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兵王归回 > 第1576章 繁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繁叶

一、工具箱里的铜哨

清晨五点半,白归回的军绿色工具箱在智能工厂的中控室台面上泛着冷光。他指尖捏着枚黄铜哨子,哨身上的纹路被磨得发亮——这是他在特战队当班长时用的集合哨,二十年前在边境救牧民那天,就是靠这哨音把散落在暴雨里的战友聚拢起来的。此刻哨子正对着麦克风,李阳设计的声控系统在屏幕上跳出一行字:“识别成功,开启早间巡检模式”。

“爸,这哨音识别率达到98%了。”李阳抱着笔记本电脑跑进来,蓝色工装上别着的槐花徽章沾着晨露,“但王总说他们南方工厂有噪音,能不能加个备用的指纹识别?”

白归回把铜哨放回工具箱的暗格,与军功章、芯片、钥匙排成整齐的一排。“让你妈把法务部的合同范本调出来。”他指着屏幕上的声控模块,“在补充条款里加一句‘特殊环境可定制双模式识别’,跟当年咱们给高原矿区做设备时一样,得留余地。”他忽然笑了,“你王叔叔当年在边境当工程兵,最懂‘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道理。”

李阳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屏幕上的代码像群跃动的小鱼。“我加了个‘槐花密码’,”他调出个隐藏界面,李悦画的槐花图案在上面缓缓旋转,“长按花瓣就能切换模式,比指纹更方便。”

白归回望着儿子眼里的光,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那时他趴在鼎盛的车间地上,用这把铜哨的尾端给老机床拧螺丝,李渊站在旁边说“归回,你这哨子不光能集合人,还能修机器”。现在看来,有些东西真的能跟着人走一辈子,只是换了种模样。

二、栀子花丛中的家长会

九点整,李悦的小学操场飘着栀子花香。苏瑶坐在家长席的第一排,手里的笔记本上贴着朵新鲜的栀子花,是女儿今早别在她包上的。班主任正在讲台上念优秀家长名单,念到“李悦妈妈”时,她忽然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来开家长会,李悦怯生生地拉着她的衣角说“妈妈,别让老生知道爸爸是修机器的”。

“苏女士,您能分享下怎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吗?”后排的家长举起手,目光落在她笔记本上的槐花图案——那是李悦设计的智能工厂草图,被班主任当成范本贴在教室后墙。

苏瑶站起身时,栀子花瓣从笔记本里滑落。“其实是孩子自己找的乐趣,”她指着窗外的老槐树,那是学校从鼎盛移栽来的,“她总说爸爸的工厂里有会‘思考’的机器,哥哥的实验室里有会‘开花’的芯片,就跟着画。”她忽然想起李渊常说的话,“环境就像土壤,你种什么,它就长什么。”

坐在旁边的张婶凑过来,手里拿着张鼎盛的产品宣传单:“苏姐,你家李阳设计的传感器真神,我家老头子在粮库上班,说装上后连老鼠啃麻袋都能监测到。”

苏瑶笑着摇头:“不是神,是用心。”她想起李阳小时候总蹲在粮库门口,看张叔的丈夫扛麻袋,说“要做个能帮爷爷省力的机器”。现在想来,有些念想就像栀子花的根,埋在土里时看不见,等开花了才知道有多深。

家长会结束时,李悦抱着幅画跑过来,上面是家校共建的“智能花园”设计图,花丛里藏着许多小小的传感器。“老师说可以用鼎盛的旧零件做模型,”女儿仰着小脸,辫子上的槐花发卡闪着光,“爸爸说让王爷爷带我们去车间捡边角料。”

苏瑶接过画,忽然发现角落里画着个小小的工具箱,上面别着朵栀子花。她知道,这孩子是把家里的样子,一点点画进了自己的世界里。

三、实验室里的跨代合作

午后的阳光透过实验室的天窗,在地上投下块菱形的光斑。王师傅蹲在地上,手里的扳手正拧着传感器的底座,李阳举着游标卡尺在旁边读数,李悦趴在工作台上给零件画槐花图案,三个人的影子在墙上叠在一起,像幅流动的画。

“还差0.5毫米,”王师傅往扳手加了个套管,“当年给老机床校轨,差这么点就得返工,不然用仨月就晃。”他忽然指着李悦画的图案,“这花瓣的弧度刚好能挡灰,比设计图上的直线强。”

李阳调出3d模型,把花瓣弧度调整了三度。“王爷爷,您年轻时修过的那台龙门刨,”他忽然开口,“我爸说它的轴承是您用铜哨子敲复位的?”

王师傅的手顿了顿,眼眶忽然红了。“那时候你爸刚到鼎盛,”他摩挲着扳手的木柄,那是用老槐树根做的,“机床卡壳了,供应商说要换主轴,得花半年工资。你爸就用他那铜哨子一点点敲,敲了三天三夜,愣是给敲好了。”他望着窗外的老槐树,“现在想想,人啊,就像这树,看着软,骨子里硬。”

李悦忽然举起个用边角料做的小风车,叶片上画着槐花:“我把传感器的散热孔改成这样,风一吹就能转,又好看又管用。”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时,白归回正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个保温桶。“你妈做了槐花糕,”他把桶放在桌上,香气瞬间漫开来,“张叔说粮库要订五十套传感器,让李阳下午去看看现场。”

李阳拿起块槐花糕,忽然发现糕点的形状是槐花的样子。“妈怎么知道我在改散热孔?”

“你妈昨晚翻了你小时候的画本,”白归回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说你五岁画的风车,跟现在的设计一个思路。”

四、老槐树下的签约仪式

下午三点,鼎盛的老槐树下搭起了简易主席台。王总握着李阳的手,把签约笔放在槐花形状的笔架上——这是李悦用车间的废铁做的,上面缠着圈栀子花枝。台下的员工们举着小旗子,上面印着“鼎盛智能,枝繁叶茂”八个字,是苏瑶亲手写的。

“二十年前,我在边境见过白总,”王总对着麦克风说,“他那时背着个军绿色的工具箱,蹲在雪地里给我们修发电机,说‘机器坏了能修,人心散了难聚’。现在看来,鼎盛这棵树能长这么大,就是因为根扎得正。”

李渊坐在轮椅上,被白归回推着走到台前。老厂长的手有些抖,却稳稳地握住了王总的手:“当年我跟你爸签第一份合同,就一张纸,现在你们签的是百页协议,可理儿没变——做事先做人,卖货先卖心。”他忽然指向老槐树,“你看这树,从白家村到鼎盛,又从鼎盛到学校,根挪了,魂没挪。”

白归回望着台下的人群,李阳正在给技术团队布置任务,苏瑶在和财务核对合同细节,李悦举着相机给老槐树拍照,王师傅和张叔蹲在地上抽烟,聊着年轻时的趣事。他忽然觉得,这军绿色的工具箱里装的哪里是工具,分明是条看不见的线,把二十年来的人和事,都串在了一起。

签约仪式结束时,李悦跑上台,给每个人发了枚槐花徽章。“这是用智能传感器的边角料做的,”她举着自己的徽章,背面刻着个小小的“根”字,“周爷爷说,等我们的设备卖到全国各地,这徽章就像种子,能长出新的槐树。”

五、工具箱里的全家福

傍晚六点,夕阳给鼎盛的厂区镀上层金红。白归回打开军绿色的工具箱,里面的军功章、芯片、铜哨、钥匙在余晖里泛着光。李阳把刚签的合同复印件放进去,苏瑶夹进朵风干的栀子花,李悦贴上张全家福——照片里,四个人站在老槐树下,李渊坐在中间,每个人的胸前都别着槐花徽章。

“爸,王总说要在南方建个‘鼎盛分园’,”李阳的手指拂过照片里的老槐树,“让我去当技术总监,您说我能行吗?”

白归回把铜哨塞进儿子手里:“当年我去边境执行任务,班长就把这哨子给了我,说‘能把人聚拢的,不是哨子,是心’。”他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路灯,“你带着这哨子去,就像带着鼎盛的根去,错不了。”

苏瑶把件新做的槐花挂坠系在工具箱上:“这是用你爸当年修机器的铜屑融的,”她的声音很轻,“就像咱们家的日子,看着碎,融在一起就成了宝贝。”

李悦忽然指着工具箱的内侧,那里新刻了行小字:“2024.6.10,鼎盛智能,繁叶。”字迹歪歪扭扭,是她趁大家不注意刻的。“周爷爷说,繁叶不是光长得多,是能给更多人遮凉。”

白归回关上工具箱时,锁扣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像给这段日子盖了个章。远处的智能工厂亮起了灯,传感器的绿光在黑暗里连成片,像条流淌的河。老槐树下,流浪猫一家正蜷缩在李悦做的窝里,最大的那只橘猫脖子上的槐花项圈,在月光下泛着温柔的光。

他忽然明白,所谓“繁叶”,从来不是孤零零的茂盛。是工具箱里的旧物件能派上新用场,是老辈人的道理能融进年轻人的想法,是一家人的日子能像槐树枝蔓那样,缠缠绕绕,却始终向着阳光生长。就像这军绿色的铁皮箱子,装的哪里是工具,分明是能长出春天的种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