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荒岛六人行 > 第96章 荒岛集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走到近前,老赵一把握住王胖子的手,咧开嘴笑道:“唉呀,胖兄弟,我真得谢谢你啊!多亏了你的……橡皮筋儿,我赵某终于咸鱼翻身啦哈哈哈!来!这些你拿回去尝尝鲜!”

说着,他从腰间解下两只兔子、一只山鸡,塞到王胖子手里。

王胖子接过东西,又往老赵手里塞,“唉呀!不要不要,这怎么好意思!!”

老赵闻言脸色一变,“唉!胖兄弟,你不要可不行,其实我正准备去找你呢,你这两根儿……呃……橡皮筋儿可是帮了我大忙了!你连贝利都没收,这么点儿东西,就当是利息了!”

王胖子只好笑纳,将东西递给摩根,对老赵赞叹道:“赵老哥,从早上到现在,这才半天工夫,你就打了这么多猎物?”

听他这么说,老赵一脸得意,“唉呀不多不多,好几个月没怎么打弹弓了,手生了,跑了好几个!”说罢又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

这岛上远离人烟,各种野生小动物非常多,只要有恰当的狩猎手段,收获还是不错的。

“对了,你们在这里是……?”老赵随口问了一句。

王胖子答道:“我们打算在这儿设立一个集市,再搞一个公示栏,以后咱们做买卖就不用挨个营地串门儿了。”

“哦!那敢情好啊,以后我这些猎物要换贝利就方便了!”

老赵喜形于色道:“唉呀胖兄弟啊,我说句公道话,多亏了你们几位,咱们岛上这些人才能过上今天的日子啊,真的!要不是你们,我怕是早就冻饿而死了!”

第一次暴风雨结束后,老赵也是奄奄一息,喝了沈曼如他们送的肉汤和药汤,才好不容易缓过来。

“赵老哥咱不说这些,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相信多数人只要有这个机会,也会和我们做同样的事情。”

王胖子又客套了一番,忽然想起了什么,“唉我说老哥,你这个弹弓打这么准,有没有试过打鱼啊?”

“啊?打鱼?”老赵一愣,“哦!你说是说,站在海边用弹弓打鱼?”

老赵家住在山里,平时进山都是打一些飞禽走兽,还真没打过鱼。

“对啊,你找一处平静点的水面,可以找块礁石站上去,随便洒点东西在水面上,等鱼浮头的时候,用弹弓打它脑袋!”

这事儿王胖子小时候干过,只是他的弹弓准头太差,老家的鱼又精,几乎没成功过。

但是他觉得以老赵的水平,可以试试,毕竟这热带海岛周边的鱼又多又傻,而且这样打鱼距离比较近,命中率也高。

老赵毕竟是资深弓友,他也听过有用弹弓打鱼的,立即一拍脑袋:“唉呀我怎么没想到啊!我这就去试试,胖兄弟你等着,一会儿我给你送鱼来!”

这老赵还是个急性子,说干就干,一溜烟儿就不见了。

……

十天后。

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

荒岛集市并不是每天都开,而是每逢农历三、六、九开市。

今天是五月二十六,正是赶集的日子。

白雷雷挽着沈曼如的胳膊,两人各自挎着一个小提篮来赶集。

沈曼如头顶随云髻,上身穿着一件淡红色针织短衫,下身穿着一件淡蓝色短裙,面料都很贴身,勾勒出玲珑的曲线。

红色和蓝色,是他们目前掌握的两种染料,红色来自红花,蓝色来自菘蓝,因为染料取材和技术所限,着色还比较浅,染不出艳丽的颜色,但走在人群中还是非常抢眼。

白雷雷还是双马尾,衣服款式和沈曼如类似,只是没有染色,仍然保持着麻布的淡黄本色,只在左胸前绣了一红一蓝两只小熊。

集市上的人也都穿着麻衣,不再像温锅宴时那样破破烂烂。

这些人的衣服大多也是六人营地生产的,只是做工比较粗糙,用细麻绳针织的,针脚比较大,乍一看有点像麻袋,只是比麻袋更轻薄一些。

而她二人穿的衣服,虽然也是针织,但用的是细麻线,针脚非常密,一个纺织工织了八天才织出一件。

这要是拿出去卖,至少要标价好几十贝利才能回本儿,沈曼如就没让对外出售。

一是产量比较低,他们自己还不太够穿,没有多余的可卖;二是成本太高、价格太贵,他们估算了一下,岛上应该没有其他人买得起。

这个价格挂出去只会拉仇恨,还不如自己留着。

其实她俩平时也舍不得穿,今天出来赶集才换上的。

集市不大,一共大大小小十几个摊位,放眼望去,各种野果野菜、兔子山鸡、鱼干虾干这些土产比较多,还有几个摊位卖一些自己做的手工,草鞋草绳、竹筐竹篓、扫帚簸箕、蒲团盖垫等等。

这些东西沈曼如他们也不缺,看看新鲜就走过去了。

路过一个摊位,卖的是各种调料,摊主就是上岛后最早制作出蚝油那个人,姓黄,粤东朱海人。

“这个有点儿意思。”沈曼如停下了脚步。

仔细一看,荒岛上目前已发现的所有香料、调料,他这儿基本都齐了,油、盐、酱、醋、香茅、山椒、藤椒、海肠粉、蚝油,应有尽有。

老黄有生意头脑,懂得集中优势、整合资源,基本垄断了三个营地的调料买卖。

当然,其中好几种调料都是从六人营地进的货,老黄作为中间商赚个差价。

所以他一见到沈曼如,就非常热情的打招呼:“呦!沈大夫来啦,您看看要点儿什么?”

沈曼如笑了笑,这些调料他们都不缺,唯一引起她兴趣的,是老黄摊位上的一坛酱,“这个是……面酱?”

王胖子之前用海鲜、鱼肉等制作过海鲜酱。

因为岛上没有大豆、小麦等作物,所以他们还没有制作出传统的豆酱和面酱。

看她对自己的酱感兴趣,老黄急忙介绍:“沈大夫好眼力啊,这的确是面酱,我用木薯面制作的。”

说着他拿起旁边的一个竹筒,里面放了一把竹签,递向沈曼如,“您尝尝?”

那些竹签都是一次性的,尝完可以扔掉,老黄想得很周到。

沈曼如抽了根竹签,挑了一点酱尝了尝,酱香浓郁,回味绵长,确实是发酵的味道,就是甜味稍有点过了。

也许是因为木薯面的淀粉含量高,发酵之后比普通面酱更甜。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面酱都叫甜面酱,像大豆发酵的豆瓣酱、黄豆酱,除非刻意加糖,一般不怎么甜,因为大豆的淀粉含量相对面粉要低一些。

面酱用来蘸葱蘸菜吃,正合适,要是再卷张煎饼,那就真的是一绝。

作为海东人,沈曼如也想念这一口,她小时候见家里老人做过面酱,将面粉揉成团上锅蒸,不放酵母,蒸熟后放起来发酵,等面团长毛后再晒干捣碎,加水加盐发酵,每天晾晒、翻搅,直到酱色变深为止。

也有直接用吃剩的馒头长毛、晒干、捣碎后发酵的,大致过程都差不多。

至于用木薯面制作面酱,估计也大差不差,他们暂时还没尝试过,老黄能在荒岛上做出面酱,也算是填补空白了。

“黄老板,给我来一坛吧,多少贝利?”沈曼如扔下竹签问道。

“唉呀!沈大夫太客气了,您要是想吃,这一坛我送您!”

老黄满脸堆笑,他这里一半的调料都是从六人的营地进的货,其中好几种只有他们营地能生产,他只负责零售,赚个差价,这样算来,沈曼如他们是他的财神爷。

沈曼如摆摆手,客气道:“那怎么行,黄老板不必客气,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咱开这个集市,首先讲的就是公平交易不是?”

她这样一说,老黄也不再推辞,兴高采烈地收了她6贝利。

往前走了几步,白雷雷忍不住问她:“姐姐,你买这酱是为了吃?还是想研究它的制作方法?”

沈曼如想了想道:“主要为了吃。”

“哦?”白雷雷有些意外,“这东西制作起来应该也不复杂,咱要是自己做就不用花钱买了,还能往外卖。”

沈曼如摇摇头:“咱确实可以自己做,但是没必要。

人家已经做出来卖了,我们再去做,就等于抢人生意、断人财路,这面酱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东西,不是什么战略物资,没必要为了它得罪人。

现在岛上很多买卖都被咱垄断,这样不好,有句话叫福不可尽享,要给别人留一点儿。”

白雷雷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沈曼如没说,那就是这种面酱的制作难度并不高,只要想到了很多人都能做出来,到时候肯定就不值钱了,他们人力有限,还是多做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

想到这里,沈曼如就走到了自家摊位前。

里奥和杰西正守着一个大摊位,摆满了他们营地自己生产的各种产品。

包括各种陶器、木工家具、日用器物、铁器、衣服、毛笔、墨、竹简等等。

特别的,在最醒目的位置,还摆放了好几种药品。

这些药品是这次集市新推出的,用于治疗常见的伤病,都是沈曼如指导制作的,包括治疗跌打损伤的、治疗风寒风热的、治疗腹泻拉稀的、还有滋阴壮阳的、驱蚊驱虫的,等等。

药品大多制作成便于携带和储存的形式,有的是药膏,有的是药丸,还有的是药粉,外敷内服都有。

有的必须现熬的,就直接配好几味药材,用塑料瓶装起来。

最后还有几瓶乙醇消毒液,用螺纹陶瓶密封保存。

这些药品在这集市上是绝对的硬货,别无分店。

沈曼如还特意安排杰西过来一起守摊位,就是为了帮着卖药,毕竟来买药的大多是生了病的,有时需要做一些简单的诊断,对症卖药。

经过沈曼如这些日子的指导,杰西对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用药已经比较熟悉,让她守在摊位上,顺便还能增加实践经验,锻炼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