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 第571章 寮南州-想你啵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费问题跟宁元昭那边的大坝相比,应该也没多少。

要是真的开始挖凿沟渠的话,人工甚至可以招收徭役,每天管饭就成,稍微远一点的就直接住在官府搞起来的大帐里挤着,根本就花不了几个钱。

启中那边的人工就不贵,原先招工的时候价格都在六十文一天左右,但是到了寮南,十文二十文也是有人愿意的。

就算是招人花的钱也不是大头,大头还是那些材料,材料很贵。

也就是挖沟渠可能用不上多少木料,不然就光木料的钱都可以抵好多人工了。

寮南这边的木材就指望着丰林那边的离山,福石那边一小片山林,其他地方不是平原就是海洋,根本就没多少树木,因此,木材的价格也会比其他州城贵一些。

之后这个沟渠要用很久,计一舟也打算用水泥来取代传统沟渠用陶片瓦片铺底的习惯。

用水泥的话使用的时间也久一些,就是烧制水泥的话里边的铁粉价格还是有些昂贵,原材料的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计一舟看着周枷,“要不官道什么的先停了,先紧着沟渠这边来?”

周枷想了想,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就算停了官道那边,这么长的一个沟渠,花费只怕也不小。”

“那咋办?问宁大人要钱呗。”计一舟笑了笑,“你自己要。”

周枷语塞,看上去还有些为难。

要钱这件事情不好办呐。

写帖子写起来倒是快得很,但是往往送出去的帖子都是有去无回。

计一舟也不催,“帖子写好了送出去前跟我说一声,你们先去做一个沙盘出来,到时候演练一下,看看这个沟渠挖好之后还需要怎么开支渠。”

周枷应下,把那些要钱的轱辘话又写了一遍。

不过这次要的钱稍微少一点,他们广安财政上边还有钱,把官道的修整计划都停下之后,剩出来的还是可以修挺长一段渠的。

先有个大致想法,把钱要了再说。

干活不都讲究一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看看手上能有多少钱再决定怎么办事儿。

计一舟等周枷把帖子写好,他自己也写了一点儿东西顺带着夹在了周枷的帖子里,让送信官快马加鞭把信送走。

看着送信官离开的背影,计一舟背着手,“我要的沙盘别忘记了。”

沙盘边上,宁元昭正看起认真,底下的人走进大厅,“大人,广安来信。”

“广安?周枷写的?”宁元昭抬头,接过信笺。

也没真的想等到一个回答,自顾自地拆开了信封,里边是一个帖子夹着另外一封信。

宁元昭大概扫了一眼周枷的帖子,自动从这一长串废话当中提取出了核心内容:要钱。

把帖子放到一边,打开另一封没有落款的信件,入目便是计一舟龙飞凤舞的大草团子。

信的内容很简单,还没有周枷拍马屁的字数多, 但是宁元昭却看了好久。

“我和小宝挺好的,很想你。”

“广安冲淋的话要淡水,得开沟挖渠,让周枷把官道重修的事情先停一停,让我先把沟给挖了吧。”

“后边儿有我设想的施工图,你看看这样能不能像,会不会耽搁你那边做事儿?”

“想你。”

“啵啵。”

宁元昭笑了笑,把计一舟的信叠好贴身放着,之后才展开他放在后边的水渠线路图。

一条横穿广安的虚线被他用笔加粗还圈了起来,说明这是他想挖的沟的路线。

宁元昭看过后目光闪了闪,拿笔在上边添了几道虚线,加上附言以及回信,让人把信又送了回去。

离山下边水道的沙盘已经做好了,宁元昭通知了下边的各官员来对照着沙盘和舆图分析。

人很快就到了。

沙盘都是按照河道和离山的真实比例缩小做成的,基本上能把主要的地方还原。

现在他们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宁元昭之前的设想,在沙盘上进行演练,推算出最合适的办法,将宁元昭的想法彻底落实。

这之后的各种计算和决策都是无比枯燥和艰难的,没有先例,每一次的参数设定都需要非常谨慎,就怕他们现在做的决策不对,害了之后施工的人。

堰顶的高度是他们最需要好好计算的数据,算得上是所有计算的核心。

等人来了之后,宁元昭叫上那个叫作顾云的水利道台,根据先前他们统计出来的不同季节、不同潮期的水位,挑选出一个合适建造堰体的地方。

从数据当中宁元昭已经看出来什么地方是最合适建造堰体的,但是这会儿还是想让人在沙盘上演练一下。

顾云来了之后立马根据宁元昭的指示,做了一个小小的堰体放下去,之后命人从上游隐溪的地方开始灌水,同时也让人从下游海水的地方往回倒水。

实验过后,顾云声音兴奋,“大人,结合数据和实验结果,若将堰顶定于平均中潮位稍上之处,便可以兼顾多方。”

“日常小潮海水几乎无法越过,大潮时潮水可漫顶而过,但潮水的威力就没有先前那般强悍了,而且主槽可以分流大部分能量,而平日河流正常的水位,又可以被堰体抬高数尺,方便于引入渠道!”

宁元昭沉吟良久,略微点头,“再试试,这一回需要考虑极端汛期及台风时可能出现的特大潮位,堰顶需有足够余量,确保即便漫顶,堰体亦能稳如磐石,此外,需精确计算抬高后的上游水位,绝不能淹没上游村镇良田。”

之后就是反复地计算和校验。

临时据点的大堂内算盘声噼啪作响,全是他们在算数的声音。

这时候宁元昭又有些想念计一舟的计算机了,随便点两下就能全部算出来,可惜了,计一舟不在他就没有得用,只露了个拿手一点点儿的算了。

等他们计算的时候,宁元昭叫来了顾云,“我打算在这个地方修建堰体,你来看看合适吗?”

顾云好歹是做了这么多年的水利官,基本功也还算扎实。

宁元昭指的这个地方是隐溪从离山分流成芜江和芜河不远处的地方,芜江上游离吴剑锋芜河交界处不远的地方,有两座山隔江相望。

这个地方由于两座山的原因,河道这个地方算是整段河道最窄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那个修建堤堰刚好能截断河流,就跟卡住他的脖子一样,还能省下不少工程量。

顾云看了看,对着舆图又看了看全段河流流势,一喜,“这个地方好,若是按照现有的猜想,这个地方那个建造堤堰,水多的时候还能冲芜河分流,让更多的淡水用作灌溉或者日常饮用。”

宁元昭点头,“是了,这里两座山当时也让人去看了,崖壁非常坚硬,可以开采出大量石材,直接用巨大的石条进行砌筑,也能省一些材料钱。”

但是这个交汇处最窄的地方也有快四百多米,就算要建造堤堰,也要考虑那么多水冲向堰体时堰体需要承受的压力。