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安七年,吴主孙休突然生病,不能说话而去世。大臣们想立太子孙弯为君主。左典军万彧说:“孙弯年幼,不能处理朝政,不如迎立乌程侯孙皓为君。”左将军孙布也说:“孙皓有才能、有见识,处事明断,能担当帝王之任。”于是丞相濮阳兴入宫启奏朱太后。太后说:“我只是个寡妇,哪里懂得国家大事?你们斟酌着立君主就可以了。”濮阳兴便请孙皓继位。孙皓字元宗,是大帝孙权的太子孙和的儿子。当年七月,孙皓登上皇帝位,改年号为元兴元年,封太子孙弯为豫章王,加封丁奉为左右大司马。第二年改年号为甘露元年;孙皓凶残暴虐一天比一天厉害,沉湎于酒色,朝廷上下都对他感到失望。张布劝谏他,被孙皓斩首;濮阳兴也劝谏他,同样被杀害。孙皓任命陆凯、万彧为左右丞相,又改年号为宝鼎元年,修建昭明宫,大量征发徭役大兴土木。文武百官进山砍伐木材,花费不计其数。后来又改年号为建衡元年。三年后再改年号为凤凰元年。丞相万彧、将军留平、大司农楼玄,见孙皓不行正道,三人苦苦劝谏,都被杀害。前后十多年里,孙皓共杀害忠臣四十多人。孙皓出入宫廷,常常带领五万精锐骑兵。大臣们都很恐惧,没有人敢反抗他。
却说晋帝司马炎气度恢宏,能容纳直言进谏;通达事理且善于谋划,能决断大事。当时是咸宁二年冬十月,征南大将军羊祜上奏表请求出兵讨伐吴国。司马炎看了奏表后说:
先帝向西平定巴蜀,向南与吴国讲和,希望天下能得以休养生息。但吴国又背弃盟约,使得边境战事再次兴起。天命气运虽说是上天所授,但功业必须依靠人来完成,如果不大举进兵扫灭吴国,那么兵役就没有停息的时候。平定蜀国的时候,天下人都认为吴国也会随之灭亡,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谋划的人虽然很多,但做决断还需要有主见。凡是凭借险阻得以保全的,都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如果力量对比悬殊,强弱态势不同,即使有险阻,也无法保住。蜀国作为国家,不是没有险阻,人们都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我军进兵的时候,却连像篱笆一样的阻碍都没有遇到,乘胜席卷而下,直接打到成都,汉中各城的守军都像乌鸦栖息一样不敢出战。不是他们没有作战的决心,实在是力量不足以对抗。等到刘禅请求投降,各营堡就都空空荡荡地溃散了。如今江淮之间的险阻,比不上剑阁;孙皓的残暴,超过刘禅;吴国民众的困顿,比巴蜀更甚。而我大晋的兵力比过去强盛,不在这个时候平定天下,却反而屯兵据守,使天下人困于征战戍守,历经盛衰变化,这样是不能长久的。现在如果率领凉州、益州的军队水陆并进,荆州的兵马进逼江陵,平定南豫州的军队直指夏口,徐州、扬州、青州、兖州的军队一同会师秣陵,以吴国一隅之地,抵挡天下的兵力,势必会兵力分散,各处守备都很紧急。巴、汉的奇兵趁其空虚出击,一旦有一处溃败,就会上下震荡,即使有智谋的人,也不能为吴国谋划了。吴国凭借长江立国,东西绵延数千里,需要对抗的势力强大,没有安宁的时候。孙皓放纵性情随心所欲,对下属多有猜忌,将领在朝廷中受猜疑,士兵在民间受困厄,没有保全国家的计策和坚定的决心。平时尚且怀有离去或归附的想法,当大军兵临城下时,必定会有响应我方的人:终究不能同心协力拼死抵抗,这是已经可以预知的了。吴地的习俗是性情急躁,不能持久,弓弩戟盾等武器不如中原,只有水战是他们的便利之处。一旦我军进入他们的境内,长江就不再是他们能保住的屏障,他们回师据守城池,就会舍弃长处而陷入短处,无法与我们对抗。官军孤军深入,人人都有拼死的决心;吴人顾虑内部,各自怀有离散的心思。这样的话,军队用不了多久,就一定能攻克吴国。
司马炎看完奏表后非常高兴,就下令出兵。但贾充、荀勖、冯紞三个人都说不可以讨伐吴国,司马炎因此没有出兵。
到了咸宁四年,羊祜入朝,上奏请求辞职回乡养病。司马炎问他:“你有什么安定国家的计策,来教导我呢?”羊祜说:“孙皓暴虐到了极点,现在可以不用作战就攻克吴国了。如果孙皓不幸去世,倘若吴国改立贤明的君主,陛下就难以夺取吴国了。”司马炎赐给羊祜座位,让他坐在旁边,又问:“你凭什么知道会这样呢?”羊祜说:“孙皓如果死了,群臣会另立一人为君,要是新君广施恩惠德行,深得民心,又凭借长江的险阻据守,陛下即使有百万大军,又怎么能伺机夺取吴国呢?”司马炎恍然大悟,说:“你可以领兵讨伐吴国,怎么样?”羊祜说:“我年纪大了,又多病,不能担任这个职务。陛下可以选拔有勇有谋的人去做。”司马炎起身向他道谢。羊祜辞别司马炎出宫后,司马炎命令他乘坐王辇回家。这年十一月,羊祜病危,晋帝司马炎亲自驾车到羊祜家探望病情。司马炎走到病床前,羊祜流着泪说:“我就是死一万次也不能报答陛下啊!”司马炎也哭着说:“我深深后悔没有采用你讨伐吴国的计策。如今谁能继承你的志向呢?”羊祜说:“我凡是向陛下推荐人才,都会把奏稿烧掉,只恐怕别人知道。”司马炎说:“举荐贤能的人,是好事啊。你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呢?”羊祜说:“在朝廷上接受官职,却到私人门前去谢恩,这是我所不采取的做法。”司马炎感叹道:“这真是正直的大臣啊。”羊祜含着泪禀告说:“我就要死了,不敢不献上我全部的愚诚。右将军杜预,能够担当重任;如果想要讨伐吴国,应当任用他。”说完就去世了。司马炎放声大哭,登上车辇回到宫中。文武百官,没有不流泪的。后人引用管仲、鲍叔牙的典故,作诗赞美道:
羊祜病中推杜预,叔牙囚内荐夷吾。
古来四海英雄辈,是个男儿识丈夫。
司马炎整日泪流不止,下令将羊祜安葬在高地,追赠他为太傅、巨平侯。当天就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统领荆州事务。南州的百姓听说羊祜去世,都停止营业痛哭。江南守卫边境的吴国将领,也都为他哀悼。襄阳人怀念羊祜生前常常在岘山游玩,于是修建庙宇、树立石碑,一年四季祭祀他。来往的人看到碑文,没有不流泪的,所以这石碑被称为“堕泪碑”。后来胡曾先生作诗感叹道:
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
松间残露频频滴,恰似当初堕泪人。
咸宁五年冬十一月,晋帝下诏书,分路讨伐吴国。任命镇南大将军杜预为大都督,率领十万士兵,从江陵出兵;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伷从涂中出兵;安东大将军王浑从江西出兵;建威将军王戎从武昌出兵;平南将军胡奋从夏口出兵:各路将领都率领五万士兵,全听从杜预调度。又派遣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从水路顺长江东下:水陆士兵共二十多万,战船几万只。又任命贾充为大都督,授予黄钺,让冠军将军杨济做他的副手,出兵驻扎在襄阳,调度约束各路兵马。贾充上奏说:“我年纪老迈衰弱,不能担任元帅的职务。”司马炎说:“你如果不去,我就亲自出征。”贾充没办法,辞别晋帝出发了。
却说吴主孙皓荒淫无度,每次设宴饮酒,必定要让群臣喝得大醉;还安排了十个黄门郎负责纠察弹劾,要是有人在宴会上有过失,有的会被剥掉脸皮,有的会被凿出眼睛,因此朝廷内外对他怨声载道。忽然边境上奏报:“晋军大规模来犯,水路陆路一起进军。”孙皓十分惊慌,急忙召来丞相张悌、司徒何植、司空滕循,商议击退晋军的计策。张悌上奏说:“可以任命车骑将军伍延为都督,进军江陵,迎战杜预;骠骑将军孙歆,进军抵御夏口一带的晋军。臣愿意担任军师,率领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带领十万兵马,出兵驻守牛渚,接应各路兵马。”孙皓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命令张悌领兵出城去了。孙皓退回后宫,有宠臣中常侍岑昏问他为什么忧愁,孙皓说:“晋军大举进攻,各路已经派兵迎敌。只是王濬率领几万兵马,战船多得数不清,顺江而下,势头非常凶猛,我因此担忧啊。”岑昏说:“臣有一个计策,能让王濬的战船全部变成碎片。”孙皓非常高兴,就请他说出计策。不知计策是什么,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