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信仰守护者 > 第339章 中国书法简史(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9章 中国书法简史(上)

李斯开笔字同文,

正草隶篆写春秋。

汉魏两晋第一潮,

盛唐书法最锦绣。

宋有苏轼和米芾,

元朝孟頫是领袖。

大明书画人才众,

浓墨宰相清一流。

送走段镇南后,段泽华、李筠心,段凤舞、李梦秋和印豪,以及集团全体高管在楼顶茶室召开了第一次文化部会议。

众人广泛、深入地交流和探讨着文化部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

印豪给大家系统地讲解了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轨迹。

中国书法习惯上分为:“正、草、隶、篆”四体。

正书不仅指楷书,还指魏碑。

草书指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也指大草;还指比狂草规范一些的草书,称小草;另外,还有一种隶书的急写,称为章草。

介于草正之间的是行书。

隶书产生于秦末汉初,开始主要用于抄写公文,以求简便,后来也用于书写碑刻与摩崖石刻。

篆书则是甲骨、钟鼎、石鼓及小篆的总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韩、赵、魏、燕、楚、齐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秦朝。

从而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权,实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与文字;毁六国城郭,修驰道、直道和五尺道;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平百越,统一岭南,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统一后的中国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

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全国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

李斯受命统一文字,他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又称秦篆,并亲自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

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位书法家就是秦始皇时期的丞相李斯。

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从此,隶书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

隶书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

作为书法艺术,篆书和隶书因其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

中国书法四大书体“正、草、隶、篆”,隶、篆占有半壁江山,李斯之功,功及千秋。

汉朝是中国书法文化的早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书法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东汉时期,书法成为了独立的艺术形式。

汉朝书法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在东汉进入鼎盛时期。

草书,尤其是隶书急写的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字体。

楷书和行书也开始萌芽。

石刻和简帛为汉代书法的主要载体。

汉魏和两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汉魏时期有四位书圣,分别是张芝、钟繇、皇象和索靖,这些人当中,尤其以张芝的劲力与骨力最为突出,居诸贤之首。

张芝:东汉时期着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第一座重要丰碑。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张芝。

张芝尤善章草,有“草圣鼻祖”之誉,在他的传世作品当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冠军帖》。

钟繇: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书法家,他对篆、隶、行、草多种书体兼工。

钟繇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他与张芝、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皇象: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书法家,他善篆书、隶书、章草,尤以章草见长,其书法笔势沉着痛快,纵横自然。

索靖:是张芝姊之孙,书法上受张芝影响很深,以善写草书知名于世,尤精章草。

索靖在晋惠帝时期,以荡寇将军之职平定西羌叛乱受封关内侯,曾官拜雁门太守、酒泉太守、征西大将军等职。

汉魏时期的另一位着名书法家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擅长书法,其篆、隶绝世,尤以隶书成就最大。

他的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穷灵尽妙。

他研创的\"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东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大高潮,以二王为代表。

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他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开创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王派书法,集当时书法之大成,对后世书法发展影响深远。

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所写的书法,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等最有名,行书以《快雪时晴帖》《丧乱帖》最出色,草书则以《十七帖》最传神,代表作《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推崇备至,对《兰亭序》特别痴狂,因此导致《兰亭序》的真迹随李世民陪葬于昭陵,造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幕悲剧。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兰亭序》是唐人冯承素的摹本,他采用的是双钩填墨而成,所以从形态上更贴近于原帖。

至今,冯承素的摹本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馆。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四人书法造诣比冯承素更高,也都有《兰亭序》的摹本,但都属于临写,均带有自己的风格。

其中以褚遂良的最有笔力,虞世南的最得意蕴,颜真卿的更有个性,另外,宋代的米芾和宋末元初的赵孟頫的摹本风神气韵皆足。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

王献之是东晋书法家、诗人、画家、大臣,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以行书和草书闻名,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也擅长绘画。

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

他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

王献之善楷、行、草书,其楷书体势开张,气峻韵和;行草书笔法灵动,纵逸豪迈,饶有气势,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