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人重新落座,热茶添上,茶香弥漫。

正谈得兴起,忽听楼下传来一声高亢的吼叫,打断了茶楼上的雅谈。

众人一怔,不由自主地停下话头,纷纷将目光投向楼下。

只见前厅处,一张案几被重重拍响,两人正怒目对峙,言语激烈,气氛剑拔弩张。

一人拍案起身,怒声喝道:“南蛮子,也配谈经论道!”

这话一出,楼中顿时一静。

“南蛮子”一词,本就带有侮辱之意,在场不少来自南方的士子闻之色变,脸上神色顿时冷了几分。

其中一位身着浅青儒服的青年猛地起身,不甘示弱喝道:

“放你娘的狗臭屁!北侉子嘴大声粗,只会胡搅蛮缠,也配谈文章风骨?”

两边针锋相对,言辞愈发尖锐。

早已不仅是个人口角,而隐隐牵扯出南北文风之争。

本就存在的地域成见,此刻如暗流涌上水面。

南北科场素来风格迥异,南方占了将近七成名额,北方则三成。

官员也是南方多,北方少。

此刻却因一语不合,激发出积压许久的不满。

原本还只是互相挖苦几句,但不知怎的,话题却莫名其妙地扯到了赋税上。

只听楼下一人冷笑一声,带着一丝怒意开口:

“哼,江南膏腴之地,银子花得比水还快,连这茶馆吃喝都讲究得要命。

可咱北方呢?一年到头土里刨食,十成收成七成交了漕粮,养活的还不是你们运河两岸的蛀虫!”

这话说得极重,简直像一根针,直直扎进了南方士子的心窝。

南地虽然富庶,但赋税沉重、徭役繁多,是人人皆知的事实。

果不其然,立刻有人猛地站起,语带怒意反驳道:

“放你娘的狗臭屁!北方穷,那是你们自己不会经营!只知道刨地吃土?

江南鱼米之乡,桑蚕百业,赋税之重、徭役之繁,谁人不知?

朝廷用度十之七八靠的就是我江南供给!

你们那点粗粮糙米,怕是还不够塞漕运船只的缝隙!”

他眼神凌厉,声音不高却句句清晰:

“没我们江南的银子,这京城、这九边,怕早就喝西北风去了。

如今倒好,养活你们几十年,反倒反咬一口,说我们是蛀虫?你们也配?”

话音刚落,北方那边立刻有人怒吼出声,几乎要掀了桌案。

“放屁!俺们北人种粮运粮,流血流汗,供养京师边关,难道不是功劳?

可朝廷是怎么回报俺们的?看看取士名额,南方一占就是六七成!”

他扫视四周,声音越发激昂:

“考官多是你们南人,榜上自然满是你们的名字!什么‘才子之乡’,

不过是仗着钱多买书、请名师、行关节罢了!

俺们寒窗十年,才是真材实学,却被你们这些只会吟风弄月的酸腐文人一脚踢开!”

这番话一出,不只是楼下哗然,连楼上的几位本还悠闲喝茶的士子,也纷纷变了脸色。

原本带着几分看戏心态的几人神色顿时沉了下来,眉头紧蹙。

作弊走门路的哪都不缺,怎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有人考中,是靠实学;也有人靠手段,但那不分南北。

将地域对立当作借口,只会让真正努力的士子受累。

茶楼原本温和闲适的气氛,顷刻间被怒火点燃,楼下争吵声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一阵脆响传来,几只茶杯和茶壶被碰翻在地,碎瓷四溅,滚烫的茶水洒了一地。

有人情绪激动,挥手指着对方,几乎要揪住衣襟动手。

南北两地的同乡举子也纷纷起身,站到各自同伴身后,三三两两地聚成一团,气势汹汹,彼此间的目光已带火气。

茶馆里的其他客人多是措手不及,有人惊愕观望。

也有人低声劝阻,更有胆小的,悄悄往后退,生怕被牵连其中。

几名茶馆的伙计急得团团转,连声劝道:

“诸位相公,息怒啊!都是读书人,动不得手的!有话好好说,别坏了雅兴,若惊动了官差,可就不好收场了!”

虽然嘴上连连劝解,但他们也不敢上前强行阻拦。

毕竟这些都是北上赶考的举人,真惹急了,指不定先拿他们这跑堂的出气。

可这急也是真的急。

每年临近会试,茶馆里总要闹出几场南北口角,烦不胜烦。

可一旦真打起来,事情严重了,不仅茶馆吃不了兜着走,连这群举人都得被问罪。

眼见双方僵持不下,气氛一触即发,几乎到了拳脚登场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