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吹过兴庆宫的风安静了下来,沉香亭外的牡丹也不再摇曳,李隆基的眼眸被停留的树荫所掩盖。

张说垂目无言,高力士惴惴不安。

让人感到难耐的安静被急切的脚步声所打破。

小步快走永远是宦官们的必备绝技,这代表着他们带来了重要的消息。

当这消息被快速传达到了高力士的耳中时,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着名太监差点失去了表情管理。

做了个深呼吸后,高力士转动了一下健壮的身子,弯腰向李隆基低声说道:“陛下,李林甫被愤怒的学子们打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他眼中的惊怒几乎难以遏制。但只是片刻后,他便用随意的语调让高力士传旨。

“所有参与这次闹事的学子,禁足一个月。”他顿了顿,对高力士交待道,“查一下是谁带的头,谁动的手。”

“陛下,出了何事?”张说问道。

李隆基注视着光幕里在整理资料的萧盼盼,同时颇为无奈的将李林甫被打死的消息告诉了张说。

这个消息让张说的心小小的激动了一下,这样的真实感受让他直观的体会到了一把何为李隆基的端水技术。

正在整理着各种安史之乱资料的萧盼盼突然收到了李隆基发来的一句话。

她愣了一下,随即耸了耸肩。李林甫这种人死了就死了,她对此一点也不在意。

李隆基注意到了光幕里萧盼盼态度的不屑,于是压制着胸中的怒火,继续问道:“你认定了李林甫就是奸臣?”

“是的。”萧盼盼干脆的回复道,然后想了想,看向直播摄像头,“不管怎么说,他的破坏力量,大过了他的建设力量。”

“你是因为他是个人才而感到可惜,还是因为学子们的愤怒而感到了害怕。”

李隆基沉默着。

“如果是前者的话,你不应该感到担心。”萧盼盼说道,“随着我对你们各时代逐渐开发金融知识和管理知识,李林甫这样的能臣只会越来越多。”

萧盼盼摊手,“当然,你要是只想要一个会帮你敛财,又能帮你弹压政治隐患的贴心打手,那更不应该担心,因为这种人到处都是。”

“至于那些学子们的愤怒,我觉得总体上来说是好的。”

萧盼盼顿了顿,然后说道:“我这里送一段话给所有时空中的青年吧,还有任何仍然怀有理想的人们。”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这句如此直白的话震荡着无数时空的青年,他们能感受到这段话背后的殷切期望。

已经不再算是年轻人的李隆基,脸上阴晴不定。

“李林甫的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他在对话框里写道。

“的确。”萧盼盼认可李隆基的说法,“这关系到宇文融那边的工作是吧。或者说,关系到你的另一个朝局平衡的布置。”

“是。”李隆基也很坦率。“那帮人不会赚钱。”

萧盼盼点了点头,对此表示十分赞同。

“刚刚我们聊了一下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些直接原因,现在就来聊聊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吧。毕竟这真的关系到挣钱两个字,更关系到宇文融。”

李隆基调整了一下情绪,“说吧。”

“之前已经说过了,在制度层面上,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在于大唐立国的三大支柱,租庸调制,均田制和府兵制的全面崩坏。”

“实事求是的说,你这个皇帝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玩出一个花团锦簇的盛世来,的确是很了不起了。”

李隆基感到头疼,其实这些问题他怎么能不知道,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已。

而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发现,自己除了维持朝局平衡之外,其余的事是一件也做不了。

“本质上还是因为历史局限的问题,和政治斗争的需要,你个人并没有找到解决办法,确切的说你把这个办法寄托到了恢复到贞观旧制之上。”

“从你后来任用宇文融改革的内容上看,你的目标并就不是解决新时代下的新问题,而是希望重建大唐的三大支柱。”

“看来没有成功。”李隆基回复道。

“你觉得可能成功吗?”萧盼盼摇头叹道,“这不仅是因为新时代下的问题在变,而且应对旧时代问题的方法本身也只是一种应急方法。”

“总之,奠定大唐根基的均田制被破坏从来都只是时间的问题。”

李隆基思忖良久,经过直播的科普,他自然明白政治制度和社会运作之间的关系。

于是他问出了另一个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宇文融这个人怎么样?”

当萧盼盼开始讲述宇文融的情况时,张说的心瞬间跌到了谷底。

“以道德的准绳来审判历史,和以经济的标尺来丈量制度,得到的结果有时候是会大相径庭的。”

一句话,直接让张说感到了不安。

“判断的关键在于屁股。”

萧盼盼的一句屁股,让很多人喷出了自己刚刚喝下的一口好茶。

“开元九年,宇文融上书改革,开元时代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开始推行。”

“第一步就是禁止一切土地买卖,不管是什么人,都不能参与。”

李隆基有些忐忑,毕竟他也才刚刚开始支持宇文融而已。

“第二步,对于已经买了农民土地的官僚,不管花了多少钱,只要超过标准的全部没收。”萧盼盼顿了顿,“这个标准就是太宗时期按官职授田的标准。”

开元时代的天空下,骂街的声音已经泛滥了起来。

“第三步,赦免天下农人的逃亡之罪。允许逃亡的农民就地入籍,然后按唐初的均田令授予土地,每丁五十亩。主动向官服自首的,免除六年内的赋税和徭役。”

萧盼盼竖起了大拇指:“这是一剂猛药。从这次改革中也可以看出来,您在试图把大唐拽回到唐初的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