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洒在铺满地图和文件的红木办公桌上, 空气中的灰尘在光柱中悠然起舞。
张扬揉了揉有些发涩的双眼,将一份关于欧大陆债务危机的报告推到一边,正准备拿起下一份。
牛犇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个略显陈旧、却干干净净的土黄色信封。
“首席,锦州老家来的信,是老太爷的亲笔。”
牛犇的声音很轻,带着敬意。
“嗯?”
张扬微微一怔,思绪瞬间从纷繁复杂的全球局势中被拉扯出来。
锦州…老家…父亲。
这些词汇似乎已经有些遥远,却又瞬间撞入心扉,带着一种陌生而温暖的力道。
他接过信封。
很普通的民间信纸,边缘甚至有些毛糙,上面是那笔他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略显颤抖却依旧努力写得端正的毛笔字——“吾儿 张扬 亲启”。
撕开信封,里面只有薄薄一页纸。
父亲张宝全的信一如既往的简短,没有称呼官职,只有最朴素的牵挂:
‘扬儿,见字如面。
开春了,辽东湾的冰都化了,院子里的老榆树也冒了新芽。
爹身子骨还硬朗,胃口也好,勿念。
就是年纪大了,夜里总醒,有时会想起你小时候缠着我带你去看社火的光景。
今年过年,公事若是不那么繁忙,能不能…抽空回家来看看?
爹给你腌了你最爱吃的酸菜,炕也烧得暖和。
不成,就算了,国事要紧。
父:宝全字。
没有催促,没有要求,只有小心翼翼的询问和藏不住的期盼。
字里行间,甚至能闻到老家院子里泥土的气息和酸菜缸那股子特有的、醇厚的酸味。
张扬拿着信纸,久久没有说话。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糙的纸面,目光落在窗外奉天繁华的街景上,眼神却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关外小城。
他想起了小时候骑在父亲脖子上看秧歌,糖葫芦粘了父亲一脖子;
想起第一次离家去省城求学,父亲骂骂咧咧地塞给他几块捂得滚热的银元,转身时偷偷抹了下眼角;
想起他去凤凰县当县令时,父亲眼眸中紧张难言的担忧……那个总是沉默寡言、用脊梁为他撑起一片天的男人,如今在信里,却写得如此小心翼翼。
自己这个儿子,当上这炎国首席,威加海内,执掌乾坤,却有多久没回去看看那个日渐佝偻的老人了?
一年?两年?还是更久?
忙,总是忙。
全球的局势,虎币的汇率,军队的调动,盟友的试探,敌人的阴谋…无数的大事等着他决断,他仿佛一架精密机器上的核心齿轮,一刻也不能停歇。
可父亲的信,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底最深处漾开了涟漪。
牛犇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首席一向沉稳如山、深不见底的眼眸里,竟罕见地流露出一丝复杂难言的情绪,那里面有关切,有愧疚,还有一丝…柔软的怀念。
半晌,张扬轻轻将信纸折好,小心翼翼地放回信封,仿佛那是什么易碎的珍宝。
他抬起头,对牛犇道:“去请四位总长过来一下。”
不久,王永江、赵铭、张作相、张毅先后到来。
他们看到张扬桌上那封与众不同的信,又见他神色不似往常讨论国事时那般冷峻,都有些诧异。
“大哥,出了什么事?”
张毅性子最急,率先问道。
张扬将信封轻轻推向桌案中央,声音平和:
“家里老爷子来信了,问我过年能不能回去看看。”
几位总长都是一愣,随即表情都柔和了下来。
他们都知道张扬是锦州人,老家还有一位老父亲。
“老爷子身体还好吧?”
赵铭关切地问。
“信上说还好,就是想儿子了。”
张扬轻轻叹了口气,这声叹息里带着几位兄弟都很少听到的疲惫。
“我仔细想了想,自打坐进这奉天办公室,竟是再也没回去过。
亏欠老人良多啊。”
王永江推了推眼镜,沉吟道:
“首席孝心可鉴。
只是如今全球局势波谲云诡,美英蠢蠢欲动,苏什维利阴险难测,南美布局方兴未艾,波斯湾那边樱花国的部队刚开拔…此时离京,是否……”
他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担心国事。
张作相也道:
“大哥,您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锦州虽是我炎国腹地,但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
是否请老爷子来奉天团聚更为稳妥?”
张扬摇了摇头,目光坚定:
“父亲年纪大了,经不起长途颠簸。
他念的是锦州的老屋,老邻居,老街坊。
不是奉天这深宅大院。”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南方锦州的方向,缓缓道:
“国事固然重要,但人伦孝道,亦是立国之本。
我炎国以孝治天下,若我身为首席,却连老父这一点微末心愿都不能满足,岂不令天下人寒心?”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四位结义兄弟,语气沉稳而决断:
“我意已决,回锦州过年。
时间不会长,三五日便回。”
“至于国事……”
他看向王永江和赵铭。
“永江、赵铭,日常政务由你们二人共同处理,遇不决之事,加密电报即刻传我。”
“安全方面。”
他看向张作相和张毅。
“作相,你亲自负责布置,行程绝对保密,护卫力量要内紧外松,不得扰民。
张毅,抽调最可靠的内卫部队,便衣随行。”
“另外。”
张扬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真正的、放松的笑意。
“也顺便看看现在的锦州,现在被你们治理成什么样了。
总不能老是盯着地图和报告,也得接地气,看看老百姓炕头热不热,碗里有没有肉。”
见张扬心意已决,且安排周详,四位总长再无异议,齐齐躬身:
“是!大哥!定当安排妥当!”
办公室内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纯粹处理冰冷国事的紧张,而是融入了一丝人间烟火的温情。
张扬重新拿起那封家书,放入贴身的口袋里,拍了拍。
仿佛那薄薄的信纸,能给他这掌控亿万人生死的沉重职责,带来一份最原始、最温暖的支撑。
锦州,老家。
是时候回去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