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漫游影视诸天之旅 > 第158章 大战来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陆诚用心经营辽南四卫的时候,辽东其他各地却是并不平静,原因很简单,朝廷没有钱再给辽东的将士们发放军饷了。

熊廷弼一再向朝廷申请粮饷,可朝中大臣们却一直推三阻四,并不想再继续给辽东提供粮饷。

与此同时,朝中一些官员也认为熊廷弼只知防守,不知进攻,徒耗钱粮,愧对朝廷的信任。

也就在此时,辽东巡抚王化贞向朝廷上书,建议用百万帑金,极力款待蒙古人,与蒙古人合兵一处,一同进攻后金。只要能够彻底解决后金,以后就不用再长期养着辽东的十几万兵马。

朝中有不少大臣正在反对熊廷弼,此刻也都站出来支持王化贞的策略。

于是,朝廷拼凑出来几十万两白银,派遣使者前往草原,面见草原上的林丹汗。

林丹汗此刻正是缺钱的时候,见到大明送来的银子,立刻就收下了,还承诺会派出40万大军帮助大明攻打后金。

这个消息传到京都,立刻引起朝堂上的震动,许多官员都是兴奋起来,喊着要一战平辽东。

为了确保胜利,朝中不少官员还建议,从全国各地再次抽调兵马,全部集中到辽东,会合草原上的蒙古大军,一举平定建州女真。

消息传到辽东,熊廷弼也是一声长叹,他深知现在还不是和女真决战的时候,可朝堂上下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即便是熊廷弼不想开战,也无法阻止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天启皇帝下令,让全国各地的卫所调集兵马北上,由辽东巡抚王化贞统一指挥调度。

此时的后金,经过这半年来的休养、发展,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去年在辽东接连碰壁之后,努尔哈赤转变了发展策略,一方面继续压迫李氏朝鲜,从李氏朝鲜搜刮各种粮食物资。另一方面,努尔哈赤和草原上的科尔沁部进一步加强往来,近期已经正式结盟。

同时,借助去年的草原天灾,后金也收拢了一大批逃亡过去的草原骑兵。

有了足够的兵力和粮草之后,后金也在酝酿着一场新的战争。

不过,这次后金的目标却并不是辽东,而是林丹汗的察哈尔部。

如果后金能够吞并察哈尔部,就可以对辽东形成东、北、西三方面包围,甚至可以在关外截断辽东与关内的联系。

陆诚得知这些情报之后,也是有些无奈,以陆诚现在掌握的兵力以及武器装备,还无法在野战上对抗后金大军。

如果是守城战,辽南四卫的任意一个城池,都不是后金能够攻下的。

但要打野战,陆诚手下的基本还都是步兵,并不能赢得战争的主动权。

想到此处,陆诚一边让后勤方面加紧对新式火器的生产,一边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后金如果进攻林丹汗,林丹汗肯定打不过。大明军队如果北上草原,与后金开战,必定会被后金的骑兵逐步消灭。

万一发生最坏的情况,辽东损失大部分兵力,后金又吞并了科尔沁和察哈尔部,陆诚这边与关内的补给线就可能受到威胁。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陆诚又多派了一些人手下江南,尽可能多的购买船只,打通一条海上运输线,通过渤海加强金州卫与登州府的联系。

当然,这些只是做好最坏的打算,陆诚也会尽量给后金制造一些麻烦,让他们无法全力攻打察哈尔部。

必要之时,陆诚也会让特战队带着新式步枪出马,伺机暗杀掉后金的一些高级将领,甚至直接干掉努尔哈赤,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时间。

时间一天天过去,从各地调派到辽东的兵马,也在逐渐向着关外汇聚。

然而,此时大明各地的卫所早已糜烂不堪,各地的迁户所吃空饷的情况也早已经超过了半数,根本调派不出多少兵马。

经过一段时间的集结,从两湖两广,江浙一带,总共集结了4万多兵马,调派到了关外。

至于中原和西南、西北各地的兵马,也都还在陆陆续续的赶来。

一场大战即将展开,陆诚手下的火器工坊也在全力开工,生产新式步枪。

经过这几个月的磨合,火器工坊又培养出一批熟练的工匠,再加上生产环节的优化,现在每个月已经可以生产出步枪一百支,骑枪一百六十支。

当然,那些骑枪也只是枪管短一些,射程近一些,也完全可以拿来当做步枪使用。

与此同时,陆诚还派出了一批人手,在沿海一带占据一些海岛,组成海盗团,时常进入后金和李氏朝鲜的占领区,进行劫掠,骚扰。

辽南的金州卫,也已经与登州府的蓬莱之间,建立了稳定的航线,可以从登州府运送各种物资到达金州卫,为辽南提供补给。

当然,这些都算是后路。

天启元年八月,后金集结五万八旗军队,外加三万多蒙古骑兵,号称十五万大军,从辽东北方的科尔沁部,向西南进军。

察哈尔部的林丹汗第一时间召集草原各部落的兵马,准备在草原上与后金展开大决战。

然而,此时的草原各部已经不想再听从林丹汗的指挥调动,都不愿积极配合。

最后,林丹汗调集了察哈尔部所有兵马,再加上喀尔喀部和土默特部的一部分兵马,总共竟然只有四万多兵马。

面对来势汹汹的后金大军,林丹汗不得不向大明求援。

正在辽西接收各地兵马的王化贞,立刻向朝廷上表,请求出兵援助林丹汗。

朝廷也是第一时间同意了王化贞的出兵请求,并让熊廷弼调动辽东的各部分兵马,配合王化贞,与后金大军展开决战。

不得不说,这大明朝廷的骚操作,还真是一波接着一波,自己还没有完全缓过劲来,就想着和敌军决战了。

陆诚接到熊廷弼的调令之后,也只能从辽南四卫抽调兵马,准备北上了。

不过,陆诚可不准备让自己的兵马去参与正面决战。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积累,火器工坊又造出了三百支步枪,四百支骑枪,以及八门简易版迫击炮。

迫击炮这种大杀器,陆诚暂时还没有准备暴露出来,只是留在海州卫的仓库里,并进行了严格保密。

至于那些新式步枪、骑枪,除了一部分装备特战队和侦察大队之外,其余的全部用来装备步兵,组成了一支五百人的火枪队。

原本100人的特战队,在形成了成熟的战斗力之后,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扩编,人数已经达到了三百人,并分为甲、乙两级特战小队,分别应对不同的任务需求。

在没有出现手枪、半自动甚至全自动步枪之前,特战队即便是再优秀,也需要一定的人数基础,才能完成各种超难度的任务。

就比如远距离的狙杀目标,如果有一把高精度的狙击步枪,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狙杀任务。

可由于步枪的限制,现在就算是在三百米外狙杀目标,也需要几个甚至十几个精准射手同时射击,才能保证很高的成功率。

在近距离作战时,陆式步枪每分钟两三发的射击速度,也是大大限制了火枪的威力。

因此,陆诚手下的特战队员虽然已经装备上了步枪,可弓箭和弓弩仍旧是很重要的武器。

如今,两百人的特战队,也被分配去执行了各种各样的任务,有的去协助情报处工作,有的去协助海盗团发展,有的在草原和后金执行侦查破坏任务,有的则是在辽南四卫负责协助防守工作等等。

陆诚这一次,只带了五十名特战队,五百名骑兵,外加从辽南四卫抽调的四千步兵,总共不到五千兵马,去参与这一次的大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