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如何拯救德意志 > 第312章 黑金之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请大家想想,为何我们介入阿拉伯的事情会暴露。”

在沉默中,第一个开口的,正是造成这片沉默的罪魁祸首,梅隆。

“我们的石油公司早就对中东蕴藏着无限潜力的石油垂涎欲滴了。他们的执念之深,连我都感到不寒而栗!”

标准石油曾因反垄断法遭遇重锤、被强制拆分,但美国石油公司的势力仍未见衰。相反,随着技术的进步,内燃机时代全面开启,他们的势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庞大。

至于在美国石油界依然拥有强大影响力的洛克菲勒家族,那更是毋庸置疑的存在。

眼下在所谓“九姐妹”(原历史中的“七姐妹”)的九大石油巨头中,除了英国的皇家荷兰壳牌与英波石油公司(即今天的bp),以及德意志帝国的国有企业德国石油公社和私营企业RE(Reich Erd?l)之外,剩下的五家,皆为美国石油公司。

更重要的是,其中三家依旧是洛克菲勒家族持有股份的前标准石油系子公司。

西奥多·罗斯福当年借反垄断法拆分标准石油,却反而让洛克菲勒变得更加富有,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从标准石油的核心继承者泽西标准(Jersey Standard,今日的埃克森)开始,到它的‘兄弟公司’索科尼(SocoNY,即今日的美孚)、索卡尔(SocAL,即今日的雪佛龙)、德士古(texaco)、海湾石油(Gulf oil),五大巨头至今都在代替政府支持着沙特家族。”

美国的石油公司早在不久之前就意识到,阿拉伯沙漠下沉睡着无尽的黑色黄金,并开始比政府更为积极地支援沙特家族与阿拉伯人。

正因为如此,沙特家族与奥斯曼帝国的矛盾愈发激化,石油公司的贪欲也随之膨胀,最终导致了今日的局势。某种意义上,美国政府为了避免自己过于显眼,选择了民间主导的介入方式,反倒酿成了苦果。

“如果我们从阿拉伯撤手,那些石油公司,还有背后的洛克菲勒家族,会乖乖袖手旁观吗?他们可是会为石油毫不犹豫地将森林夷为平地,甚至不惜践踏人命的美元化身啊。”

“唔......”

——绝无可能。

此刻再度陷入沉思的胡佛脸上的神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胡佛而言,与德国的摩擦是个大问题,但若要与在国内经济中拥有压倒性影响力的石油公司,特别是洛克菲勒家族翻脸,那更是他绝对不愿面对的噩梦。

可世间哪有一口气能得尽所有的好事。

他必须做出抉择。

是接受德国的警告,从阿拉伯撤军,却因此与石油公司决裂?

还是不从阿拉伯撤退,冒着与德国发生严重外交摩擦的风险?

“......”

身处这个无论选哪边都要挨骂的位置,胡佛根本无法轻易做出选择。

“我们来妥协吧。”

许久沉思后,胡佛终于开口。

“就阿拉伯撤军一事与德国展开谈判,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也要设法分一杯中东石油的羹。”

“什么?阁下,德国怎么可能接受!”

“这还不简单?付出点代价不就行了?”

简单来说,他打算用美国最擅长的手段,金钱,来摆平一切。

然而赫尔利的表情仍旧充满不安。

中东石油,是德国长年累月精心经营的利益所在。

赫尔利完全无法想象汉斯·冯·乔会为了几个美元就眼睁睁地看着美国插手他们的心血结晶。

“赫尔利部长,立刻准备发电报给霍顿大使。”

但胡佛既不想得罪德意志帝国,也不想与石油公司撕破脸,他早已下定决心强行推进这项谁都不满意的妥协方案。

“......是,阁下。”

到头来,赫尔利能做的,只有点头应命。

......

“请再说一遍,副总理阁下。对于我们的警告,胡佛到底说了些什么胡话?”

“他说,支持沙特家族和干涉阿拉伯事务完全是美国石油企业的单方面行为,和美国政府的意志无关。不过由于利雅得酋长国及整个阿拉伯半岛内陆地区长期以来未受到奥斯曼帝国的实际控制,所以对于‘美国是否侵犯奥斯曼帝国主权’一事,仍有讨论的空间。”

“......”

“因此,美国政府认为,美方企业支持阿拉伯人的‘自治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正当性的。当然,美国也提议尽快召开谈判,以尊重德意志帝国在中东的角色,并和平解决此事。”

话音刚落,会议室顿时陷入一片沉寂。

“我开始怀疑胡佛是不是疯了。”

最后打破沉默的,是阿登纳。他的表情活像是亲耳听见了什么天大的荒唐话。

这也难怪。

这番话简直就是胡言乱语的巅峰。

说到底,那群家伙凭什么对他们说“谈判”?

所谓谈判,无非是舍不得空手退出阿拉伯,想要点甜头罢了。

而这所谓的“甜头”,不用想也知道,是想和德国分一杯阿拉伯的石油羹。

“这简直就是贼人跟屋主说——‘我本来也不想偷你钱包,但我确实有难处,能不能分我点钱’。”

该死,越说越觉得荒唐至极。

胡佛那颗脑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副总理阁下,你怎么看待美国的回应?”

“我认为,毫无斟酌价值。”

“果然如此。”

明明早该在德国好声好气的时候收手。

不过既然美国摆出这副嘴脸,那他们也无须再忍让。

现在,这已经不是政策问题,而是攸关德意志帝国尊严的大事了。

“不过,暂时接受美国的邀请还是有必要的。我们不能把对话的大门彻底关死。”

“那么,为了在谈判桌外争取优势,我们必须先行对美国施压。”

“完全正确,总理阁下。”

“很好。那么现在就来谈谈,如何惩治这群毫无羞耻心的小贼吧。”

“嗯,第一方案是:我们派遣军队前往阿拉伯,亲自处理沙特家族及阿拉伯人。”

这是鲁登道夫和军部那些家伙洋洋得意提出的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展示德国的强硬姿态,同时彻底阻止美国在阿拉伯采取的任何行动。

“否决。”

阿登纳毫不犹豫地否定了这一提议,眼皮连动都没动一下。

这是理所当然的反应。

虽然清除问题源头是正确的方向,但所需的时间与资源才是最大的问题。

连奥斯曼军队都束手无策的阿拉伯游牧民,面对熟悉沙漠地形的他们,德国这种水土不服的外人,又能怎样?

这无异于把金钱、时间和人力,统统扔进沙漠当垃圾。

“而且,还要考虑到国内民意的反弹。”

反战思想可不仅仅存在于其他国家。

德国人对战争同样感到厌倦。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抓几个阿拉伯人就出兵阿拉伯,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第二方案,煽动美国舆论,向胡佛政府施压。大战之后孤立主义盛行,美国国内对政府的这种行为未必会买账。”

更何况,最近因为所谓“牛奶战争”之类的闹剧,美国社会已经够乱的了。

听说是因为在丹麦享受牧场生活的尼古拉二世的罗曼诺夫乳业,和以阿尔·卡彭为首的意大利黑手党之间的争斗所致。

但说实话,汉斯至今都没弄明白这到底是什么状况。

也不想弄明白。

顺带一提,他还特地写信问尼古拉二世:你就这么放任这件事不管?

尼古拉二世回信说:保护牛奶不被强盗抢走,有什么问题吗?

“这个主意不错,但光靠这个,恐怕还不够有力。”

正当汉斯在走神苦思,到底是尼古拉二世脑子不正常,还是美国疯了的时候,阿登纳开口了。

“还有其他办法吗?”

“还有一个,不过......要执行它,存在一个巨大问题。”

“什么问题?”

“加里波利......我们得把温斯顿·丘吉尔,还有英国拉进来。”

“哦......”

听到“丘吉尔”这个名字,阿登纳脸上露出了一种难以形容的表情。

这也难怪,毕竟是丘吉尔。

这个名字就像魔语,能让一切本该顺利的事突然崩盘。

“要执行第三方案,就必须把英国拉进来。”

而如今英国的财政大臣,正是丘吉尔。由于第三方案涉及经济,因此无法绕过他直接推进。

“呼......先别管英国了,还是先听听这个方案到底是什么吧。”

“嗯,正如阁下所知,现在实质上支持沙特家族的,是美国石油企业。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它们施加压力,让它们主动从阿拉伯撤出。”

而方法,就是利用他们最为看重的黑色黄金,石油。

“我们德意志帝国的德意志国营公社与RE公司,联手英国的皇家壳牌与英波石油公司,形成垄断联盟,封锁石油市场。”

这是外交部与财政部联手拟定的第三方案。

“用石油对付石油公司。挺有意思的,美国恐怕也会大吃一惊。”

阿登纳微微上扬嘴角,说道。

“很好。这件事,我会亲自去和英国方面谈。”

“您亲自出马吗,总理阁下?”

“副总理你要坐镇谈判桌,吸引美国的注意。”

是要分工合作了。

的确,他一个人也不可能同时应对美国与英国,这样分工效率更高。

“明白了,总理阁下。那么桌外之事,就交给我处理。”

汉斯点头向阿登纳致意。

惩治那群厚颜无耻的美国人的石油风暴,就此展开。

......

【摩洛哥危机之后的阿拉伯危机】

【面对议会接连不断的质问,胡佛总统回应:“阿拉伯问题并非政府主导,而是完全由民间企业发起的。”】

【美德两国为解决阿拉伯危机而展开的谈判持续陷入僵局。】

“啧啧,这群洋基佬一天到晚装绅士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这次的强词夺理实在太过分了。阿登纳总理怕是得费不少心神吧。”

“毕竟出身粗鄙,是些暴发户,自然难登大雅之堂。鲍德温首相,既然如此,咱们德国和英国作为前辈与导师,是时候好好教教他们了吧?”

“哈哈,说得太对了。”

1926年1月,就在美国国务卿赫尔利为了满足总统那近乎无理的要求,不断和汉斯重复着相同的话,浪费时间之际——

阿登纳正带着财政部长路德,与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以及那位大名鼎鼎的财政部长温斯顿·丘吉尔会面。

“闲话说到这,切入正题。我们英国对德国的提案非常感兴趣。”

想要顺利引发一场石油风暴,德国必须要争取英国的合作。而正如汉斯所言,鲍德温与丘吉尔确实对这一提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原因众所周知,因为英国本身就在科威特、特鲁谢尔诸酋长国(今阿联酋)等阿拉伯海岸地区设有保护领,处于不得不警惕美国及其石油公司,与沙特家族联手染指中东油权的局面中。

“如果就这么放任美国的石油公司掌控中东,那不仅我们德国,你们英国也会蒙受巨大损失。”

“阿登纳总理说得没错!要是搞不好,旧日标准石油的噩梦又要重演了!”

丘吉尔这仿佛一声哀嚎般的发言,让鲍德温脸色一沉,缓缓点头。

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曾几乎一度垄断全球石油市场,是个名副其实的怪物。

就连俄国的诺贝尔兄弟公司与英国的皇家壳牌也在竞争中败北,不得不低头。

“若不是被反托拉斯法拆分,恐怕到现在它依旧独霸石油市场。”

若真如此,那英国和德国的石油公司根本无法像现在这样抬起头来。

即使在反托拉斯法的重锤之下,标准石油的分公司们依旧势力强大。

再考虑到美国经济那令人咋舌的增长速度,在如今民生紧迫、英国经济再次陷入危机的当口,是时候给美国一点颜色看看了。

“他们一边不让我们踏足美洲,一边却肆无忌惮地跑出美洲。我们就一起折断这群狂妄美国佬的鼻梁吧。为此,我们结盟。”

德国石油公社拥有伊拉克及奥斯曼帝国旧领地内的油田,以及几年前受奥匈帝国之托开发的利比亚油田,甚至掌握着委内瑞拉石油资源。

RE公司掌控着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与阿塞拜疆巴库油田。

皇家壳牌持有印尼等亚洲地区的油田。

而英波石油公司则拥有波斯油田与阿拉伯海岸的油田。

若这四大欧洲石油公司联手,即使是那些自以为拥有全世界石油的傲慢美利坚油商,也不得不收敛些许嚣张。

“好,就由我来联系皇家壳牌与英波石油,让这帮洋基佬亲眼见识一下欧洲的力量吧。”

“哈哈哈哈!当然当然!”

阿登纳与鲍德温大笑着紧紧握手。

那是阴谋家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