影响子嗣……”

夏山握着茶盅的手抖了一下,凉了的茶水洒了一点在手腕上都没有感觉到。

这些女人家的事情,根本不应该在他一个大男人面前说,夏山除了听着,无从插嘴,也不知如何插嘴。

婵姨娘……

夏山一下午心里面跟麻线乱滚一样,但是也粗略在他的后院过了一遍,能背得起这个锅的,也就是婵姨娘了。

能有孕,必须年纪轻点才能让人信服,能小产,必须最近跟他亲密些的才有可能。夏山的正室早亡,早些年还陆续纳了几房妾,抬了几个通房做姨娘,可男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大部分心思就没那么活泛了。他这些年,几个年纪稍大的妾侍那里基本都不去了,就是婵姨娘房里,一个月过去歇个两三回而已。

想起那个温柔知礼的倩影,还有那个刚刚两岁的庶子,夏山舌尖比茶盅里的茶叶沫子还苦涩几分。

只是这苦涩只是一闪而过,就被朱妈妈惊到了。

影响子嗣……原先想着女儿的清白没了,只能仗着侯府的威名,嫁远一点,能震慑住亲家,也能保住名声。可是若是子嗣艰难,就算有再多的嫁妆,就算信宁侯府再霸道,也抵不过无后为大四个字啊。

庶子庶子,说起来庶子叫正妻一声母亲,可前提也是先要有嫡子。不然,养的都不是自己的儿子。

夏老太君终究是大半辈子光景都瞧过去了,心里“咯噔”一下,却只是抿了抿嘴,让下半张脸上的皱纹更加深刻了几许。她沉默半晌,长长叹出一口气。

“朱清,婵月院的事情,有阿旭看着,大小姐屋里,你多去看看。侯爷后院没个主事的人,小谢又终归是客,这些年也太劳烦小谢了,这要入秋了,可别叫小谢忙累倒了。大小姐那儿,让汤医婆多尽尽心,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先把身子养好。”

“唔……”老太君停顿了一下,“让汤医婆明儿也来给我瞧瞧,冬令进补,我老婆子身子骨差了,比不得年轻人,入秋就开始调调吧。”

她又看看夏山,“明儿中秋,正好都要聚到我这里来,我这做婆婆的也学学乖,多疼疼儿媳妇,明儿就让汤医婆给我瞧完了,再给女眷们都瞧瞧吧。这药钱就从我这里出了,咱们一家子和和气气,健健康康的就好。”

刚开始老太君认同朱妈妈的做法,一个姨娘流产,一个小姐月事不调,都说得过去。但是听到孙女将来子嗣艰难,老太君心里一下子就软了。若是连儿女都没有了,她们不疼韵韵多一点,还能怎么办。

那就不如都吃起药来吧。女人成了妇人,一般是不看女医,看的话,多少都是有些毛病的。大病小病都无妨,调理起来各个院子都是要熬药熬补身汤的。如此一来,才能让孙女那里不打眼。

夏山眼色一暗,肺腑里升腾起来的愧疚之情险些让他喘不过气来。

当时儿子从府城回来,为了女儿的事情跟他大吵一架离府而去时,他心里虽然有愧疚,却不似此刻来的沉重,沉重到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