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 第240章 王濬计取石头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却说中常侍岑昏向吴主孙皓上奏说:“江南有很多铁,可以打造一百多条连环索,每条长几百丈,每个环重二三十斤,在长江沿岸的险要地方横拦江面。再铸造几万根铁锥,每根长一丈多,放在水里。如果晋军的战船顺风顺水而来,遇上铁锥就会被撞破。”孙皓非常高兴,立刻派工匠在江边连夜赶造铁索和铁锥,很快就布置停当。

却说晋都督杜预领兵从江陵出发,叫来牙将周旨,交给他计策说:“你带领八百名水手,乘坐小船偷偷渡过长江,连夜袭击乐乡,多带些旌旗,在山林里插立起来,白天就放炮擂鼓,晚上就各处点火。”周旨领命而去,连夜渡过长江,埋伏在巴山这个地方。

第二天,杜预率领大军,水陆并进。前锋哨兵报告:“吴主派伍延从陆路出兵,陆景从水路出兵,孙歆担任先锋:三路兵马前来迎战。”话还没说完,孙歆的船队就到了。两军刚一交锋,杜预就下令后退。孙歆领兵上岸,一路追击,追了不到二十里,一声炮响,四周晋军大量涌来。吴兵急忙往回逃,杜预乘势追击,吴兵死伤不计其数。孙歆逃到城下,周旨带领的八百士兵混在吴兵当中,趁机在城上放火。孙歆大惊,说:“北边来的军队竟然是飞渡过江的!”正要后退,被周旨大喝一声,斩于马下。陆景在船上,望见江南岸一片火光,巴山上飘出一面大旗,上面写着“晋镇南大将军杜预”。陆景大惊,想上岸逃命,被晋将张尚赶上斩杀。伍延见各路军队都战败了,就弃城逃跑,被伏兵捉住,押来见杜预。杜预喝令武士将他斩首。于是晋军夺取了江陵。从此,沅水、湘水一带,一直到广州,各郡的守令都望风而降,捧着官印前来归顺。杜预派人持符节安抚百姓,军队秋毫无犯。接着进攻武昌,武昌也投降了。杜预的军威大振,于是召集众将领,共同商议攻取建业的计策。胡奋说:“盘踞百年的敌寇,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征服。如今春水上涨,难以长期驻军。可以等到来年冬天,再发动大规模进攻。”杜预说:“从前乐毅在济西打了一仗就吞并了强大的齐国;现在我军军威已经振奋,正像劈竹子一样,劈开几节之后,剩下的都会迎刃而解,没有阻碍,应当乘势夺取建业。”于是派人去联合各路将领,约定一齐进兵。

这时龙骧将军王濬率领水军顺江而下,攻势迅猛,无人能挡。有人向王濬报告:“吴人打造了铁索,沿长江横拦江面;又把铁锥放在水中,做了这样的防备。”王濬大笑,随即制造了几十只大木筏,筏上绑着草人,草人披着铠甲、拿着兵器,立在木筏四周,让木筏顺流漂下。吴兵见了,以为是真人,吓得望风而逃。水下的铁锥扎到木筏上,就都被木筏带着漂走了。王濬又派熟悉水性的水手,在木筏上预先制作了大火把,火把长十多丈,粗十多围,用麻油浇灌过,让火把在船前开路,只要遇到铁索,就点燃火把烧它,片刻之间铁索就都被烧断了。王濬的军队从长江进军,所到之处,没有不取胜的。后来胡曾先生有诗写道:

王濬戈鋋发上流,武昌洪业土崩秋。

思量铁索真儿戏,谁与吴王画此筹?

却说东吴丞相张悌,命令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前来迎战晋兵。两人见晋兵顺江而下,势头不可阻挡,慌忙回报张悌说:“东吴危险了,为什么不逃走呢?”张悌说:“国家将要灭亡,无论贤能还是愚笨,都该共患难!如今要是君臣都投降,没有一个人为国难而死,不也太耻辱了吗!”诸葛靓说:“国家存亡自有天命,不是您一个人能支撑的。为什么要自取灭亡呢?”张悌说:“我从小蒙受吴国的俸禄,如今官至丞相,能为国而死,是应该的。我若是该当战死,怎能贪生怕死,留下不义的名声呢?”诸葛靓大哭着离去。张悌和沈莹想要指挥士兵抵抗,晋兵一拥而上将他们包围。周旨、罗尚率先杀入吴营。张悌亲自奋力拼杀,最终死在乱军之中。沈莹被周旨奋力斩杀。

吴兵四散奔逃。消息飞快地报到吴主孙皓那里,孙皓吓得说不出话来。殿中几百名大臣跪地叩头上奏说:“今天的灾祸,都是岑昏的罪过,请陛下杀了他!我们出城和晋兵决一死战。”孙皓说:“一个宦官,怎么能危害国家呢?”其中一人大声喊道:“陛下难道没见过蜀国的黄皓吗?”孙皓说:“暂且把他贬为奴仆就是了。”众人却直接冲进宫中,将岑昏碎尸割肉,活生生地吃了。之后,陶濬率领御林各军,沿长江迎战晋兵;前将军张象率领水军顺江而下迎敌。没想到刮起了猛烈的西北风,吴兵的旗帜都立不住,全都倒插在船里;士兵们又不肯下船,四处逃跑,最后只剩下张象一个人。

却说晋将王濬,率领船队扬帆前进,经过三山时,船上的水军说:“风浪太大,船无法前进;暂且等风势小些再走吧。”王濬大怒,拔出剑呵斥道:“我马上就要攻取石头城了,怎么能说停下!”于是下令擂鼓,大军继续猛进。吴将张象带着随从前来请求投降。王濬说:“如果是真心投降,就做前锋为我军立功。”张象回到自己的船上,径直来到石头城下,叫开城门,迎接晋兵入城。消息报到孙皓那里,孙皓想要自刎。中书令胡冲、光禄勋薛莹上奏说:“陛下为什么不效仿安乐公刘禅呢?”孙皓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也准备了棺材,自己捆绑起来,率领诸王和文武官员,到王濬军营前投降。王濬亲自扶起他,解开绳索,烧掉棺材,众将领都十分高兴。王濬请孙皓进入军营,用对待王侯的礼节接待他。孙皓将玉玺、绶带以及地图、户籍等全部献上。于是东吴的四个州、四十三个郡、三百一十三个县,连同五十二万三千户人口、三万二千名官吏、二十三万士兵、二百三十万男女老少,以及二百八十万斛米谷、五千多只舟船、五千多名宫女,都归入了大晋。大事已定,王濬贴出告示安抚百姓,封存了所有官府仓库。第二天,陶濬的军队不战自溃。琅琊王司马伷和王戎的大军也赶到了,见王濬立下大功,心中都很高兴。第三天,杜预也到了,大规模犒劳三军后,打开仓库救济百姓。

于是吴地百姓安居乐业,(晋朝)便把吴主孙皓迁到洛阳去面见晋帝。到了洛阳,当时是太康元年夏五月,孙皓上殿叩首拜见晋帝。晋帝赐给他座位,说:“我设下这个座位,等你很久了。”孙皓说:“臣在南方,也设了这样一个座位来等待陛下。”晋帝大笑起来。贾充问孙皓:“听说你在南方,有凿人眼睛、剥人面皮的刑罚,这是什么样的刑罚呢?”孙皓说:“臣子杀害君主以及奸邪不忠的人,就施加这样的刑罚。”贾充沉默不语,心里很是惭愧。晋帝下令摆下宴席,慰劳赏赐吴国的君臣,封孙皓为归命侯,他的子孙封为中郎,跟随投降的大臣都封为列侯。丞相张悌战死,封赏他的子孙。天下彻底平定。晋帝封王濬为辅国大将军,其余的人也各有封赏。后来史官有诗感叹东吴道:

忆昔孙坚创业时,东南王气覆江湄。龙盘虎踞才安稳,地裂天崩又改移。

洋子江中沉铁索,石头城上竖降旗。可怜锦片东吴地,一旦翻成晋地基。

后主刘禅在太康七年去世,魏主曹奂在太康元年去世,吴主孙皓在太康四年去世:这三位君主都得到了善终。从此,三国归并到晋帝司马炎手中,奠定了天下一统的基础。后人有一篇古风,感叹道: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催、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貔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

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

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

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一统乾坤归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