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一,阴。
作为大明帝国的核心中枢,北京城虽然距离辽东不过千里之遥,但战争的阴影始终未曾弥漫到这片\"首善之地\",百姓们依旧在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生活着。
如往常一样,天色才刚刚大亮,巍峨的永定门外便是排起了长队,熙熙攘攘的行商走卒和百姓们携带着各自的行李,在身旁士卒的约束下,着急忙慌的排队等候。
一时间,食物的香气,小贩的呼喊声,稚童的呼喊声倒是让城门处生机盎然,不少上了岁数的百姓也是由衷的露出了笑容。
自打当今天子登基之后,这天气虽是愈发诡异,越来越冷,但他们的小日子却是越过越好了。
最起码,不用像前些年那般提心吊胆,生怕哪天辽东那边便有鞑子打进关内的噩耗传回。
哒哒哒!
像是一语成谶,就在永定门外人群愈发熙攘的时候,平坦的官道尽头便是突然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引得众人赶忙止住了谈论,下意识的朝着身后望去。
而原本眉头紧皱,满脸不耐烦的士卒也是抓紧了手中的兵刃,主动迎了上去。
放眼望去,只见得几名风尘仆仆的骑士正逆着晨雾,着急忙慌的朝着众人所在的城门赶来,其背后还插着八百里加急的旗帜。
又是八百里加急!
这北京城的百姓们生活在天子脚下,即便是寻常的市井百姓或者面朝黄土的庄稼汉,对这所谓的\"八百里加急\"也是了解颇深。
若非宗室藩王造反,地方异动,或者边镇告急,是决然用不到这八百里加急的。
而在上月初,女真老酋努尔哈赤领兵倾巢而出的消息,如今早已传遍了京师的大街小巷,在诸多说书先生不遗余力的宣传下,就连那牙牙学语的孩童也能操着吃嫩的口音,说出几名朝廷的军将以及女真人的将校贝勒。
难道辽南的战事尘埃落定了?
\"吁!\"
不一会的功夫,满脸风霜之色的骑士便在城门附近勒紧缰绳,一边自怀中摸出堪合,交予眼前的士卒检验,一边情难自已的大声呼喊道:\"辽南大捷!\"
\"女真老酋无功而退,辽东儿郎趁机收复清河城!\"
\"朝廷复土!\"
尽管朝廷三令五申,不准岗哨驿卒在运送军报的时候随意\"泄露\",更不准闹得人尽皆知,但因北京城已是近在迟尺,而自己怀中又是足以让举国皆震的\"捷报\",这岗哨也瞬间将往日里严格遵守的军纪忘于脑后。
哗!
只一瞬间,不约而同凑过来的人群便是哗然一片,有人毫不犹豫的将兜售的食物吃食高高举起,希望递到这几名骑士的手中,还有人像是被瞬间抽去全身力气,噗通一声瘫软在地,面朝着辽东的方向磕头不止,口中哭喊道:\"爹,娘,朝廷将清河城收回来了。\"
\"咱的家又回来了,娘!\"
闻听耳畔旁这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高居于战马之上的几名士卒也忍不住侧目,眼中露出了些许不忍之色,知晓这人极有可能便是自辽东逃难至此,而且说不定就是那清河人氏。
\"都让开,别挡道,赶紧让几位兄弟进城交差!\"
终究是吃着皇粮,见识要比寻常的百姓强上不少,几名守城的士卒在短暂的激动过后,便知晓眼前的骑士必然是差事在身,需要尽快前往通政司交差。
\"对对对,都让开,都让开!\"
好似如梦初醒,也不用守城士卒约束,原本混乱不堪的人群瞬间便向左右两侧散去,让出了一条进城的道路,望向士卒的眼神中满是激动和火热。
这都多少年了啊,朝廷连年练兵,自全国各地抽调精锐,可这建奴反倒是愈发生龙活虎,好似全然没有受到影响。
不过好在天佑大明,让他们大明出了个圣天子,在刚刚即位不久,便是挫败了女真人染指辽沈的野心,如今更是令倾巢而出的老酋铩羽而归,并趁机收复了故土。
虽然这\"清河城\"不如那萨尔浒城和铁岭开原等城池那般如雷贯耳,但也是大明的疆土啊。
大明万胜!
...
...
在纵马越过晦暗的门洞之后,几名风尘仆仆的骑士不顾道路两侧坊市传来的欢呼声,目的明确的朝着通政司衙门而去,其脚下的战马也随之发出清脆的哒哒声。
左右不过是半炷香的功夫,这些口干舌燥的汉子便是来到了掌管公文往来的通政司署衙门前,而早已察觉到异样的差役们也没有半点刁难和迟疑,简单的问询了几句之后,便是情绪激动的将众人迎了进去。
许是急于复命交差,竟有一名差役连脚下新买的布鞋都给掉在了门外。
瞧着眼前一幕,即便是路过的百姓们尚未知晓永定门外的\"哗乱\",但也清楚必然是发生了大事。
反正闲来无事,便有不少\"好事\"的百姓在这通政司署衙门外聚集,而原本负责维持秩序的兵丁们也只当看不见,反倒是不住的伸头探脑,朝着身后的署衙张望。
因为距离太远的缘故,他们刚刚听得不太真切,就知晓那几名骑士自辽东而来,言语间似乎提及了\"大捷\",\"清河\"等字眼。
不过他们的疑惑并未持续太久。
\"都让开,都让开!\"
约莫小半炷香的时间过去,在署衙外诸多窃窃私语声中,十余名神色匆匆的差役四散而出,径自朝着不远处的六部署衙而去,而身着绯袍的通政司卿更是不顾摇摇欲坠的病体,着急忙慌的召集车驾,往紫禁城而去。
在上车的时候,几名眼疾手快,上前搀扶的士卒清晰无误的听到了这位通政司卿的喃喃自语:\"天佑大明,辽东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