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去年春恨却来时 > 第462章 泰山封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政和二十二年七月末旬,青州的暑热尚未完全退去,但皇帝銮驾已准备启程回京。青州仓廪案尘埃落定,民乱平息,阿照虽需静养但性命无虞,此行虽波折重重,终归算是功成。

启程前夕,皇帝与群臣商议日常政务时,齐瑾乘机上言道,

“父皇御极二十余载,文治武功,彪炳千秋。北逐戎狄,西定羌乱,保境安民;今又亲巡青州,肃清吏治,安顿黎庶,解万民于倒悬。

此等不世之功,堪比上古圣王。父皇圣德巍巍,泽被苍生,实应效法先贤,登临岱岳,行封禅大礼,以彰陛下文治武功,亦使万民感沐天恩,国祚永固。

儿臣恳请父皇,允准封禅之议!”

此言一出,随驾的几个老臣如谢允等,立刻洞悉了其中深意。众人纷纷出列上言,言辞恳切,引经据典。

“陛下功业上追尧舜,下启太平,若不行封禅,何以慰苍生之望,何以彰天德之厚?”

“青州一案,陛下明察秋毫,肃清寰宇,此乃拨乱反正之大德,正合封禅告天,祈佑国泰民安!”

齐越端坐御座之上,听着臣子们和儿子的谏言,心中那份帝王固有的、对“功盖三皇,德超五帝”的终极追求被悄然点燃。

他自然明白封禅意味着什么——那是他作为帝王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耀,是青史之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帝王心术让他习惯性地流露出谦逊与推辞。

“众卿之言,过誉了,”齐越微微抬手,声音是惯常的沉稳,“朕承祖宗基业,赖文武同心,将士用命,方有今日之局面。些许微功,岂敢妄比上古圣王?封禅乃旷世大典,耗费甚巨,劳师动众,朕心实有不忍,岂敢奢望告功于岱岳?”

齐越一番推辞,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矜持与为天下计的考量,是帝王面对盛誉时惯常的姿态。然而,秦王与重臣们岂能不知其意?他们深知,皇帝内心是渴望的,只是需要足够的台阶和民意的推动。

于是,劝进之声更加汹涌,也更加“情真意切”。从上古圣王到本朝太祖,从国运昌隆到万民期盼,群臣引经据典,陈词慷慨,将封禅的意义与齐越的个人功业紧紧捆绑,描绘成顺天应人、非行不可的盛举。

齐瑾更是言辞恳切,将父皇的不忍解读为“爱民如子”,并保证会精心筹划,力求简约,不扰民生。

齐越看着阶下跪伏一片、言辞恳切的臣子,目光扫过儿子齐瑾眼中那份极力推崇与期盼,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

那份对千古一帝名号的渴望,终究压倒了表面的谦抑。

他沉默片刻,仿佛在承受着巨大的“民意”压力,最终,长长叹息一声,带着一种“勉为其难”却又隐含威严的决断,

“众卿拳拳之心,天地可鉴。既是天意民心所向,朕……若再推辞,恐拂了上天眷顾与臣民厚望。罢了,传朕旨意:着礼部、太常寺即刻筹备泰山封禅大典。务求庄严肃穆,合乎古礼,亦当体恤民力,勿使奢靡。”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山呼,声震殿宇。

齐瑾心中默默悦然,他当日称说父皇御驾亲巡的那个未曾说出口的第三个理由,正是向父皇谏言泰山封禅,这样一来,父皇比如会为他的“懂事”而感到欣喜,日后他对那个位子,也多了一分把握。

……

政和二十二年八月,东岳泰山。

天高云阔,层林尽染。古老的岱宗在秋阳下巍峨耸立,如同沉默的巨人,俯瞰着尘世的兴衰更迭。

封禅大典,如期而至。

自山脚至岱顶,旌旗蔽日,仪仗如林。精锐的羽林军甲胄鲜明,肃立于御道两侧,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阶肃立于漫长的神道之上,神情庄重,屏息凝神。

万余名参与大典的军民,更是在山下绵延数里,形成一片人海的汪洋。空气中弥漫着香烛、松柏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敬畏与期待的肃穆气息。

吉时已到。

齐越头戴十二旒通天冠,身着玄衣纁裳十二章纹冕服,龙章凤姿,气度恢弘。他步履沉稳,沿着那条象征帝王通天的御道,一步一步,拾级而上,阳光洒在他身上,冕服上的金线刺绣与玉饰熠熠生辉,仿佛有真龙之气环绕。

在他身侧略后半步,是晏清禾。她身着深青色袆衣,头戴九龙四凤冠,珠翠环绕,宽大的衣袖在秋风中微微摆动,衣袂上的翟纹与五彩云霞仿佛要乘风而起。

容颜依旧雍容,但在这至高无上的荣耀时刻,她的眼神却异常沉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与疲惫。

帝后二人,在震彻云霄的礼乐与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中,登临绝顶。

岱顶,天坛已设。巨大的青铜祭器在阳光下泛着幽冷的光泽,牺牲陈列,香烟缭绕,直上九霄。

大典依古礼而行,庄重而繁复。

齐越仰首向天,声音洪亮肃穆,“朕承昊天之眷命,荷祖宗之洪庥……惟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稷绵长……伏惟尚飨!”

声浪在群山间回荡。

晏清禾静静地站在他身侧,目光却越过了熊熊的火焰,越过了匍匐在地的万顷人头,投向了远方。

层叠的山峦在秋色中延绵起伏,直至融入天际苍茫的云海。

磅礴,浩渺,亘古不变。

这一刻,她站在了人间权势的顶点,与天子并肩,接受万民的顶礼膜拜,也许太后也没有登临至此过。

然而,心中涌起的并非纯粹的荣耀与满足,而是难以言喻的复杂洪流。

她看着身旁这个男人——她的丈夫,大晟的帝王。二十三载风雨相伴,从潜邸到深宫,从相互猜忌到患难扶持,再从患难扶持到如今的若即若离。

他们共享过最亲密的时光,也经历过最冰冷的疏离。此刻,他功成名就,登峰造极,睥睨天下。而她,作为他的皇后,站在他身侧,分享着这份极致的荣光。

脚下的泰山,承载了太多帝王的野心与兴衰。晏清禾忆起抚摸着阿照的额头、跪拜在母亲的坟前,再到泰山封禅的盛况。

她从来都明白,今日的煊赫,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过是一瞬。

纵然当上了帝王,也未必事事都能如意,但为了心中的那份执念,她必须去争,不死不休。

齐越侧目看向她,二人对视,复杂的眸光交汇片刻后又迅速移开,不必多言,二人早已知晓对方的心事。

她重新端肃了面容,与皇帝一同,接受着脚下如潮水般涌来的、震耳欲聋的山呼万岁。

帝后二人的身影在岱顶的秋阳下,显得无比尊崇,也无比孤独。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