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话正说到了杜载清的心坎儿里,他也是这么想的。

所有人都眼神灼热的看向张平安。

张平安笑了笑,知道这种情况不好拒绝,便也没推拒。

伙计很有眼色的端着笔墨纸砚过来,候在一旁。

沉吟片刻后,张平安写下了《劝学吟》三个大字。

紧接着是一首一气呵成的七言诗。

少年莫负好光阴,

灯火三更笔作耕。

万卷撑开天地阔,

一窗读尽古今明。

萤囊曾照千秋志,

铁砚能磨四海名。

待到春闱张榜日,

京都花满马蹄轻。

“好!”杜载清当先赞道。

其他人不管真心还是假意,自然立刻跟上,拍手叫好。

谭耀麒也心绪复杂的跟着奉承了几句。

“不知谭大人哪里人氏?我中午用饭时便觉着眼熟的紧,觉着很像我曾经的一位同窗,也是我一旧友,只是多年未见,物是人非,也不敢贸然相认”。张平安突然侧头笑问道。

谭耀麒闻言心漏掉了一拍,突然便觉得紧张起来,稳了稳心神后,他很快拱手回道:“回大人,下官是金陵人,不过祖籍是鄂州府下面的武山县,曾在武山县生活多年。”

“哦?竟然还同我是老乡?这倒是巧了!”张平安笑道。

杜载清前后一回味,就把事情猜了个大差不差,接话道:“还真是,瞧我这记性,也是糊涂了,儒新之前和我说过,他以前是在武山县的书院念书的,是什么书院来着,说不得还和张大人您是同窗呢!这可真是缘分呀!”

儒新便是谭耀麒及冠后取的字。

“青松书院?!”张平安和谭耀麒听后异口同声,同时说道。

“对对对,就是,原来两位还是同窗啊!这待会儿可得好好儿喝一杯!”杜载清击掌道,倒显得比两位正主还兴奋。

张平安和谭耀麒相视一笑,这就算认下了这层关系了。

其他官员一时也对谭耀麒高看了几眼。

气氛很热烈。

刘三郎站在一边看着,只觉得牙酸,他可还记得这位谭公子当年嚣张的劲头呢,两人关系哪儿有那么好,对他那更是相当不客气!

不过他也没往心里去就是了。

只觉得时间真能狠狠改变一个人!

热闹的差不多了,众人才上楼入座。

如杜载清所说,景色确实很不错。

就算比不上望江楼,在府城也很够看了,酒楼旁边三面临湖,一点儿也不热。

湖不太大,上面还有零星的渔家点着灯火在拉客,偶尔传来客人爽朗的笑声。

女眷们和小孩子自有单给她们安排的席面,早已被伙计引着,安排过去入座。

张平安这边包厢全是男人,喝酒是少不了的,还有吹拉弹唱的乐姬助兴。

酒热耳酣时,杜载清提议道:“既然武山县是儒新的祖籍,他对那里也熟悉,我看这次护送你们回乡的差事干脆就交给他去办了,只当让他顺道也回乡探探亲,而且他跟底下的官员也熟悉,有什么小事,大人你只管吩咐他去办就行!”

“呵呵,下官很乐意效劳,还望大人给个机会啊”,谭耀麒听后也笑呵呵自荐。

听话听音,他知道杜大人这是有意提拔一下他,也是试探张平安的态度。

他自当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

张平安这边,自然没有不应的,他今日既然选择认了谭耀麒这个同窗,那就是抱着交好的态度的,也愿意拉拔一番。

如今的谭耀麒也值得他拉一把。

毕竟等他去了京城,对老家鞭长莫及的,有些小事还是得找个靠得住的人关照着。

谭耀麒就是个不错的人选之一。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张平安后面索性把家里人想买房买地的事情也交给了谭耀麒帮忙,席上跟他很是多说了一些话。

席上坐的都是人精,自然跟着话题走。

谭耀麒已经可以预感到,要不了多久,他应该就能再升一升了。

酒宴结束时,已经月上中天。

明日应邀还得去一趟府学,后天才能启程回县城。

因此大家也都放松的睡到了第二日天光大亮。

半天不到的功夫,买房置地的事情便全都办妥了。

价钱公道,位置也好,喜的李氏等人激动不已。

张平安也是去完府学后,回来了才知道的。

“还真是快速啊!”

“可不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嘛!”徐氏乐悠悠嗑着瓜子笑道。

“今日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府学那边怎么样了?”张老二有些关心的问道。

“早都烧成了灰烬了,说是重建也只是搭了几个框架在那里,估计是银子不够使吧,今日邀我过去题词,其实就是想打着我的名头找那些富商募捐罢了”,张平安随口道。

心里也有些伤感,毕竟也是自己曾经憧憬过,努力奋斗过的地方。

“那这不要紧吧?”

“无妨,题词而已”,张平安摇头,“说起来也算是桩好事吧,早日修好了,底下家境贫寒又有才学的学子便可以早一日就读!”

说完,张平安四下看了看,没看到儿子,“小鱼儿呢?”

“他呀,去杜家府上啦”,徐氏笑道,“杜夫人邀请了我和你大姐她们这些女眷去府上赏花,我借口头疼没去,你大姐不好推拒就去了,反正小鱼儿在驿馆也待的无聊,就顺便把他也带去了!”

“这杜夫人两口子倒是会来事的”,张平安摇头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