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长江水面上漂浮的断帆残楫仍在随波逐流,两楚境内却已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风暴。
捷报传回沣京的第三日,北楚皇宫便向各州府发出明诏,以\"天命归楚,四海一家\"为名,宣布与北楚、南楚正式合并军政体系。
街面上的告示墨迹未干,身着黑色锦袍的官吏已带着新铸的印信奔赴各地,替换掉北楚沿用多年的旧制官署。
\"岳家军这步棋,倒是把咱们的算盘全打乱了。\"五军都督府内,项庄将手中的军报重重拍在案几上。
青铜灯盏里的灯油溅出几滴,在铺着蜀锦的桌垫上晕开深色的痕迹。他身后的屏风上,一幅巨大的两楚疆域图正被人用朱砂笔涂改着——原本连接南楚太湖战区与东部防线的红线,被一道突然出现的蓝线拦腰截断。
那道蓝线便是铁鞍山。三日前,岳家军以伤亡逾八万的惨重代价突破了两楚经营多年的铁鞍山防线,此刻正以每日推进十里的速度向宣城方向蚕食。
军报上的字迹潦草却触目惊心:\"铁鞍山西麓尸积成山,楚兵弃甲盈野,岳军已占旌德,距宣城不足百里。\"
总参军陈庆之捧着卷宗匆匆入内,靴底在青石地面上擦出刺耳的声响:\"都督,南北楚十三州的合并文书已办妥九成,唯有北楚的南阳、汝南二郡刺史拒不交权,说要等'圣裁'。\"他话音未落,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甲叶碰撞声,一名斥候掀帘而入,单膝跪地时甲胄撞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报——北楚大别山匪乱!数十万流寇冲出山区,劫掠光州、黄州等地,北魏骑兵已偷渡淮河,前锋距濉城不足五十里!\"
项庄猛地站起身,腰间佩剑的剑穗扫过案几,将那盏青铜灯盏带落在地。灯油泼洒开来,在地面上蜿蜒流淌,如同蔓延的血渍。
\"季布呢?让他立刻征发十万大军平叛!\"他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手指重重戳在地图上的大别山区域,\"这群流寇早不反晚不反,偏在此时作乱,背后定然有人指使!\"
陈庆之脸色发白地翻开卷宗:\"都督,北楚经过双龙湖一战,二阶以上精锐已不足四十万,当前仅有驻守彭城的精锐可以调动,若再征发十万,恐怕只能动用一阶辅兵和新募的农夫了。\"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户部的账册显示,北楚半年来的财政赤字已达三百万贯,各州府粮仓皆空,连军饷都快发不出来了......\"
项庄沉默着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沣京的街道上,刚换上大楚旗号的巡逻兵正驱赶着聚集的流民,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手里攥着褪色的户籍文书,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他忽然想起上月巡查北楚时看到的景象:荒芜的田地里杂草丛生,村落里十室九空,唯有残垣断壁上还留着前几年战火灼烧的痕迹。
\"发下去吧。\"项庄的声音透着疲惫,\"告诉季布,就算是拉壮丁,也要把这十万兵凑齐。另外,请秦相从南楚再调二百万贯粮草支援北楚,就说是......大楚内阁的第一笔拨款;告诉卓相,务必全力筹集。\"
太湖的水面在初冬时节泛起粼粼波光,倒映着南岸连绵的烽火。林冲站在濡须口的望楼之上,望着远处吴军水师的楼船阵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虎头牌。
三日前,东吴太尉孙膑亲率二十万水陆大军突然发难,太湖沿岸的数十座烽燧在一夜之间尽数被焚,黑色的烟柱至今仍在天际线上缭绕。
\"将军,吴军已攻占长兴、宜兴,正沿太湖北岸向常州推进。\"副将关胜捧着地形图登上望楼,铠甲上还沾着未干的泥浆,\"咱们在外线的十二个据点全丢了,守将周通战死,阮小二率残部退守无锡。\"他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峡谷,\"贺齐将军的山地师还守在黄山防线,那里是咱们通过后方的唯一通道。\"
林冲眉头紧锁,望着水面上不断游弋的吴军小艇。这些快船如同掠水的蜻蜓,时而靠近楚军营寨试探,时而又消失在芦苇荡中。他知道,孙膑这是在等待时机,一旦黄山防线出现松动,整个太湖战区的十五万大军就会陷入重围。
\"给贺齐发信号,让他务必守住黄山防线。\"林冲转身走下望楼,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传令各营,放弃外围阵地,全军向宣城方向收缩,我要在吴军形成合围前,打通与曹彬所部的联系。\"
然而,命令发出的当夜,黄山方向便传来了坏消息。探马带回的消息如同惊雷,在楚军营中炸开:贺齐率部叛乱,诈开黄山防线,引三万吴军主力入城,守将卓青龙仅率万余残部退守浮梁城。
\"叛徒!\"林冲将手中的令旗狠狠砸在地上,木质的旗杆在青石地面上断为两截。帐内的将领们脸色煞白,副将韩滔颤抖着说道:\"将军,后路已断,咱们现在成了孤军......\"
林冲猛地拔出佩剑,剑刃在烛火下泛着寒光:\"慌什么!传我将令,全军转向宣城,就算拼掉一半人马,也要冲开一条血路!\"他的目光扫过帐内众将,\"告诉弟兄们,宣城后面就是芜湖,曹彬将军的十五万大军就在那里等着咱们!\"
夜色深沉,太湖水面上忽然亮起无数火把,如同坠落的星辰。林冲率部沿湖岸疾行,背后是吴军追兵的喊杀声,两侧是太湖水师的箭雨。
当第一缕晨光洒向宣城城头时,楚兵们终于看到了城墙上飘扬的旗帜——那是岳家军的\"岳\"字旗。
\"岳云......\"林冲勒住战马,望着城头林立的枪戟,突然放声大笑,\"好!好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拔出佩剑直指苍穹,\"弟兄们,今日咱们就战死在这里,让天下人看看,大楚儿郎没有孬种!\"
沣京的雪来得比往年更早。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落下,覆盖了王城的琉璃瓦,也掩盖了街道上冻饿而死的流民尸体。大楚内阁的议事厅内,炭火盆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却驱不散满室的寒意。
陈庆之将一份份军报推到案几中央,羊皮纸在他指间簌簌作响:\"西部战区急报,曾国藩率六十万湘军已出洞庭湖,前锋距湖口不足百里。贾演将军的三十万兵马分散在夷陵、湖口、浔阳等地,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抵抗。\"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如哑,\"南部战区奏报,南唐李广部偷渡大章河,李信亲率三十万大军北伐,桂州、永州已失。\"
卓仲廉捻着胡须,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东部战区更糟,曹刿统帅的百万大军看似庞大,实则曹彬部被岳家军牵制在芜湖,林冲部困在宣城,秦琼的十万卫戍部队在黄山与贺齐叛军僵持,能调动的兵力不足三成。\"他望向坐在主位的项庄,\"摄政王,依老臣看,不如暂避锋芒,与各方议和......\"
\"议和?\"项庄猛地一拍案几,茶杯里的茶水溅出,在奏章上晕开一片水渍,\"向谁议和?向岳家军割让东部各州,还是向湘军献出潞浔地区?南楚经营多年的基业,难道要在我等手中付诸东流?\"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白茫茫的天地,\"传我命令,军机处即刻颁布全国总动员令,各州府不论男女老幼,皆有守土之责!\"
议事厅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内侍监总管连滚带爬地冲进来,发髻散乱,袍角沾满雪水:\"摄政王,不好了!北楚传来急报,季布将军平叛失利,匪军已逼近淮北县,北魏三万铁骑......北魏铁骑已渡过淮河!\"
项庄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走到墙上悬挂的大楚疆域图前,伸出手指,从北楚的彭城划到南楚的沣京,再从西部的湖口划到南部的大章河。那根手指所过之处,皆是烽火狼烟。
\"秦相,\"他的声音异常平静,\"请内阁即刻拟旨,昭告天下:自今日起,南北楚正式合并为大楚,实行虚君共和,吾为摄政王,总揽军政大权。\"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厅内众人,\"卓不凡任兵部尚书,陈庆之任枢密院总参军,曹刿仍领东部战区,贾演加太子少保衔,固守西线......\"
一道道命令从彭城发出,如同投入沸水中的石子,在大楚疆域内激起千层浪。北楚的农夫放下锄头,拿起生锈的兵器;南楚的商贾打开粮仓,资助守城的将士;甚至连深闺中的女子,也剪下长发,搓成弓弦。
除夕夜,彭城的钟声格外沉闷。项庄独自站在皇宫的角楼上,望着远处军营的灯火。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芒在风雪中摇曳,却始终没有熄灭。他想起少年时读过的史书,那些王朝覆灭的故事总是惊人地相似——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或许,这一次会不一样。\"他喃喃自语,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雪花。那雪花在掌心瞬间融化,留下一点冰凉的水渍,如同一个希望的印记。
开春时节,大楚的疆域上已是遍地烽火。东部战区的曹刿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命秦琼放弃黄山,转而奇袭东吴的广陵,逼得孙膑不得不回师救援,林冲部趁机从宣城突围,与曹彬在芜湖会师。这场战役虽然没能扭转战局,却为东部战线争取了喘息之机。
西部战场上,贾演利用湘军兵力分散的弱点,集中精锐在湘潭外围设伏,一举歼灭湘军先锋三万余人。曾国藩震怒之下,挥师猛攻江陵,却在坚城之下损兵折将,六十万大军顿兵于坚城之外,进退两难。
南部战区的战况最为惨烈。李信的三十万大军如同潮水般北上,连克桂州、永州、衡州,直逼南陵城。南楚老将胡一刀率部死守永州三个月,城破之日,七十岁的老将身被数十创,仍拄着断刀屹立在城头,直至被乱箭射穿身躯。
这日,项庄正在军机处审阅各地军报,参军陈平匆匆而入,手里捧着一份来自北楚的密报:\"摄政王,季布将军传来捷报,他联合北魏境内的反魏势力,里应外合,一举击溃了北魏的南下的三万铁骑,匪乱也已平定大半。\"他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更可喜的是,东汉同意派兵向北魏展开军事行动,减轻我大楚的压力;另外北楚各州府自发组织的民团已达二十万,正源源不断地开往前线。\"
项庄接过密报,手指在\"民团\"二字上反复摩挲。他忽然想起沣京街头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想起长沙城头黄盖的尸身,想起太湖水面上漂浮的楚兵尸体。这些平凡的人们,平日里或许会为了一碗粥而争抢,可到了国破家亡的时刻,却能拿起武器,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防线。
\"传我命令,\"项庄站起身,目光坚定,\"命曹刿从东部战区抽调十万兵力,驰援南部战区,命令罗英给我拖住南唐李信;令贾演死守江陵,拖垮湘军;再给季布加派五万辅兵,务必将北魏势力赶回淮河以北。\"他走到地图前,用朱笔在大楚边界上沿线画了一道弧线,\"告诉所有将士,守住这条线,咱们就还有希望。\"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传来操练的呐喊声,那声音穿透了层层宫墙,如同沉睡的雄狮正在苏醒。
项庄知道,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大楚的命运仍悬于一线,但只要还有一人在抵抗,这线生机就永远不会断绝。
长江滚滚东流,见证过无数王朝的兴衰。如今,它正默默地注视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何用勇气和鲜血,书写属于大楚的新的历史。而那些在烽火中挺身而出的身影,终将如同江水中的礁石,任凭惊涛骇浪拍打,始终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