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兵王归回 > 第1475章 枝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枝蔓

一、工具箱上的露水

清晨五点,白归回的军绿色工具箱在三号车间的窗台上凝了层薄露。他蹲在刚装好的智能传感器前,指尖抚过冰凉的金属外壳,李悦画的槐花图案被晨露浸得发亮,像刚从枝头摘下来的活物。工具箱底层的暗格里,军功章与芯片并排躺着,月光透过窗缝落在上面,镀上层银白的光晕。

“白总,这是昨晚的运行日志。”值班的保全小李捧着平板电脑跑来,屏幕上的数据流像条安静的河,“凌晨三点有次微小波动,李阳说可能是地下电缆的干扰,让您看看要不要加个屏蔽层。”

白归回接过平板时,露水从工具箱边缘滑落,滴在传感器的底座上。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边境,也是这样的清晨,露水打湿了他的作战靴,班长蹲在战壕里说:“归回,你看这草叶上的露水,看着软,太阳出来就成了能解渴的水。”那时他不懂,直到在鼎盛的车间里,看着无数个这样的清晨,才明白平凡日子里藏着的力量。

“让李阳把屏蔽层的图纸画出来。”他从工具箱里拿出铅笔,在日志的空白处画了个简易的线圈,“用铜网包裹,接地电阻控制在2欧姆以内,跟当年咱们给老机床做的防干扰处理一个道理。”铅笔划过屏幕的声音很轻,却像刻在心里的刻度,精准得没分毫偏差。

小李望着他鬓角的白发,忽然说:“王师傅说,您当年在车间装的第一个配电箱,到现在还在用,比新的还稳。”

白归回笑了,指尖的老茧蹭过传感器上的槐花:“机器跟人一样,你对它用心,它就对你实在。”他想起李阳小时候总问他“爸爸为什么总擦工具箱”,那时他只说“擦干净了好用”,现在才明白,他擦的哪里是工具箱,是想把部队里的规矩,一点点擦进日子里。

二、栀子花香里的合同

八点整,苏瑶的办公室飘着栀子花香。她坐在红木办公桌后,面前摊着份刚打印好的合同,甲方是家南方的智能设备公司,合作金额后面跟着一长串零,比鼎盛去年的全年利润还多。合同的页眉处,印着个小小的槐花图案——是李悦昨晚用电脑画的,说“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鼎盛的合同”。

“苏总监,对方的法务说,这几条违约责任太严了。”助理小陈抱着文件夹进来,鼻尖沾着点栀子花粉,“他们说‘没必要搞得像军事合同’,让咱们松松口。”

苏瑶拿起红笔,在“质量保证期”那条下面画了道红线。这条款是白归回加的,他说“部队里的装备都有质保期,咱们的设备也不能含糊”,后面还括号标注了“参照GJb9001军工标准”,看得对方法务直咋舌。“告诉他们,这不是严,是本分。”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二十年前,李渊厂长跟人签合同,就敢在‘不合格就退货’那条上按红手印,咱们不能比他差。”

小陈忽然指着窗外:“您看李悦那丫头,在给栀子花浇水呢。”

苏瑶望过去,只见女儿站在花丛里,手里的洒水壶是用饮料瓶改的,壶身上还贴着张便利贴,写着“每天早上九点浇水,每次半壶”——这是她从网上查的养花攻略,记得比自己的作业还牢。“这孩子随她爸,做事一板一眼。”苏瑶的嘴角弯起弧度,“上周她跟我说,要给每个合同都设计不同的槐花图案,让客户记得住。”

正说着,李渊拄着拐杖走进来,手里的保温杯冒着热气,里面是苏瑶给他泡的菊花茶。“合同的事别太急,”老厂长坐在沙发上,目光落在合同页眉的槐花上,“当年我跟第一家客户签合同,就一张纸,手写的,现在不也成了老交情?生意场上,心诚比条款管用。”

苏瑶把合同递过去:“您看看这几条,是不是太硬了?”

李渊戴上老花镜,手指在“售后服务”那条上点了点:“这条加得好。当年车间的老机床坏了,我连夜坐火车去修,客户后来跟我说,就冲这股劲,这辈子都跟鼎盛打交道。”他忽然笑了,“你爸当年总说我‘太实在会吃亏’,可你看,这实在不就是咱们的根吗?”

三、实验室的槐花标本

十点半,李阳的实验室晾着排槐花标本。每片花瓣都被压得平平整整,贴着标签写着“采集日期:2024.5.25,青螺谷老槐树”,是李悦昨天特意从树下捡的,说“要让传感器记住家的味道”。少年站在3d打印机前,看着槐花形状的信号增强器慢慢成型,蓝色工装的袖口沾着打印材料的白屑,像落了层薄雪。

“哥,南方公司的人来了,在会议室等着呢。”李悦跑进来,辫子上的槐花发卡歪在一边,“他们说想看看传感器的‘槐花大脑’,就是你说的那个智能芯片。”

李阳的脸瞬间涨红,手忙脚乱地把芯片样品装进展示盒。这芯片是他熬了三个通宵做的,里面的算法参考了父亲当年在部队学的“加密通讯协议”,反应速度比进口的快0.3秒,却比对方便宜一半。“我……我怕说不好。”他的声音有点抖,像第一次在全校大会上发言。

李悦把朵新鲜的槐花别在他的工装口袋上:“爸爸说,你做的芯片里有‘家的密码’,比什么都厉害。”她从书包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她查的资料,“我帮你记了客户可能问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用槐花形状’,你就说‘因为我们的工厂像槐树一样,根扎得深’。”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时,白归回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他的旧工具箱。“把这个带上。”他把箱子递给儿子,里面放着套备用的检测工具,“当年我第一次跟客户介绍设备,就带着这箱子,他们说‘看你工具摆得整齐,就知道活错不了’。”

李阳接过工具箱,忽然发现箱子里多了张照片——是他小时候趴在父亲膝盖上的样子,父亲手里拿着螺丝刀,他手里抓着片槐树叶,背景是车间的老机床。照片背面有行字,是母亲的笔迹:“2012.6.1,李阳说要造比爸爸还厉害的机器”。

四、老槐树下的洽谈

午后的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会议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斑。南方公司的王总坐在沙发上,手里转着个槐花形状的U盘——是李悦刚才塞给他的,里面存着智能工厂的3d模型。他看着窗外飘落的槐花,忽然笑了:“李工,你们这工厂,不像搞技术的,倒像个生态园。”

李阳的手指在演示屏上滑动,槐花形状的传感器在虚拟厂区里亮起绿光:“王总您看,这些传感器不仅能监测设备运行,还能测空气质量和土壤湿度,数据直接传到中控室。”他忽然指向屏幕角落的小图标,“这是我妹妹设计的‘猫咪通道’,能让厂区的流浪猫安全过马路。”

王总的眼睛亮了。他从事智能设备行业二十年,见过无数精密的方案,却第一次在技术文档里看到“猫咪通道”。“你们这设计,有股子人味儿。”他拿起桌上的槐花标本,“就像这花,好看还实用,能入药。”

白归回坐在旁边,手里的保温杯腾着热气。他没说话,只是看着儿子介绍方案的样子,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那时李渊带着他见客户,他紧张得说不出话,老厂长就把他的工具箱打开,说“归回不善言辞,但他的工具会说话”,后来客户真的因为工具箱里整齐的扳手,签了第一笔大单。

苏瑶端着刚泡好的茶走进来,茶杯垫是用槐花压的干花,是李悦昨晚做的。“王总尝尝这茶,是用咱们厂区的槐花茶泡的。”她把杯子放在桌上,“当年李渊厂长跟人谈生意,总说‘先喝茶,后谈事,茶喝顺了,事就顺了’。”

王总呷了口茶,忽然放下杯子:“合同我签了。”他指着屏幕上的槐花图案,“说实话,比你们的技术更打动我的,是这股子认真过日子的劲儿。”他站起身,对着白归回伸出手,“白总,当年我爸跟您打过交道,说您是‘把扳手当枪使的实在人’,果然没说错。”

白归回握住他的手,掌心的老茧蹭过对方的西装袖口。他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雪夜,王总的父亲也是这样握着他的手,说“鼎盛的设备,我们信得过”,那时他刚转业,还不知道怎么跟客户打交道,只知道把设备做得结结实实。

五、工具箱里的新钥匙

傍晚七点,鼎盛的厂区亮起了灯。白归回把新配的车间钥匙放进工具箱,钥匙链是个小小的槐花形状,是李阳用车间的边角料做的。他看着儿子和南方公司的人握手合影,李悦举着相机跑前跑后,苏瑶站在旁边整理合同,李渊坐在轮椅上,笑得像个孩子。

“爸,这钥匙您收着。”李阳把另一把钥匙递过来,上面的齿痕比旧钥匙更复杂,“我给车间装了智能锁,您的指纹能开锁,以后半夜想来看设备,不用再叫王师傅了。”

白归回接过钥匙,指尖的老茧抚过冰凉的金属。他忽然想起李阳小时候总偷拿他的钥匙,说“要当小保安保护爸爸”,现在这孩子真的长大了,能给他配钥匙了。“还是你拿着吧。”他把钥匙塞回儿子手里,“以后这车间,该你管了。”

李阳的眼睛红了,忽然抱住父亲。他的肩膀已经比父亲宽,却还是像小时候那样,把脸埋在父亲的工装里,闻着那股熟悉的机油和汗味。“爸,我……我会像您一样,把日子过成工具箱,装得满满当当的。”

远处的老槐树下,苏瑶正和李悦给流浪猫喂食。最大的那只橘猫已经胖得像个球,脖子上的红绳换成了李悦做的槐花项圈。“妈妈,周爷爷说,等智能工厂建好了,要在树旁边立个牌子,写‘鼎盛的根’。”女儿仰着小脸,眼睛亮得像星星。

苏瑶摸了摸女儿的头,栀子花香混着槐花的甜,在风里漫开来。她看着不远处相拥的父子,看着轮椅上的李渊,忽然明白“枝蔓”是什么。不是树的枝条长得有多远,是一代又一代人把日子过成藤蔓,缠绕着,扶持着,把根扎得更深,把叶伸得更远。

白归回打开工具箱时,发现里面多了样东西——是李阳刚放进去的新钥匙,和旧钥匙并排挂着,像段被时光串起来的故事。军功章、芯片、照片、钥匙、槐花标本……这军绿色的铁皮箱子里,装的哪里是工具,分明是鼎盛的岁月,是一家人的日子,是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枝蔓,在岁月里长得又密又暖。

夜风拂过老槐树,槐花落在工具箱上,像给这段故事盖了个温柔的章。远处的智能工厂亮着灯,传感器的绿光在黑暗里眨着眼睛,像颗颗守夜的星,也像无数双望着明天的眼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